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最常见非霍寄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尽管WHO将DLBCL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种,但由于其侵袭部位、病因、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等的不同,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和免疫表型、治疗反应及预后等多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仅40%-50%的患者可通过常规的联合化疗获得缓解,但仍有一半以上患者预后差,存在多药耐药,易复发转移或进展,提示DLBCL可能存在亚型。因此,深入研究与治疗反应或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因素,进一步明确DLBCL的分子亚型,调整临床策略是弥漫性大B细胞瘤研究的当务之急。
本研究内容和目的正是基于此设计和开展的。本实验使用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U-DHL-4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并且从分化水平及免疫表型特征入手,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使用B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9设门,检测相关蛋白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其中包括:CD24、CD38、CD81、C-Met、Ki-67、Bcl-2和Survivin。结果显示SU-DHL-4细胞株的CD38和CD81的阳性率最高,提示我们CD38和CD81可能在生发中心B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可能作为新的标志物指导DLBCL的分型。CD24是细胞黏附分子,在许多实体瘤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转移有关。本实验显示SU-DHL-4细胞的CD24也有高水平的表达,提示CD24在DLBCL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凋亡抑制因子Bcl-2和Survivin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我们细胞的抗凋亡机制在SU-DHL-4细胞的生长增殖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本实验以SCID小鼠作为移植宿主,通过皮下接种SU-DHL-4细胞,建立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SCID鼠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移植瘤的外观、HE染色形态以及肿瘤生长曲线均符合DLBCL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特征,模型建立成功,成瘤率67%。本模型可供新药物及其疗效的研究,以期对DLBCL的发病及发展机制加深认识,籍此来更为准确的对DLBCL进行分子分型,为进一步探索DLBCL的生物治疗和客观评价治疗手段的效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