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时期,如果把公共政策视为政府所选择的一种“作为”与“不作为”的动态体系,那么其间的政府“作为”与“不作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若选择了作为,那么诸如何时何地作为、如何作为、何以作为等无时不在考量政府对社会转型的回应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府职能定位;若“不作为”,它也同样代表了某种政策态度、政策情感乃至政策价值。“不作为”有时和“作为”一样,也容易诱发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甚至“越位”。
如果把政策视为一种利益诉求和内含价值取向的过程,那么由于社会转型诸多特质的阶段性展示与各种政策问题短时间内的大量聚积等原因,在许多政策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公共政策的价值因素渐次在其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同的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政策成本、政策绩效的大小以及社会转型的运行方向。
如采把政策视为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那么与这种分配怠怠相关的政治合法性、合理性,某种意义上演变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当下政策取向中的公平与效率。时下,政策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之争,既与改革“共识”、“动力”有关,更关涉体制转轨过程中颇具核心意义的政府“行动方向”和“规范体系”等的建构。
如果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种动态博弈系统及其阶段性结果,那么它一方面与政策诉求中的政策绩效和政策创新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关注这种博弈环境中的政策范式选择、政策运行制度的建构等。当利益分配总是偏向某些强势利益集团而经济增长的成本总由弱势群体承担的时候,那么社会转型中各种政策扭曲现象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化解政策扭曲也为了重新确立体制转轨中的政策共识,政策系统中的制度设计以及在核心价值取向基础上的政策创新等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不同的认知视角,政策因而呈现给世人不同的存在方式,它也由此成为当代公共行政的核心。据此,社会转型中的公共政策,本文认为它既是一种政府(政党)行为,又是一种政府(政党)行为结果;既是一个行为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既可指一个宽泛的政治方向,也霹指一种既成规范;即可是一种承诺,又霹是一种价值状态。
社会转型向公共政策及其价值取向展示了其丰富内涵,为此也对我国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更好探析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之间的关联性,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它们也由此成为本文的基本内容:利益诉求方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化、定型化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之间的互动;社会转型给我国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带来的主要变化以及这种价值取向所面临的困境: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对政策绩效等的贡献;服务性政策取向对政策绩效的制度保证以及政策创新中的区域选择等。
总之,政策当它还处于认识阶段时,它是一种政府行动趋向、一种政治蓝图或者说是一种政治假设:当它处于实践阶段时,它是一种利益博弈结构,或者说它是一种政府层面上的利益诉求动态系统。前者倾注了政府的政治智慧,寄托了广大民众的希望和遐思;后者则直接考量着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当这种认识阶段和实践阶段因社会转型的到来而使二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时,价值取向、价值导向的介入并渗透其中就越发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