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和分子在UN2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N2是重要的核燃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热学特性。同时,它也是事故容错材料之一,和传统上的氧化物核燃料相比,铀氮化合物燃料有更高的热导性,高熔点和高密度,非常适合做未来高温反应堆燃料,在能源方面得到了世界范围的重视。在大气环境 UN2中与 O2,H2和 H2O等气体接触,从而有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腐蚀其性能。因此,如何有效地储存材料,阻隔其与大气中的腐蚀气体发生反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应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模拟计算了 UN2表面与 O、H、O2、H2、OH和 H2O可能发生的吸附反应,计算了各种吸附质在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特性,以及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等。  本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 UN2与一系列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计算了各原子、分子在 UN2表面的不同吸附位置和不同吸附方式的吸附过程,得到了各原子和分子在表面最稳定吸附构型及与之对应的最强吸附能。计算研究结果表明,O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置是bridge位,对应的最强吸附能为-5.08 eV。H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也是 bridge位,对应的最强吸附能为-0.49 eV。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计算扩散势垒 CI-NEB方法,我们计算了O和 H原子在表面的扩散过程,并利用 Bader电荷分析方法计算了 O和H原子的电荷转移情况。对于 O2分子在表面的吸附,初始水平放置的 O2分子,最终都会发生完全解离。其中初始水平放置在 hollow位的方式对应的吸附能最强,为–10.21 eV。其末态结构中,两个O原子分别稳定吸附在两个邻近的bridge位上。而在所有的吸附位置上的垂直放置方式中,O2分子都未发生解离。对于 H2分子在表面的吸附, H2分子和表面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只是物理吸附,甚至发生了脱附。对于 OH在表面的吸附,所有位置的水平吸附初始放置方式,都会弛豫到同一种稳定的末态结构:以O原子为吸附端垂直吸附在 bridge位。这种方式也对应最强的的吸附能,大小为-5.73 eV。对于 H2O在表面的吸附,我们研究了 H-parallel,H-up,H-down和 H-up-down四种放置方式的吸附特性。H2O分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比较弱,而且没有发生解离,不同的吸附位置和放置方式会导致吸附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有三种方式的最终稳定结构相同,同时也有最强的吸附能为-0.69 eV。
其他文献
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是一种厚度仅为单原子层的二维材料。它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性质,比如能带的线性交叉结构,载流子的高迁移率等等。自从被理论上提出来以后,石墨烯就因为其
在能源短缺的今天,核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强先进核燃料相关核数据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核能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
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层的二维六角蜂窝状结构,厚度为一个到数个原子层,以其超大的自旋弛豫时间和长度、高迁移率等性质,吸引了实验和理论上广泛的研究兴趣。硅烯是类似石墨烯而
一般认为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能标在○(TeV),甚至更高。但LEP,Tevatron等对撞机的实验结果没有发现任何主流的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比如超对称,新的强相互作用和额外维)的信
根据学生四会字的掌握情况,真正适合学生写话起步的最好阶段是二年级这一年,认真走好二年级这一年段的写话起步,做好习作训练前的热身运动,才有可能让学生赢在习作写话的起跑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能源的紧张局势要求我们必须重点发展核能。现阶段,裂变能源已成为相对成熟的技术,但有开采价值的裂变能源储量是有限的,
本文介绍了有效场论的一般性原理和技巧,如匹配,积掉重自由度,重整化,退耦定理的使用。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回顾了强子领域用得最多的有效场论:手征微扰论。并且作为一个简单的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中,此外,锂离子电池还是电动车最有吸引力的高能动力来源之一。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逐
磁性隧道结(MTJ)中的隧穿磁电阻(TMR)效应是自旋电子学飞速发展的基础物理效应之一。目前,MTJ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和数据存储等各个方面。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磁控溅射
该论文就两类有机分子:偶氮苯分子(DR、DO)和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HBO)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光谱和光学非线性等方法对光信息记录的机理和基质效应、薄膜基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