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对桂北一个侗族村落的调查,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地方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对侗歌传承作社会性别视角的描述。论文力图在重构侗歌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侗歌如何对侗族社会成员的性别角色进行模塑。重点考察男女歌者参与歌谣传承的方式、他们如何看待和解释歌、歌与她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关注女性在侗歌传承过程中的地位。同时,论文考察在社会变迁的语境下,在侗族传统生活中的侗歌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自我保护机制等问题。
论文选择广西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为个案点,结合林溪乡其他村落高友、高秀、程阳、平铺和湖南通道林冲的田野调查实践,以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为主,适当使用地方文献的方法进行研究。田野调查过程是不断证实“侗歌传承体现着侗族传统社会性别分工”预设的过程。论文从侗歌的传唱时间和地点,对歌的内容和形式的掌握,在获得歌师地位的条件等方面,对侗族男女歌者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描述。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首为引言,尾设结论,最后是附录。引言在回顾侗歌传承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说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
正文是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侗歌传承描述与分析,第一部分描述冠洞村的社会生态环境并对冠洞村的典型性作出分析介绍;第二部分对侗歌的类型及审美特征进行描述;第三部分系统概括侗歌的传承体系,并且分析侗歌传承对社会性别角色的模塑作用;第四部分重点描述在社会变迁的语境中侗歌的传承状况,分析各种社会力量在侗歌的文化适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着重分析侗歌传承的当代适应与传统社会性别机制的张力,这种张力对女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结论试图以文化自觉理论指导当下侗歌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