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人类学视野下的云龙白族“耳子歌”研究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子歌”是大理州云龙县境内的一种白族传统婚俗仪式,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主要流行于云龙县检槽乡清朗和哨上两个村寨。“耳子歌”是由白语音译和意译的结果,“耳子”是白语音译,白语中意为“憨包”、“傻子”、“哑巴”,仪式中主要形容那些老实憨厚的人;“歌”是白语意译,有歌词演唱,并伴随打闹等表演动作。耳子歌的表演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只在婚礼当天进行,必须由举办婚礼的家庭提前向耳子歌表演队伍的负责人预约邀请,受到主人家的邀请后方可在婚礼当天进行表演。表演队伍一般由10到12人组成,主要成员为:耳子父亲(老倌)、母亲,三个儿子(即“耳子”)及三个媳妇、春官、假郎中、主人家以及鼓手(主人家也可由婚礼家庭主人家兼扮,鼓手也可没有)。仪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辟邪纳福,祈求生殖繁衍、人丁兴旺、家宅平安。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和对耳子歌传承人的访谈,首先对云龙白族婚俗仪式“耳子歌”表演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对“耳子歌”仪式中台词的记录,使用了白语文记录,并在附录当中使用国际音标对仪式中出现的白语进行标注。其次以语言人类学的方法、理论为透镜,深入分析“耳子歌”仪式语言的文化内涵,揭示出云龙检槽地区白族人民的生殖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民族性教育等民族文化信息,仪式语言中表达出了检槽白族对于人丁兴旺与家宅平安的渴求。同时,在仪式中的性教育里,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将难以启齿的性间接地传递给观众,以点到为止的方式对民族进行性的教育,既保留了仪式的神秘感,又起到了仪式的教化作用,体现了白族丰富的民族智慧。最后通过对“耳子歌”仪式的田野调查,梳理了“耳子歌”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变化,同时,针对田野情况对“耳子歌”在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求让深藏在大山深处的白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的信息进行搜索任务,例如位置,颜色和朝向等,目前在颜色和朝向联合搜索任务中这些信息如何引导注意的机制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采用预览范式,即被试执行联合特征的搜索任务之前,向他们呈现搜索刺激的部分预览——位置,颜色或朝向信息,同时采用眼动仪记录了被试的眼动轨迹。研究分两个部分,研究一主要探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特征信息在引导注意时,是否优先于位置信息?基于特征的注意是否优于基
学位
工程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多物理场、多区域问题,如Stokes-Darcy模型,刻画自由流和多孔介质流耦合现象,可用于模拟石油开采、地下水污染等过程。本文对带有Beavers-Joseph-Saffman(BJS)交界面条件的Stokes-Darcy耦合问题提出了两种区域分解算法(DDM):叠加型(“三”字形)并行三区域DDM和非叠加型(“品”字形)并行三区域DDM。基于Stokes-Darcy模型的多
学位
对人类个体而言,准确地感知人际间社会关系对未来社会适应至关重要。社会关系的记忆和推断依赖于个体头脑中源自相同文化属性的社会图式,这有助于个体在认知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复杂的社会网络进行高效的认知和管理。研究表明,个体对复杂社会关系网络的学习通常使用图式加工的压缩启发式进行编码和表征。则人类个体发展早期,能否通过观察人际间社会互动而习得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呢?本研究以社会图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婴儿对微观社
学位
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历经两次的“抢救”与“振兴”,现今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以“天下第一团”的形式活跃在海内外的舞台上。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梨园戏顺应时代潮流,从传统走向现代。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出发,以梨园戏为研究对象,分析梨园戏的生态文化变迁。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成立为梨园戏生态文化变迁的分界点,标志着梨园戏逐渐进入现代化,文章以此为时间截点,分析古今梨园戏存续发展的内外生态因
学位
漳浦蓝氏家族自元代移民至福建漳州,继而分支迁移到漳浦,明清以降,发展成为闽南地区的一大望族,其家族的发展壮大过程在闽南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探讨在闽地理学的文化氛围中,漳浦蓝氏形成以儒家“仁”、“道”为主要核心的家族精神,及其族人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社会活动。论文依据史料和文学作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蓝紫陶、蓝理、蓝廷珍、蓝鼎元几位代表性人物为研究对象,阐析仁、道为主的家族风气对族人的影
学位
在闽台地区众多家族中,板桥林本源家族无疑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无论是在家族史还是在文学史上,其家族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论文采取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历史学与文学为基础,通过对板桥林本源家族的整体研究,揭示其家族发展历史、文学成就及对闽台地区做出的巨大贡献。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四章,前两章为家族研究,后两章则为文学研究,略述如下: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缘由、板桥林本源家族研究现状、整体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学位
在VUCA的竞争环境下,员工对工作的感知是否影响建言,具有何种人格特质的员工更倾向于建言,员工建言行为能否提高组织绩效、创造力,这些问题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据此,本研究从相对剥夺感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等视角,构建了相对剥夺感、公正敏感性、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关系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本研究首先检验了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的因果关系以及公正敏感性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分析、
学位
认知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形成一种思潮,并最终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主要分支。该领域学者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研究人类的心智问题上,如:人类如何开展对于事物的认知?人类的身体行动时大脑在进行什么工作?……简单来说,与认知、心理相关的问题都属于它的研究范畴,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等等。初始发展阶段,受计算机科学思维的影响,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的大脑类比作电脑的中央处理器系统,认
学位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西方表现主义的先驱”。痛苦、焦虑、爱情成为了他绘画的主题,他摒弃了对事物的客观细节描绘,转而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和绘画作品交织在了一起。他的绘画为表现主义及现代绘画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研究蒙克作品中的隐喻,探究其情感表达具有独特意义。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艺术作品的呈现实则是艺术
学位
酉阳土家族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映射着土家族人民的历史记忆、风俗信仰以及不同时代下的生活图景和价值追求。本文在人类学的理论背景下,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讨酉阳土家族民歌发生的文化变迁现象,分析不同时期各个类型民歌发生文化变迁的种类及模式,进而探究其发生文化变迁的原因和价值。论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