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类前体物氯胺消毒形成N-卤代酰胺的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代酰胺是一类新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饮用水源水中含氮前体物的存在以及使用无机氯胺为消毒剂等,导致了该类消毒副产物在饮用水中的广泛检出。虽然卤代酰胺类N-DBPs在饮用水中的含量低于传统的含碳消毒副产物(C-DBPs),如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等,但是许多体外细胞毒性分析表明,其慢性细胞毒性和急性遗传毒性均显著高于THMs和HAAs这两类受控的C-DBPs。N-卤代酰胺作为其中一类典型的卤代酰胺,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其形成路径的研究,主要以水体中的氨基酸作为前体物,以氯或氯胺为消毒剂,提出了“脱羧”路径和“醛”路径两条典型的形成路径。在“脱羧”路径中,氨基酸的α-氨基经两步氯化反应后脱羧,而在“醛”路径中,α-氨基在经过一步氯化反应后直接脱羧,且后续过程中形成了醛。本课题组在这两种卤代酰胺的形成路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又提出了一条新路径,即“一步氯化+脱羧”路径。在该反应路径中,α-氨基也是经一步氯化反应后直接脱羧形成亚胺,再进一步氯化,最终腈水解生成卤代酰胺。这三种反应路径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腈水解形成N-卤代酰胺,但实验研究发现,腈在中性条件下较难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可能存在其他尚未识别的新的卤代酰胺生成机制。近年来,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研究反应机理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醛类物质作为前体物,系统探索了在氯胺消毒过程中,形成N-卤代酰胺的路径,分析了各路径之间的竞争关系,并讨论了前体物中卤素种类、数量、取代位置以及碳链长度对反应路径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在无机氯胺消毒过程中乙醛形成N-氯乙酰胺的完整反应路径。在对此前实验中提出的“腈水解”路径进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我们还发现了一条新的N-氯乙酰胺形成路径,即“酸”路径。计算结果表明,这两条反应路径可以同时存在,此外,“酸”路径不经过在中性条件下难以发生的腈水解反应,且整条反应路径中所需跨越的最高能垒远低于“腈水解”路径。因此,新发现的“酸”路径可能是乙醛形成N-氯乙酰胺的动力学优势路径。
  二、开展以乙醛为前体物,氯胺为消毒剂的实验研究,验证计算结果。消毒反应后,使用氨水通过顶空水基液相微萃取将反应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酸萃取出来,通过萃取样品和乙酸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对比,确认反应体系中有乙酸生成,证实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新发现的“酸”路径确实存在于乙醛经氯胺消毒的反应体系中。
  三、进一步基于DFT计算研究了不同醛类前体物中的卤素种类、数量、取代位置以及碳链长度对N-卤代酰胺形成潜力的影响。选取了包括乙醛在内的共11种醛类化合物,分别对其经氯胺消毒形成N-卤代酰胺的“腈水解”路径和“酸”路径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卤素数量对两条路径中的各个反应速度均有较显著的影响,并因此改变了反应路径的决速步骤;通过决速步骤的反应能垒可以总结出卤素数量不同的各醛类前体物经“腈水解”路径形成N-卤代酰胺的潜力为:乙醛<氯乙醛<二氯乙醛<三氯乙醛;而经“酸”路径形成N-卤代酰胺的潜力大小为:乙醛<氯乙醛<三氯乙醛<二氯乙醛。卤素种类对各个反应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仍改变了“酸”路径的决速步骤,卤素种类不同的醛通过两条反应路径形成N-卤代酰胺的潜力依次为:氯乙醛>溴乙醛>碘乙醛。卤素取代位置的改变对“腈水解”路径和“酸”路径中的多数基元反应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并未改变反应路径的决速步骤,并且在两条反应路径中,卤素取代位置不同的醛形成N-卤代酰胺的潜力大小均为:2-氯丁醛>4-氯丁醛>3-氯丁醛。不同的碳链长度对各个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也没有改变反应路径的决速步骤,碳链长度不同的醛经由两条反应路径形成N-卤代酰胺的潜力大小依次为:丙醛>丁醛>乙醛。
  综上,本论文结合使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实验检测两种方法,系统研究了醛类前体物在氯胺消毒下的形成N-卤代酰胺的路径,确定了潜在的反应中间产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水体中的醛类前体物形成N-卤代酰胺类消毒副产物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结构对其形成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该类消毒副产物在饮用水中的形成规律及潜力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发展相当迅速,操纵方式向智能化发展,自动驾驶是重载货运列车操纵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代替人工操纵能减少司机操作负担、降低劳动强度、避免误操作,基于优化操纵能降低能耗,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降低运输风险并提升运输效率。运行曲线规划和速度跟随控制是机车自动驾驶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曲线规划是对未来行程的目标速度进行规划,速度跟随控制是指控制列车跟随已规划的目标速度运行。本文以HXD1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车体轻量化成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领域越来越重视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玻璃钢复合材料由于其自身轻质高强、耐腐蚀性能好以及成型工艺等优越等特点,成为生产流线型列车司机室头罩结构的主要材料。