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皱手术相关面神经解剖学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长期以来,临床中对面神经的走行层次很难达成共识。该文密切结合除皱术,从三维角度对面神经的行程及其在筋膜中的走行层次进行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新鲜头部标本10例,男性3例(6侧)、女性7例(14侧),大致年龄25-70岁。以耳屏与眶下缘最低点连线(法兰克福平面的水平线)为x轴,以垂直于该平面、经过骨性外耳门中点的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1。将面神经各支在腮腺外的浅出点用坐标点(x、y)表示。通过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的分布特点。再以颧弓上缘水平线为x’轴,眶外缘垂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2。在坐标系2中,标记颧弓上方面神经颞支从某一筋膜层,移行至另一筋膜层的位置。在颞区颧弓上下、腮腺咬肌区和下颌角点附近切取全厚组织块,观察组织层次。组织切片染色、固定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结果:各支面神经的分支数存在很大个体差异。面神经各分支特点:①颞支。颞支有2-4支,分别称之为颞支Ⅰ、Ⅱ、Ⅲ、Ⅳ。各颞支从腮腺上缘浅出后,在颧弓下方走行于腮腺咬肌深面,在颧弓表面走行于颞中筋膜内。之后颞支继续斜向内上方走行。随着颞中筋膜向前上方逐渐变薄,各颞支也逐渐走向更浅层的颞筋膜。②颧支。1-4支,分别称之为颧支Ⅰ、Ⅱ、Ⅲ、Ⅳ。各颧支在腮腺上缘和前缘穿出后,在颧弓下方前行,走行于咬肌筋膜内。上位颧支先跨过颧大肌表面,然后再入肌。下位颧支的走行位置较深。在面神经颧支的浅出处,腮腺向前突出较明显。③颊支。约2-5支,分别称之为颊支Ⅰ、Ⅱ、Ⅲ、Ⅳ和Ⅴ。颊支走行于咬肌筋膜内或其深面。走行于咬肌筋膜深面者,在咬肌前缘穿出并走行于颊脂体表面。走行于其间者,自咬肌前部和中部陆续浅出至SMAS筋膜深面。④下颌缘支数。约1-2支,出腮腺后绝大部分在下颌体下缘之上的咬肌筋膜,向前下走行。在下颌角点前方跨面血管的浅深面后,进入颈阔肌和下颌骨体间隙,并分支入肌。在面血管后方,下颌缘支位于下颌体下缘之下。在面血管前方,下颌缘支均位于下颌体缘的上方。在面血管后部,下颌缘支均被覆较厚的咬肌筋膜。⑤颈支恒为1支。出腮腺后先垂直下降,走行于颈阔肌深面。颈支浅面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被覆。结论:①皮下颞部软组织由浅至深为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浅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和颞深脂肪垫。②面神经颞支走行于颞中筋膜,颧支、颊支和下颌缘支,主要分布于咬肌筋膜深面或中间。③颞浅筋膜浅面和颞深筋膜浅面是比较安全的分离平面。④在颧弓上方剥离,注意浅深筋膜移行区。⑤上位颧支位置较浅,容易受损。腮腺前缘和咬肌之间的颧支最容易受损。⑥在腮腺前缘、咬肌上段和颊脂体表面剥离时,容易损伤面神经颊支。⑦下颌缘上下2cm和距离口角2cm的范围内剥离时,注意保护下颌缘支。⑧在下颌角前缘的SMAS筋膜和颈阔肌深面剥离时,容易损伤颈支。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在老年骨
目的:比较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与后外侧传统切口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6例患者与采用
分析了服务和制造的融合导致产品内涵和制造组织发生改变,归纳总结了服务型制造的形态,讨论了服务型制造的价值来源,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可持续性表现
英汉语标点都附属于书面语言,所起作用大致相同。本文对英汉语标点符号的产生发展、构成、书写格式、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标点符号在英汉互译中的用法。
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气象学者对热带气旋(在东亚叫作台风)的生成,就有了相当认识;但是,直到现在,这方面的学说,越来越多,还没有统一起来;而且对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热带气
能源资源富集地区高耗能产业群(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形成了众多的供应链关系,应进行供应链协同管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
政府形象是政府软实力的一种,他不仅代表着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认知与评价,更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种体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我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
金融脱媒是指货币资金绕过银行这一传统金融中介,直接在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进行周转的现象。美国在1966年首次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我国大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
根据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点,结合结构的破坏机制,从抗震方面分析控制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的措施及如何进行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从而增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保证结构的
目的探讨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UC1基因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