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纳米材料莫尔结构与相变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表征材料微观结构强有力的工具。带有球差校正(aberration-corrected)的透射电镜更是因其出众的原子级分辨率、能直接探测材料中元素种类和价态而获得研究者们的青睐。在最近20年里,球差校正器(aberration corrector)的发明和改进使透射电镜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关键性的提升,目前电镜的横向分辨率已经小到几十皮米,可与原子直径相比拟。值得关注的是,扫描透射电镜(STEM)的纵向分辨率也因球差校正器的引入而获得了极大提升,目前已经达到了纳米级。理论模拟证明,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纵向分辨率将也能达到原子级。纵向分辨率的提高发掘出了STEM更多的应用潜力,使原位快速地获取样品的三维信息、表征复杂的内部结构成为现实。此外,另一项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先进技术——原位技术的发展给在电镜中操纵和测量样品提供了途径,使人们能够实时地观测微观区域在多种外场作用下的结构演变,并同时测量演化过程中力、热、光、电、电化学和催化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球差校正电镜与原位技术的联合,实现了原子级的结构表征与性质测量以及多场调控同步进行,达到了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的目的。本论文基于先进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几种层状纳米材料的结构,以及结构相变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包括Cu2Se纳米片中的莫尔图案(Moirépattern);Cu2Se纳米片电致相变、阻变现象;Mo S2锂化导致的结构相变与光学性质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辨别纳米材料中长周期图案(Long-period patterens,LPPs)种类的方法。我们以Cu2Se纳米片为例,基于球差STEM的电子束断层扫描成像(Depth sectioning)的方法,深入探究了Cu2Se纳米片中的一类反常的LPPs,首次实现了对晶体材料的上下层原子级成像,揭示了该LPP为转角堆叠结构造成的莫尔图案。该方法解决了一直以来在电镜中莫尔图案与晶格调制结构图案(Modulated crystal pattern)难以区分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结构的成因提供了基础。2.通过多种手段表征了热电材料Cu2Se纳米片的晶体结构,利用球差校正电镜和旋转电子衍射(RED)三维重构法,揭示了水热法合成的Cu2Se纳米片中的面缺陷,解释了RED中长倒易杆的来源。另外,利用原位电学系统,发现了具有超离子特性的材料Cu2Se在电场作用下的可逆结构相变、阻变现象,并探究了电场诱导析出的纳米颗粒的成分、机械性能和量子化的导电特性,为解释热电材料在电场下的性能衰变提供了思路。3.利用原位光学-电学系统,在TEM中对Mo S2进行原位锂化,同时测量了Mo S2锂化前后的阴极荧光(CL)光谱,发现了锂化后Mo S2的带边发射峰产生淬灭。用球差校正电镜在原子尺度上观测了锂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1T’相超结构,并研究了锂化过程的可逆性问题。
其他文献
量子材料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中对具有层展现象的各类材料的一个总体描述,包括超导体,自旋液体,重费米子,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等。磷族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在温度,磁场,压力的调控下可展现丰富的物性。我们课题组在磷族量子材料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重点关注新超导体和新拓扑非平庸材料。本论文主要对若干磷族量子材料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采用固相反应法生长制备了La3Cr10-xN11多晶样品,它与
具有Ni2In型六角结构的MM’X(M,M’=过渡族元素,X=主族元素)合金体系具有丰富的磁性与晶体结构性质,并由此衍生出丰富的物理效应,如负热膨胀效应(NTE)、磁热效应(MCE)、压热效应(BCE)、斯格明子等等。中子粉末衍射(NPD)技术相比于传统X射线衍射(XRD)技术,具有自旋结构解析、近邻元素分辨、原位外场实验环境等独特优势,因而是目前材料研究中最重要的表征手段之一。本文以MM’X合金
反常霍尔效应是最基本的电子输运性质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人们逐步建立起了内禀、斜散射和边跳三种微观机制。二十一世纪初,牛谦等人的理论工作表明,反常霍尔效应的内禀机制与材料能带结构的贝里曲率有关。以往在其他材料中观察到的反常霍尔效应,都基本使用单粒子图像下的输运理论进行解释,而电子间的多体相互作用是否会对反常霍尔电导产生显著的影响还不甚清楚。磁性半导体是一类可以同时操纵电子电荷和自旋自由度的材料
寻找具有优异电子输运性质的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不仅对于实现工业应用中的纳米尺度器件很有吸引力,而且也是作为强自旋轨道耦合系统基础研究的理想平台。最近,一种新型的层状氧化物半导体Bi2O2Se,由于其卓越的电子性能、超高迁移率、环境中的高稳定性和适当的能隙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对Bi2O2Se纳米薄片和纳米线的极低温量子输运研究,展示了Bi2O2Se在复合超导器件的构建及未来量子电子学等方面的远大应
离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基团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它在自然界有的广泛存在,如:海水、生物体内等。同时许多功能材料也是由不同类型的阴阳离子构成的。早在1833年,法拉第就提出了电解第一定律: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即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明确指出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输运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与电荷的得失相关。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伦尼乌斯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本身优异的光电性质分别在发光、激光、光电探测和光伏等领域展现了出色的发展价值。钙钛矿器件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钙钛矿活性层的质量,因而改善钙钛矿材料结晶质量和探索新型高性能钙钛矿材料成为影响钙钛矿器件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优化器件工艺的过程中,器件内部的电荷动力学过程以及电荷损失机制等机理问题也因为能够指导器件的优化方向而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本论文的工作围绕提高钙钛矿材
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在其工程应用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然而,由于复杂无序的原子结构,金属玻璃的形变机制及力学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金属玻璃的无序原子结构没有像晶体中位错一样的结构特征,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其形变机理的研究以及力学性能的调控。目前,关于金属玻璃形变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型化和理论研究,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描述形变的微观机理。尽管从结构上直接研究金属玻璃的形变机制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点。由于d电子的电荷与自旋、轨道的相互耦合,产生了丰富的新奇物理效应。随着异质结的制备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组合不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从而实现量子演生现象的设计,因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异质结界面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钙钛矿型作为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晶体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SrTiO3是其中被研究得最为系统和深入的钙钛矿型氧化物,其在氧化物电子学里的地位
低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展现出大量新奇的物理特性,吸引着广大科研工作人员的关注。本论文主要利用高温高压合成方法探索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准一维链状结构的空位填充anti-Mn3Si5型三元化合物A3BX5,并对该系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还对其相应的电输运性质、磁学性质以及热力学性质等基本物性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研究,并结合理论计算对其电子结构及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非晶结构物质(科学术语又称为玻璃)是构建我们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对应的稳态晶体,它在磁、热、力、光、电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性。根据热力学关系,非晶物质具有更高的自由能,因此它时刻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其性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演化方式与所处环境和热历史密切相关。研究非晶物质的演化行为,对理解其非平衡本征特质以及材料的开发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其无序结构的复杂性和宏观性质的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