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囯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式进入“转变方式”“调节结构”“增强动力”的新时期。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向以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以其中间投入性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将其自身与三次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前向、后向关联促进三次产业深化内部分工,这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集聚效应也日益显现。那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有多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影响的机理又是什么?如何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来?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拟在产业集聚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论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二者现状探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促进作用的机理,并提出假设。随后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的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用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确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假设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拉动社会需求以及带动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得到证实,政府职能、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也均可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一定影响。接下来,进一步采用我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终验证我国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最后,在深入剖析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后,对如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其中重点在于推进体制改革、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力度、推动消费升级、重视技术创新、优化投资结构、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