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9铝合金焊后热处理组织性能演变规律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结构轻量化、大尺寸、整体化成形的要求,燃料贮箱箱底采用搅拌摩擦焊拼焊板整体成形,避免普通瓜瓣拼焊所带来的焊缝多、可靠性低的缺点,但拼焊板接头组织在固溶处理后发生晶粒异常长大,可达毫米级,造成接头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拼焊板为研究对象,研究焊后热处理和固溶处理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探究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并调控热处理参数,从而为实际工艺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研究了不同焊后热处理方法,首先分别对焊后接头进行长时退火、分级退火、高温震荡热处理和随焊辅热处理,然后对不同热处理后的接头进行固溶处理,并采用高分辨显微镜观察接头宏观形貌,统计分析接头的平均晶粒尺寸。对于长时退火和分级退火,随退火温度在300℃~480℃之间增加时,固溶处理后晶粒尺寸呈增加趋势;随保温时间在16h~128h增加时,固溶处理后晶粒尺寸呈降低趋势,300℃-128h、300℃(32h)-420℃(32h)-300℃(8h)分别为长时退火和分级退火的最佳热处理参数,最小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为0.38mm和0.54mm。对于高温震荡热处理,较低的温度振幅、较少的震荡次数及较低的高温停留温时间有利于抑制晶粒异常长大,最小平均晶粒尺寸为0.18mm。对于随焊辅热处理,辅热温度在200℃~350℃升高,晶粒尺寸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平均晶粒尺寸为0.16~0.21mm。通过单拉测试、硬度测试分别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后接头的力学性能。经300℃(32h)-420℃(32h)-300℃(8h)分级退火和固溶处理后的接头抗拉强度为290.7MPa,延伸率为18.34%,强度系数为0.83,塑性系数为0.73;测试时效态的硬度发现,增加高温震荡热处理后的硬度略有提升,硬度值约为135HV;经辅热温度为250℃、保温时间为30mim随焊辅热处理及固溶处理后的接头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93.70MPa和15.56%,强度系数为0.84,塑性系数为0.62。通过EBSD、SEM、能谱微观分析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大角晶界含量、位错密度、应变储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晶粒长大的微观影响机制。不同方案热处理后的大角晶界的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位错密度和应变储能均呈降低趋势,高温震荡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位错密度和应变储能,明显优于其它热处理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对太空探索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航天器体积和重量的需求远远超出了火箭的运载能力,需要大量的空间机器和机械臂系统来完成在轨装配、维护、维修等工作。作为典型的舱外多自由度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作用下,空间机器人自身也会出现性能衰退甚至失效的情况,因此面向空间机器人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课题以空间机械臂关节容错控制为背景,对机械臂关节伺服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故障检测和容
在小行星探测中,探测器的附着锚固采样技术对于小行星原位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冲击式超声波钻探器在小行星探测器附着锚固过程中的应用为背景,结合航天环境的应用要求,以适应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具有抗空间辐照能力、能够实现对冲击式超声波钻的稳定驱动为目标,研制以航天母线DC 28 V作为供电输入、输出功率不高于200 W、基于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
液压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在工作中要承受高温高压,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在室壁上电铸纯镍来制造冷却通道的再生冷却结构来对其进行冷却。法兰材料为321不锈钢,推力室外壁在与其进行连接时涉及到异种材料的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出现了热裂纹等缺陷。目前国内外关于纯镍和321不锈钢焊接的研究较少。本文对纯镍和321不锈钢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添加合金中间层的方法,抑制了接头热裂纹的产生,保证了接头质量。首
当前航空领域正逐渐向着电气化发展,用高效环保的电推进系统代替传统的燃气轮机推进系统是当前航空领域的重点话题。研究新型飞行器电推进电机有利于拓宽飞行器电推进电机的结构选择,加快航空领域产品的电气化进程。本文为提高飞行器电推进驱动系统的性能,对具有高容错性和高功率密度潜力的模块化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在电磁和温升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飞行器电推进电机的基本尺寸结构,提出了定子模块化的约束和方法,对比了
火星上复杂的地形降低了火星车探测的速度,使其移动缓慢甚至可能陷入沙坑中。火星无人机可以在空中观察周围环境,帮助火星车规划出最快最安全的路线,使其更有效地探测火星表面。在众多种类的无人机中,旋翼无人机可以在任意位置垂直起降,且不受地形的影响。旋翼无人机的桨叶,是与空气互相作用而产生气动力的部件,其结构是影响气动力特性的关键因素。然而,稀薄寒冷的火星大气会增加火星旋翼无人机桨叶消耗的功率,减少其产生的
随着空间探测活动的蓬勃发展,在轨卫星的数量与日俱增,同时也导致太空中失效的卫星越来越多;此外废弃的卫星或探测器还可能会产生碎片垃圾;大部分航天器达到预期寿命时,其有效载荷仍然能够继续工作,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在轨维修或燃料加注,就可以大大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本文设计了一种变胞串并联式空间抓捕机构,对其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为了保证能够实现稳定、准确的抓捕功能,设计了相对应的轨迹规划方法以及控制算法
我国的遥感卫星技术和遥感信息应用能力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了在今后更好地应用遥感技术,提升遥感卫星能力,则需要了解现有遥感信息的不足和遥感卫星的能力短板,从而在卫星方案设计,在轨卫星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为量化装备能力的效能评估方法对多星组成的遥感卫星体系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遥感卫星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执行区域观测任务的遥感卫
本课题以行星全剖面探测技术预先研究为背景。以实现行星高层大气-表层大气-星壤-水冰全剖面探测为目标,针对探测器的制动减速和热防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有大气行星的、下降全程无作动的单级裙式展开气动减速与热防护方案。该方案以结构自适应代替控制系统,以流场驱动的自旋离心作用代替作动装置,以受拉的薄壳代替受复杂应力作用的传统结构,实现一种系统简洁、轻量化的自适应展开增阻方法。针对行星全剖面穿探任务需求和科学
月壤水冰的导热特性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准确测量其导热特性可能为确定是否含有水冰及判断水冰含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采样返回可能会改变样品的自然状态,而原位接触式探测具有低成本、低样品扰动的特点,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课题以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月壤水冰探测任务为背景,面向月壤水冰原位触探需求,提出了一种导热特性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以多个圆锥构型探针作为热学传感载体,通过主动加热及被
航空发动机作为先进装备的典型代表,致力于向高效率、高推重比方向发展。硅基陶瓷凭借着优异的高温性能成为了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服役时存在的高温腐蚀失效限制了硅基陶瓷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环境障碍涂层材料能够缓解硅基陶瓷的高温腐蚀失效,为硅基陶瓷应用于实践提供可能。本文以Yb2Si2O7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Yb2Si2O7粉体,探究合成工艺、原料粉混合比例对粉体物相组成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