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枷锁与自我救赎——论《心灵的焦灼》中的伦理选择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茨威格是一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奥地利籍犹太作家,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其中尤以技艺精湛的中短篇小说最为人称道,而相较于其中短篇小说而言,《心灵的焦灼》作为茨威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则倾注了作家毕生心血,浓缩了作家文学思想的精华,因此更具有独特的学术魅力。  本文主要是探讨茨威格《心灵的焦灼》中男主人公霍夫米勒因伦理身份的变化而产生了哪些伦理困惑和精神束缚。霍夫米勒在面对伦理困惑时如何进行抉择,他在迫于无奈之下做出了伦理选择后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他又因此背负了怎样的道德枷锁?他又是如何解开这种道德枷锁形成的伦理结?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那么,通过剖析霍夫米勒个体的情感遭遇,对其只顾个体利益的自私和懦弱犹豫的天性进行批判,从而倡导具有牺牲精神且不计回报的真正的同情心,并由此将同情心和反战态度升华到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度,这则是本论文期望达到的目标。  论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结合小说发生的伦理环境与社会背景来剖析男主人公霍夫米勒的伦理身份转换,以及他因自己身份转换而产生的身份困惑。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霍夫米勒在面对伦理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困惑和焦虑之时,是如何在自我迷失中寻找精神指引,又是如何在情感纠葛之中做出伦理选择;第三部分,主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剖析霍夫米勒在经历伦理困惑、做出伦理选择之后,在道德枷锁和自我谴责之下如何解开伦理结,进行自我拯救和赎罪,通过作家对霍夫米勒式的懦弱虚伪的伪善者的批判,分析出作家对积极奉献的真善美的倡扬。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广泛阅读茨威格相关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经历和人生阅历,并揣摩作家的创作意图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倾向,进而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夫米勒的伦理身份、伦理困惑、伦理选择以及自我救赎,通过作家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和对战争的无情痛斥得出结论——即作者倡导的真正的同情不是霍夫米勒式的不负责任的自私的同情心,而是富有奉献精神、不计得失的真正的同情,而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引以为鉴,努力去善待生命、宽待他人,用温情宽厚的态度对待人生,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人,这些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其他文献
2012年注定是充满不平凡与变革的一年,对投资者而言,保持对政策以及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必不可缺。2012年初春的北京依然寒冷,但国内外汇集在这里的目光却在持
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量大面宽,如何转化,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浅见。一、面临的困境1.基础薄弱,能力低下在我
课题:《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Module 4 Unit 1 What’s the time?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时间的问句和整点的时间回答。学生在学完该单元后,能够描述整点时间,学生
期刊
学位
论文以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红色子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他们在社会中的人生优越性,表面光环下的枷锁与阴影,从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相融合的视野来探讨他们的社会地位、历史命运、人
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私家车已超过公车,上海2000年私人购车1.4万辆,是以往私车用尸的总和。按照国际惯例分析,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汽车会大量涌入家庭,而上海
现代汉语和越南语的量词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不少区别。越南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好二者的异同,所以他们在使用现代汉语量词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个”和“ch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飞快发展。步入大数据时代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渗透进行行业业。通过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理念结合,我们
张洁踏入文坛伊始已显示出较成熟的创作风貌,但她的作品风格却一变再变,同时在极其明快的风格变换中显示出了自己的文学年龄。本论文主要研究张洁小说创作的风格在形式上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