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闽江口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磷赋存的影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湿地作为磷的重要源、汇或转化器,其对于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独流入海河流,闽江口湿地是闽江与东海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类型,受河口水动力、海洋潮汐及植被演替等多因素影响,其湿地环境条件极为复杂,由此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湿地土壤的磷赋存形态及其有效性。植物的空间扩展(竞争)实质是不同物种之间对光、养分、水分等环境资源以及生存空间的竞争,湿地植物之间的相互扩展不仅可影响植物的生态特征和养分吸收利用状况,而且还可能显著改变湿地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进而影响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基于当前河口湿地植被空间扩展影响下植物-土壤系统磷赋存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本研究以闽江口鳝鱼滩为研究区,选择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前的纯芦苇湿地(PA)、纯短叶茳芏湿地(CM)以及二者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PA-CM)为研究样地,基于野外原位采样和室内实验,分别探讨了植物空间扩展影响下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时空变化特征、湿地植物磷累积与转运变化特征以及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磷分配与磷吸收利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评估了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植物-土壤磷赋存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如下:(1)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过程中不同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在4个季节整体均表现为HCl-Pi>Na OH-Pi>Residual-P>Na HCO3-Pi>Na OH-Po>Sonic-Pi>Resin-P>Na HCO3-Po。相对于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二者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土壤中的难分解态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3.6%和0.6%,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4.6%和8.1%,而易分解态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6.6%和9.8%。(2)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整体改变了4个季节湿地土壤中的TP含量。相对于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交错带湿地土壤的TP含量分别增加了19.6%和4.3%,说明交错带湿地土壤具有较强的供磷能力。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影响下湿地土壤磷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在不同季节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季节的变化,影响湿地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主控因素由冬、春季的植物和土壤共同影响转变为夏、秋季主要受土壤的影响。(3)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影响下植物各器官TP含量在4个季节发生了较大变化。与空间扩展前的纯群落芦苇相比,交错带芦苇立枯体和鞘的TP含量分别增加了23.9%和15.1%,而茎、叶和根的TP含量分别降低了2.1%、6.8%、33.6%。与空间扩展前的纯群落短叶茳芏相比,交错带短叶茳芏所有器官(立枯体、根、茎和鞘)的TP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46.7%(立枯体)、26.2%(根)、18.6%(茎)和15.1%(鞘)。除叶外,交错带芦苇不同器官的TP含量整体均低于交错带短叶茳芏的相应器官,说明交错带芦苇的磷养分供应可能受到一定限制。(4)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影响下湿地植物总的TP含量在4个季节整体以春季最高,秋、夏季次之,而冬季较低。与空间扩展前相比,交错带芦苇的TP含量在秋、冬季降低,在春、夏季增加;而交错带短叶茳芏的TP含量在春、夏、秋、冬季均降低。(5)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在4个季节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磷养分分配状况,就植物-土壤系统而言,不同湿地的土壤磷储量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占绝对优势。与空间扩展前相比,空间扩展后两种植物亚系统磷储量的占比均降低,除冬季外,春、夏、秋季交错带短叶茳芏磷储量下降幅度均大于交错带芦苇,表明短叶茳芏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6)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亦改变了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磷吸收与利用状况,相较于纯群落芦苇,交错带芦苇的磷吸收系数降低了38.5%;相对于纯群落短叶茳芏,交错带短叶茳芏的磷吸收系数降低了59.2%,说明二者对磷养分的吸收在交错带湿地均受到了限制,且对短叶茳芏的限制更大。同时,二者的吸收系数分别增加了72.9%(交错带芦苇)和95.8%(交错带短叶茳芏)。表明在养分限制的情况下,二者均通过提高自身对有限磷养分的利用效率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其中芦苇更高的利用系数表明其在竞争中可能处于优势。研究发现,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明显增加了交错带土壤中不同形态磷(易分解态磷、中等易分解态磷和难分解态磷)及TP的含量,提高了其对植物的供磷能力。在此环境中,交错带中芦苇和短叶茳芏可能通过采取不同的磷养分竞争策略以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前者整体通过降低生长旺季(夏、秋季)其R/S、R/L和S/L的同时,增加植株的密度、根冠比等方式来加速根部磷养分的吸收,提高磷养分的利用效率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后者整体通过提高生长旺季(夏、秋季)其R/S、R/L和S/L、增加根部生物量占比和株高等来获取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磷养分向茎器官转运和累积以维持自身生长。尽管交错带湿地土壤的磷赋存状况有助于缓解芦苇与短叶茬空间扩展过程中对磷养分的竞争压力,但由于芦苇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因此其仍会不断向短叶茳芏湿地扩展,从而扩大交错带湿地的范围。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微生物污染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开发高效清洁的消毒技术至关重要。本论文研究了UVA-LED与电化学消毒协同工艺对水消毒性能及机理,具体研究如下:1、UVA-LED协同溶解氧电还原原位生成H2O2显著提高了UVA饮用水消毒过程。UVA-LED(λ=365 nm)彻底灭活大肠杆菌的初始浓度为10~6 CFU/m L,所需处理时间
微塑料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历老化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能成为水中其他污染物的载体而形成复合污染,为探究水环境中典型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本文选取水环境中3种被广泛高频检出的微塑料—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分别采用室内模拟紫外照射、碱处理和高温-冻融的处理方法,探究微塑料的老化性能特征及其对水中阿特拉津(ATZ)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S、
学位
毕达哥拉斯模糊集相较于直觉模糊集为决策者提供了更自由的信息表达空间,具备更强的信息建模能力。分析并解决基于毕达哥拉斯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已成为近几年的热门研究课题。然而,基于测度的毕达哥拉斯模糊决策方法仍存在缺陷:(1)MULTIMOORA方法优于现存毕达哥拉斯模糊环境下的一些决策方法,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尚未将其应用于毕达哥拉斯模糊领域;(2)基于现存相关系数的毕达哥拉斯模糊决策方法,有时无法解
核能作为一种低排放、高效率的清洁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核能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放射性废物。其中,放射性核素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易迁移和转化。137Cs和90Sr是高放废液(HLLW)中主要的释热产物,是β和γ射线的主要放射源,并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强的生物毒性。137Cs和90Sr如未经妥当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相比于从碱性高放废液
分布式水文模型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评估研究。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流域中的成功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敏感参数识别和校正的准确性。作为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已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径流响应模拟研究。这些研究的通常方法是,先用一期土地利用率定模型参数,认为该参数集可以反映流域下垫面的产汇流特征,然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变化土地利用情景,以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具有克服传统拉曼光谱的局限性的优势,可以将标准拉曼强度提高9-14个数量级且有效地淬灭生物样品中常见的荧光。最近几年,SERS技术已经被很多的研究人员应用在生物与化学等领域上。醋酸纤维素(CA)膜具有孔隙大小均一、截留效果优良、化学性能稳定、过滤迅速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血清蛋白的分离与纯化。本文采用CA膜纯化血清蛋白与银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血
学位
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持续升高,全球变暖成为了当今热议的话题,过去的三个连续十年暖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在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造成全球大气中含碳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进行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基础层面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对地区节
自然界中,动植物遗骸经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高聚态复杂有机化合物腐植酸(Humic acid,HA),HA的存在可造成水体颜色污染、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生成可致癌的消毒副产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基于HA中类木质素组分含量较高的这一特性,本文以水热合成法制备铜基MOF材料(Cu-BTC)为光催化剂,比较研究了相同光催化降解条件下,木质素与HA的光降解效果差异,并通过动力学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