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和茎腐病抗性遗传解析及应用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穗腐病和茎腐病是玉米生产中威胁最大的两种病害。目前已定位了许多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QTL,但多数位点效应值低且受环境影响较大,难以应用于抗病育种。挖掘效应稳定且兼抗多种病害的位点,创制抗病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176份由抗病自交系91227和感病自交系昌7-2组配的F6:7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在多环境下鉴定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Gibberella ear rot,GER)抗性、禾谷镰孢茎腐病(Gibberella stalk rot,GSR)抗性以及株高(Plant height,PH)、穗位高(Ear height,EH)和散粉期(Day to Pollen,DTP)等农艺性状并进行QTL定位。此外,利用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24份抗穗腐病优异材料,组配48份杂交组合,在3个环境进行测产,鉴定穗腐病抗性,测定子粒中伏马毒素含量,从中筛选高产抗病杂交组合。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Maize6H-60K芯片测定176份RIL群体基因型,构建遗传图谱总长为4433.2 c 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9 c M。结合4个环境的GER表型数据和联合BLUP值,利用Win QTLcart 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1个GER抗性QTL,位于bin 3.07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最大,为14.60%,置信区间为13 c M。2、利用2个环境茎腐病病情指数及BLUP值,在bin 7.03和bin 7.04各检测到一个GSR抗性QTL,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12.39%和10.74%,置信区间为9 c M和10 c M。3、利用2个环境的株高、穗位高及多环境BLUP值在bins 1.03/04和bins 1.04/05各检测到一个控制玉米株高的QTL,平均解释15.11%和9.31%的表型变异;在bin 4.06检测到一个控制穗位高的QTL,平均解释10.53%的表型变异;利用6个环境的散粉期数据,在bin 2.04和bin 8.07各检测到一个控制散粉期的稳定QTL。4、在bin 2.02、bin 5.04和bin 8.07存在禾谷镰孢茎腐病与穗腐病共定位抗性QTL;在bins 1.03/04区段存在株高与穗位高共定位QTL。5、前期对KA105和KB024组配的224份F6:7RIL群体进行多年多点人工接种鉴定拟轮枝镰孢穗腐病抗性,筛选到24份抗病家系,分别与双亲回交组配杂交组合,在三个环境下对杂交种进行测产及抗性鉴定,筛选到6份抗性较好且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结合PCA和聚类分析发现家系之间有明确的类群划分,该结果为陕A群、陕B群选育抗穗腐病自交系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公司股权激励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目前,部分企业对于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运用,存在监督管理滞后及收益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核心优势的发展。新时期,企业对于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运用,应围绕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科学制定激励规划及深化绩效评估等多种策略做好科学布局,进一步充分发挥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主体优势。
期刊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CSF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因其高死亡率,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在我国养猪行业中,多应用猪瘟活疫苗(兔源)(又称为猪瘟脾淋苗)或细胞苗来预防猪瘟。细胞免疫在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其机制仍然有很多需要科学验证。因此,本研究
学位
石灰类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农田土壤,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其钝化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结合大田试验的方法,探讨了石灰石粉对不同水稻品种从Zn污染土壤中吸收富集Zn的影响。盆栽试验选用浙优18、宜香2292、佳辐占、黄华占等4个水稻品种,大田试验选用甬优4949、谷优92、宜香2292、晶两优1212、株两优22、佳辐占等6个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石灰石粉有效降低
学位
明确未来气候变化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政策的基础。相比于旱地,我国水田土壤固碳潜力巨大,且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基于此,本研究以目前农田生态系统广泛使用的DNDC(De Nitrification and De Composition)模型为有效技术方法,选择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水田作为研究区,以2016年15833个农业农村部耕地地力调查样点数据,1980~20
学位
铜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福建柑橘主产区,由于过量施用含铜菌剂以及偏施化肥,少施有机肥等造成柑橘园土壤逐年酸化,铜超标现象普遍。目前,有关过量铜在柑橘苗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柑橘苗超微结构的影响仍少有报道。本研究以雪柑(Citrus sinensis)和沙田柚(Citrus grand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连续18周含铜量分别为0.5μmol·L-1(对照)和300μmol·L
学位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前提,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培育作物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马铃薯种质资源在品质、抗逆性、农艺性状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一直以来,人们对农家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研究较少,搜集和整理农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评价,也有利于马铃薯的品种改良。本试验搜集了40份农家马铃薯种质资源,从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块茎营养品质的测定、植株抗旱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农家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筛选
学位
西北旱区水资源有限,以高耗水耗肥的麦-玉轮作种植方式为主,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低,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这种以过分消耗资源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行改良,采用花生玉米间-轮作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氮资源,还能够充分发挥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能力,实现“藏粮于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杨陵区曹新庄农场进行,以花生玉米间-轮作为试验对象,设置玉米单作(M)、花生单作(P)
学位
非共生固氮作用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固氮方式之一,尤其在草原生态系统氮素固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海拔较高、气候常年湿冷,近年来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固氮酶活性和非共生固氮菌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利用nifH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固氮
学位
利用结合土壤数据库的生态模型准确预测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是实施固碳减排措施的基础。但目前使用不同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对农田生态系统广泛应用的有机碳模型模拟精度影响程度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影响了我国合理制定土壤“碳中和”管理政策。福建省作为我国典型亚热带区域,其水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明确该地区土壤碳“源/汇”规律对于保障亚热带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固碳减排国家战略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基
学位
土壤是全球陆地上最主要和最大的碳库,约为1550Pg。土地利用变化是人为引起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原始森林遭砍伐或烧毁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将导致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损失,进而引起CO2排放的增加。然而,森林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后对SOC影响的量化研究还较少,主要是因为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研究仅报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