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及其办学标准构建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小规模学校经历了“村村办学”到“撤点并校”再到“保留发展”的生存样态,折射出政府对小规模学校的态度在追求“资源优化配置”与保证乡村儿童“就近入学”两者之间能寻找一个平衡点,并有逐渐向后者倾斜的转变。全面加强和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乡村儿童就近入学的权利、传承乡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困惑在于,以“生均资源”占比为逻辑起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使小规模学校因人数上的劣势以及在配置层级上的末端性而处于不利的地位。为此,单独研究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保障其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权,是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首要任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延伸之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当前各项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现实关照。本文从“逆城市化”理论、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市场缝隙”理论的三个理论视角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合理性辩护;同时,对“全面二孩”、“乡村振兴战略”、“义务教育均衡化”等政策层面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所提供的现实可行性依据进行了梳理。在分析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质性研究方法为指导对我国东部浙江省C县、中部江西省P县和西部贵州省L县等地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深入的实地研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实样态及其标准化建设程度,从“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人员条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以及“外部支持”的六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东部C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重心已经上移至中心小学,中部P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主要分布于完全小学,而西部L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则主要集中在非完全小学(教学点)上。其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成型、生源外流型、被迫降级型、舆论打压型、学区调整型以及意涵象征型六类。三省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制定和政策的推进,既受国家相关文件的影响,又受本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一定偶发事件的影响,其在地化是一个不断妥协、调适的过程。从指标量化和田野考察的整体情况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水平,呈现东部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略高于西部的状态。从办学条件来看,功能性教室不足和生活配套设施条件的不完备是中西部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在办学经费上,整体呈现“M型结构”,即中部地区的公用经费最为紧张,公用经费使用范围之外的开支较多,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较小。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在各地普遍实施,不过其力度和影响力在中西部地区依然有限;在外部资源获取和支持上,主体层级越高越为疏离,又因校长能力和态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在人员条件上,师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中西部地区的师资缺口及结构性短缺普遍存在;在学校管理上,作为社会层级最末端的组织,承担大量具体而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整体压力较大,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呈现扁平化的管理特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地区差异较大,东部相对重视,中西部认识不足,标准化建设程度较低。研究发现并确认,多数乡村小规模学校不具法人资格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理论审思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六维度三阶段”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的指标框架体系,即以“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人员条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以及“外部支持”六大维度,依据地区保障的层级、学校性质的层级、学生规模的层级以及学校留存可能的层级,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满足“够用”阶段、保障“公平”阶段和优先“发展”阶段;同时,对每个阶段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和阐释;“六维度三阶段”既是对我国现阶段各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现状所做的判断,亦是对学界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与特色化”、“标准之上还是标准之下”争论在某种程度上的消解。最后,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保障路径做了阐述和构思,提出了如何“化解危机”的生存路径、“底部生成”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以及“机制先导”的创新发展路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近年来持续稳定保持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始终处于“低端锁定”的尴尬境地,并没有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条中获取更高的国际竞争力和高附加值。面对逆全球化浪潮、地缘政治风险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加之自身发展阶段特征变化,中国适时提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应对中长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
学位
公共品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关系到乡村产业的发展,更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中国的实践表明,依赖政府单一力量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现有条件下,完全依靠政府力量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存在诸多困难,还需要发挥其他力量的作用。令人意外地,近年来随着农民创业的越来越普遍,现实中出现了众多农民创业者主动参与供给村庄公共品
学位
Nestin是第Ⅵ类中间丝蛋白,通常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的标记物。Nestin常被发现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如黑色素瘤和脑肿瘤。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具侵袭性的胶质瘤类型。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其他类型的胶质瘤相比,人GBM中Nestin的表达明显上调。此外,Nestin的表达与GBM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这些结果提示,Nestin表达可能在GBM的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揭示七氟烷神经发育毒性的机制研究目的:七氟烷是应用广泛的吸入麻醉药,主要用于手术的诱导及维持。因其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快和苏醒期短的特性,尤其适用于婴幼儿的手术。然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称,发育脑反复暴露于七氟烷可诱发神经毒性(Sevoflurane-Induced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SIDN),且机制不清。目
学位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卵巢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而卵巢癌晚期的转移和侵袭是其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上皮性的细胞由于外因刺激、内因决定等因素,逐步失去上皮细胞特性并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过程。研究表明,EMT是肿瘤细胞转移浸润的初始步骤,是肿瘤侵袭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事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
学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机印染废水正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环境负担。有机染料废水存在致毒致癌和化学负荷高等危害。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占地面积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探索新的废水处理方法对水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水力、超声空化等方法被用于降解废水,但是空化-空蚀现象相伴而生,空蚀现象会对直接接触的设备造成破坏,影响设备的服役寿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有机废水激
学位
虚拟电厂由于集聚分布式能源,能够作为主体参与各类型电力市场的竞争。为了实现虚拟电厂收益最大化,考虑非合作博弈与多类型市场设计虚拟电厂的两级竞价机制,促进虚拟电厂“对内协调、对外统一”的内外部同时优化。基于此,首先从基于边际成本法设计虚拟电厂内部竞价机制;其次,基于多类型电力市场设计虚拟电厂的外部竞价机制;并利用KKT对构建的两阶段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以某一虚拟电厂进行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设计的
期刊
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其提出的精神文化要求标准也变得越发严格,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景观园林设计应践行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遵守基础设计原则,充分利用水体、地形等各类资源,提高整体园林景观园林设计质量,让其能够较好地满足现阶段人们提出的精神文化发展需要。本研究分析了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用现实意义、应用目的、应用技巧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一系列推动政策相继出台,这不仅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同时也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201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的“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幼儿教师也于2011年被纳入了此项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并带动各级地方政府也开始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幼儿教师培训项目计划。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学位
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和氧杂环丁烷衍生物是阳离子紫外光固化中常用的预聚物。与脂环族环氧化合物相比,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具有毒性低、粘度低、挥发性低和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感光性差的缺点,限制了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在本文中,氧杂环丁烷衍生物3-乙基-3-烯丙基甲氧基氧杂环丁烷(Allyl EHO)和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经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预聚物—1,3,5,7-四甲基-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