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典型牧区草地NPP和家畜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资源和放牧家畜是川西北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料,牦牛和藏绵羊作为当地的特有畜种,其数量、放牧强度和畜群结构直接影响草地健康。为了解并促进协调好畜牧业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川西北典型牧区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5县的草地生产力和放牧家畜为研究对象,基于CASA模型估测的2006-2016年草地NPP及2016年放牧家畜的存栏数、放牧强度和基础母畜百分比等数据,构建草地NPP和放牧家畜空间分布格局图,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明晰川西北放牧家畜数量和畜群结构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于2018年在川西北典型牧区若尔盖、红原、阿坝、壤塘4县的20个乡镇,对124个牧户进行入户调研,开展了畜群特征、牧民家庭构成、出栏管理指标的综合分析,为畜群结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川西北典型牧区2006-2016年草地NPP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06-2016年川西北典型牧区草地NPP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北高南低的状态。年均值为470.46g C·m-2·a-1,其中大于500g C·m-2·a-1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五个牧业县的中部地区,包括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的东部以及阿坝县和壤塘县的东北部地区。年际波动变化范围为428.25~515.88g C·m-2·a-1总体变化比较稳定。水热条件与草地NPP的分布密切相关,在川西北典型牧区草地NPP大多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与降雨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50.77%的区域呈负相关关系,主要位于西部的壤塘县和阿坝县地区,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若尔盖、松潘地区。此外,人口与家畜数量的共同增加也对草地NPP增加具有一定的负作用。2、川西北典型牧区放牧家畜数量及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2016年川西北典型牧区的放牧家畜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与红原县,并且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若尔盖县西部牦牛和绵羊的总存栏数最多,壤塘县和松潘县相对较少。放牧家畜放牧强度与存栏数在空间上关联性不明显,放牧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在若尔盖县和阿坝县,其中阿坝县的哇尔玛乡放牧强度最大,为8.55羊单位/hm~2(0.57羊单位/亩),其次为壤塘县和红原县,松潘县放牧强度最低。就畜种结构而言,绵羊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北部,而牦牛主要分布在红原县大部、阿坝县东北部及若尔盖县南部,畜群结构中基础母畜比例最高的县主要是红原县和壤塘县,平均为62.5%以上。3、川西北典型牧区放牧家畜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数量是川西北典型牧区放牧总家畜和牦牛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48和0.45;年均温和草地面积次之,植被覆盖度对总的放牧家畜、牦牛及绵羊的空间分布影响相对最弱,植被类型对牦牛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对总的放牧家畜和绵羊的分布影响较小;降雨和温度是制约川西北绵羊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30和0.29;人口数量和出栏率次之,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22和0.17;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川西北放牧家畜的影响表现为协同增强。4、川西北典型牧业区畜群结构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畜种分布情况来看,牦牛主要分布在除若尔盖之外的其他四县。就基础母畜比和繁殖率而言,牦牛和绵羊的能繁母畜比在壤塘县最高,分别为66.63%和68.26%;在若尔盖县最低,分别为48.23%和51.67%,牦牛和绵羊繁殖率较高的是若尔盖县和壤塘县,分别为46.04%、63.26和35.51%、63.67%;阿坝县和红原县较低,分别为31.36%、46.21%和40.07%、43.30%。牧户家庭放牧劳动力主要以32~38岁的男性为主,家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未受教育和小学学历程度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1.29%和46.51%;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最低,为4.96%。出栏管理方面,除阿坝县绵羊出栏时间为1年多,属于正常范围内以外,其他各县牦牛和绵羊的出栏时间均偏长,出栏率偏低;最大的出栏率是红原县,仅为21.08%。
其他文献
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中,大豆苗期遭受遮荫,处于“边行劣势”,主茎过度伸长,苗细苗弱;套作后期玉米收获后,大豆处于分枝发生的关键时期,带状种植使其从“边行劣势”变为“边行优势”,为分枝发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但是带间距多宽,其“边行优势”才能充分显现?带状套作光环境下,大豆主茎与分枝协同生长的生理机制是什么?为探究这些问题,2018年以耐荫型大豆南豆12和荫蔽敏感型大豆南农99-6两个品种为材
学位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是一种主要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以及四川的川西高原的飞蝗,危害当地的禾本科作物与牧草。作为高原特有蝗虫的西藏飞蝗能在高原上顺利生长繁育,与其对高原温度环境的适应密不可分。为了研究西藏飞蝗适应高原温度的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对西藏飞蝗进行了温度胁迫试验,设置了40℃高温处理、-5℃低温处理与20℃对照处理,时间为1 h,进
