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化学改性及其催化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2002c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相贝克曼重排催化反应是实现己内酰胺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证明TS-1钛硅分子筛在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要优于目前工业中常使用的催化剂S-1全硅分子筛。本文以研发TS-1高效催化剂及其催化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为目的,开展了TS-1的化学改性及其活性评价研究,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究了TS-1催化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的活性中心。对比相似硅钛比不同种的钛硅分子筛在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证实MFI结构的TS-1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通过调控TS-1分子筛的钛含量,发现贝克曼重排反应的催化活性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而提升。通过对TS-1进行钠离子交换,证实了TS-1分子筛中与“open”Ti位点相邻的硅羟基是催化活性中心,同时否定了Lewis酸是催化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的活性中心。此外,外表面硅羟基、巢式羟基等羟基组也是反应的催化中心。第二部分围绕TS-1分子筛化学改性条件的探究,在催化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活性评价体系中筛选了最佳的后处理温度、TPAOH浓度和铵盐助剂的添加三方面的改性条件。研究发现1 Si O2:0.03 TPAOH:0.03(NH4)2CO3:18 H2O在443K条件下后处理24 h是最佳的改性条件。此外,研究证明TS-1分子筛内多级孔结构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利用改性的材料筛选出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最佳的催化反应条件,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再生性能。
其他文献
为了解广西人工饲养食蟹猴场鞭虫病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水洗离心沉淀法对广西一家饲养规模较大的食蟹猴场各年龄段猴抽样检查,共采集猴群新鲜粪便样品62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10份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鞭虫虫卵,形状呈腰鼓样,棕黄色,卵壳较厚,虫卵两端各有一透明凸出塞子,大小为(5860)μm×(2530)μm。该猴场已受鞭虫感染,其抽样样品中鞭虫检出率为16.1%(10/62)。根据检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资金利用率是建筑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造价控制工作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将造价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建筑工程造价因素及其控制策略。
通过对黄庭坚尺牍分期的研究,发现他的传世尺牍作品有40余件,横跨近25年时间(1080-1105),也就是从35岁起直到晚年逝世,包括有楷书、行书、行草,其中以行书为最多,有碑刻有墨迹。从这些尺牍中能够反映出他的艺术特征的相关变化,也能间接体现他的书法生平。山谷尺牍受到苏轼、颜真卿、怀素的影响,甚至是同期自己的大字楷行草书,一直在不断变化,总体归纳为三次变化:丰富多变-端正平实-回归变化。正
期刊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运用的教学资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积累素材,结合实例说明4条具体的做法。
朱正威先生为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教师,他桃李满天下。作为学者,他发表与生物学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近百篇;独著、主编或参编的教育论著和科普著作等书籍20多本(套);主编不同版次的中学生物学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及探究活动报告册数十本,惠及数以亿计的学生。
期刊
为了进一步改善房屋结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房屋主建筑工程为例,对该工程的建筑框架结构及参数尺寸进行调整。该调整方案以刚度比、建筑结构技术作为优化工具,通过参数数值计算,加强纵向抗震性能,综合各项因素,确定参数控制方案。统计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增加混凝土墙体厚度、混凝土翼墙厚度两种方案,刚度比均在1.3左右,符合抗震优化设计要求,对此类型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研究具有一定帮助。
A:自然寿命是指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自然时间,一般是根据生物学规律推算出来的。有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自然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是1015年;人类的生长期是2025年,人的自然寿命是100175岁。另外,研究者根据实验观察,发现各种动物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规律的,细胞分裂到一定的次数就会衰老和死亡。细胞分裂
期刊
[背景介绍]2020年春天,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师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在疫情面前,为人师者应该带领学生读懂"社会"这本深刻的教科书,从关注最新时政热点出发,引领学生多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跨学科教学意在跨越学科界限,将不同课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链接学生的碎片化知识,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展开深入学习。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解剖学和临床研究,探讨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的理想显露方法。方法尸体解剖:成人防腐尸体标本21具,行左侧腹直肌旁纵切口掀开三层腹肌,观察腹膜外间隙和腹膜特点,经腹膜外入路显露L2~S1节段椎间盘,观察大血管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影像学测量:收集100例成人腹部CT扫描,在L2~S1节段的腹前壁测量腹膜外脂肪与腹直肌外缘和腹壁中线的距离。收集150例成人腰椎MR检查,在L2~S1节段测量大血管与椎间盘前中线的距离。临床应用:采用微创前路腹膜外入路行腰椎融合术56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29~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