司机室头罩结构位于车辆的最前端,当列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该结构最先与碰撞障碍物发生接触,部分接触界面力由头罩传递给车体上的其他结构,因此头罩结构对碰撞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本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之对应的我国铁路也在快速的发展,主要朝着高速和重载两个方向发展。螺栓紧固件因为连接性能良好而被大量用于机车转向架中,其性能对高速机车运行安全性、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机车车辆由于速度提升和载重增加,高强度紧固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校核机车上高强度紧固件,以满足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性要求。所以有必要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发出高强度螺栓的设计系统界面。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车轴承受载荷越来越复杂,在检修时,车轴表面也发现各种表面损伤缺陷。为了保证列车在服役期间安全可靠性,对车轴进行表面强化处理以提高其疲劳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而喷丸处理是机械结构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表强化处理工艺。为了研究喷丸处理对EA4T车轴钢疲劳性能的影响,评估不同尺寸缺陷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并研究表面强化处理后P-S-N模型的适用性,论文对EA4T合金
学位
随着我国列车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以及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列车服役环境和轮轨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复杂,车轮踏面剥离现象频繁发生和越发严重。车轮踏面剥离会增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诱发轮轨冲击,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车轮踏面剥离引起的轮轨冲击力学响应及其对车轮疲劳寿命的影响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刚性假
学位
高温超导磁悬浮是基于非理想第二类超导体237YBaCuO?x磁通钉扎特性的无源自稳定悬浮方式,具有原理简单可靠、环境友好、无机械摩擦等突出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建成多条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线,该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关键阶段。在现有的常导磁悬浮线路中,高架桥梁线路是普遍选择,为抑制过大的车/轨耦合振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采用通过提升轨道梁刚度、增大轨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荒漠植被主要依靠降水和地下水,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荒漠植被退化。因此深入研究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性,找出其耗水机理,对于生态需水配置以及退化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3种优势种荒漠灌木一梭梭、长穗怪柳和乔木状沙拐枣为研究对象,依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利用热扩散茎流计、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等仪器,对不同生境荒漠灌木液流速率
学位
目的: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被权威部门和专家们公认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路、水利等开发建设项目愈来愈多,工程建设不仅破坏原地形地貌,毁坏现有的自然植被,而且会形成大量弃土、弃渣,关注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目前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巴音沟河流域灌区的气候、土质、工程施工特点,通过试验观测机械扰动土在不同坡度、含水量、风速、降雨强度下,土壤
学位
过去几十年来,快速增长的世界人口所需的基础设施对能源供应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尤其是水资源方面。由于膜技术突出的分离能力使得它在废水处理领域大放异彩。尽管膜分离技术拥有众多优势,但是膜固有的疏水性使其很容易被天然有机物质(NOM)粘附导致结垢问题,从而降低了膜的分离性能,造成膜污染现象。基于膜污染会严重影响膜过滤性能,改变膜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和研发新型的膜成为了膜领域的热点,研究者们志在通过这些方法来减
学位
由于可持续的用水要求和日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再利用与零或近零排放是一个越来越强烈的趋势。在第一、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中,纺织印染业都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纺织印染厂产生的废水经过传统的生化处理后通常会经由膜处理车间实现回用。由此产生的膜浓缩液,具有高盐度,难降解的特点。  (1)传统的生化法难以处理膜浓缩液,本课题以嘉兴印染企业的膜浓缩液作为研究对象,以工业铁粉、污泥碳、碳酸氢钠及粘结剂为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