学位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近几年油菜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油菜籽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随着农村劳动力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冬油菜直播和机械化收获已成为轻简化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省油菜育成品种大多数植株高大,株高一般在200cm以上,容易倒伏,不仅影响油菜的产量品质,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佳油JS-1”是四川省审定的第一个机收油菜半矮秆新品种,基于良种良法配套探讨机械化直播条件下该品种的氮肥效应和高产
学位
蛋种鸡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单笼饲养和本交笼养两种方式,本交笼养是指将公母鸡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养在一起,利用动物本能自然交配的养殖模式。随着我国蛋种鸡养殖单场规模的扩大,传统的人工授精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在动物福利备受关注的行业背景下,本交笼养已成为了蛋种鸡养殖的首选。但我国本交笼饲养管理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养殖工艺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影响着蛋种鸡的生产性能。因此,本研究在罗曼粉壳蛋种鸡本交笼养条件下对公母
学位
农业庄园作为农旅融合发展创新的农业新载体应运而生,且发展兴盛。随农业庄园发展日趋成熟,消费者和专家学者们对农业庄园规划建设提出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社会热点,从了解农业庄园入手,探讨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及农业庄园的关系、民族文化对农业庄园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传承手段在农业庄园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民族文化型农业庄园特征体体现,思考规划理念。结合理论和现实优势对芒康民族文化型
学位
T-2毒素是由一类污染谷物(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真菌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WHO在1973年时就已经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归为天然存在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毒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粮食作物遭受T-2毒素污染情况较为严重。T-2毒素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一般的加工方式难以使T-2毒素失活,畜禽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后易造成毒素残留。T-2毒素已被发现会对人和动物产生多种毒性作用,T-2毒素对畜禽生产效益有着巨大
学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是我国珍稀濒危的药用经济动物,雄性林麝生产的麝香是珍贵中药,目前林麝泌香调控机制与影响泌香量的因素尚不明确,先前研究结果已表明雄麝上一年不同交配状态可影响当年麝香产量,此外泌香期的不同阶段(泌香初期、泌香盛期和成熟期)麝香化学成分与微生物均发生一定变化。本试验选取上一年不同交配状态的健康青年雄麝30头(交配与未交配各15头),在泌香期不同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建国以来,虽然我国玉米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玉米年增产率呈下降趋势。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是当前迫切的任务。玉米育种最基础的工作是自交系的选育,亲本自交系直接决定了玉米品种是否优良。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首先就得进行配合力的测定。对于配合力的测定工作,分为早代和晚代两种测定方法。与晚代测定相比,早代测定的工作量相对较小,并且
学位
齐口裂腹鱼是长江上游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岷江、大渡河等水系。野生齐口裂腹鱼资源的下降和人们对其消费能力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工厂化养殖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投喂配合饲料不恰当和管理不规范,容易诱发鱼体糖脂代谢紊乱。肝脏是鱼体内脏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在维持鱼体糖脂代谢平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糖原合成激酶(GSK3)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糖原合成、代谢和生长发育
学位
动物的脂肪组织主要包括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其中白色脂肪组织主要起到能量存储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泌器官,而棕色脂肪组织在动物的非颤栗型产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采集了川中黑山羊新生(出生后1天,D1)和12月龄(出生后1年,Y1)个体的肾周脂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形态学和标志基因表达对两个年龄段样本的脂肪类型进行了鉴定,进一步利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了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代谢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