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货币学说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货币必须祛魅,才能去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神秘性。因此,必须将货币概念放到资本社会化的前提中去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相对立,商品矛盾运动使得商品二重化为商品和货币,货币分离出来,成为一般财富形式,其合乎目的的活动就是使自身增大,这就与处于流通中的货币总是价值的一定量相矛盾,货币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市场的建立自我解体并转化为资本,资本表现为自行增殖的价值,是用于增殖的货币,但是必须通过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不断的变换形态的运动来保存自己和使自己增殖,这种矛盾使得资本具有要超越生产的任何界限的一般趋势,就必然向虚拟资本转化,以摆脱实体的限制。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出的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运动逻辑,从而马克思货币学说包括了货币理论本身,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信用理论,资本转化为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理论的板块。
  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主要见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资本论》三卷中,它们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济学手稿和著作,三者没有思想本质的差别,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纵观马克思三部手稿和著作中的货币学说,贯穿其中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即货币关系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以及所揭示出的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的运动逻辑。
  其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初步形成了他的货币学说。由于写作这部手稿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出版,而是用于自己搞清楚问题,因而在论述上体现的是从现实危机问题以及当时经济学界对危机的反应的批判和思考开始再转入正面阐述,并随着论述的展开对许多浮现出来的关键概念的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确定了商品是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应该成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并科学的建立了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学说,抽象出了劳动能力的概念,指明了劳动能力成为商品,从而建立了狭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论述上相比于正式出版的著作缺乏体系性,从理论内容上看,广义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这部手稿中还没有完成,对信用、货币资本以及生息资本的表述还处于散落的状态,这是手稿的不足之处。但是,越出只将手稿作为对《资本论》的理论观点的补充和阐发这一思维来看,手稿在经济的社会形态观,科学技术观,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等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论述,因而在货币、信用与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货币消亡,以及世界市场和货币等对货币问题的探索上是十分重要的文献。同时,虽然手稿对信用、虚拟资本的阐述较少且缺乏系统性,但是关于信用、虚拟资本的论述上闪现出许多光辉的思想火花,在对全部信用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关于货币对不动产的瓦解作用,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是对未来劳动的榨取的论述,资本在摆脱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物质交换过程的界限上的矛盾,以及虚拟资本作为自在的资本具有脱离实体的特性从而表明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的趋势的论述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第一部分的成果,由两章构成,第一章是商品,第二章是货币,它们都是在第一篇“资本一般”项下。在“资本一般”项下马克思完成了对简单流通中的货币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述。它从商品范畴出发,商品的二重性学说得到了系统论述,并科学的建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从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出发,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科学的阐明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即货币形式是如何从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和作为交换价值的双重存在之间的矛盾中产生的,以及货币自身矛盾以一种包括危机可能性的方式发展。同时,通过对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分析,马克思单独列出并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以及货币作为货币的三大职能,使得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对货币规定性的论述得到正式的表述和完善。
  《资本论》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货币范畴作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关键范畴之一,在《资本论》三卷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论》三卷分别阐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的总过程,完成了从抽象的商品、价值、货币概念,到进一步抽象掉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的资本概念的规定性的论述,再到利息、利润、地租等概念的具体化分析,从而阐明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然性,货币资本的流通,货币危机,信用,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的概念,尤其凸显出了货币学说的整体性。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前提雇佣劳动市场的建立,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内在的矛盾,就表现为资本的无限增殖的量的规定性与社会物质生产和交换过程总是价值的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信用经济在货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到最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信用经济中,出现了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相分离的趋势,资本向虚拟资本转化,走向独立增殖的G-G’的运动形式。
  当代资本主义朝着马克思所揭示的路径发展演变,世界资本主义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发展出新的显著特征,就表现为虚拟经济爆炸性发展,经济逐渐虚拟化的过程,同时表现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新特点。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趋势加剧了财富集中和不平等,工人阶级劳动收入被二次剥削,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并和造成的生态危机、政治危机等交织在一起。
  最后,本文认为马克思货币学说对我国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防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防范金融风险,面对美元霸权以及现阶段美国挑起的贸易战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人体冷冻技术(cryonics)是一种试验中的医学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极低温环境(一般在摄氏零下196度以下)保存人类身体,并期待未来先进的医疗科技能使冷冻者解冻后恢复当下的状态。自2015年5月30日国内第一例人体冷冻手术之后,社会各界对该技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人体冷冻技术是否应当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负责任地发展人体冷冻技术应当遵循何种伦理规范?这些问题都亟待哲学讨论与研究。  本文将从详细梳理
学位
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可以说是实践哲学复兴以来所重点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理想国》的分析,来澄清柏拉图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本文无意于在历时的维度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而是聚焦于《理想国》本身,以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来探讨柏拉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后世哲学家对柏拉图的回应。在《理想国》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表现为哲人与其所统治城邦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最好的城邦必须是哲人担任统治者或者统治者
学位
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重视礼乐教化和人文化成是中国文化的特质。据《论语·季氏》记载,孔子曾告诉其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周礼·保氏》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周朝贵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两千多年来,崇尚人文教化的华夏民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诗教礼教乐教相须为用、相辅相成的道德化育模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
学位
李觏所处的北宋时代,从社会形态上讲,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从文化形态上讲,是一个文化上的“礼坏乐崩”的时代;从价值观上讲,是唯利是从,缺乏儒学现实主义价值观念指导的时代;从学术使命上讲,面临着用什么理论复兴儒学和抗击佛教的时代。  李觏生活的北宋是我国两汉以来,经六朝和隋唐之后,又一个文化思想高涨时期。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正值哲人辈出,一代豪士荟萃的时代。李觏也是当时我国文化
学位
160年前,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在21世纪到来之际,重新研读了这本各种语言版本序言和注释以及正文几乎各占一半的小册子。应该怎样理解这一个“历史文件”的核心思想呢?在一个新的时代中,人们总是在否定过去的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过于教条化而不能给予新的理解。本文就是要重新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以新
长期以来,探究股票市场的未来收益是否具有可预测性是金融领域的热点与核心主题之一。人们通过CAPM等模型来将股票收益率与若干股票自身的风险因素相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大量异象的出现,使人们对于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产生了质疑。Kahneman(2003)在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时,发现除了过度自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非理性特征——锚定效应。  本文主要采用时间
学位
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一个年头,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迎来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吸引外资对对外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增加,将显著促进非金融类外商投资的流动和存量的增加;从区域特征上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力资本的开发程度就越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
学位
本文先对我国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业纵向价值链各个环节以及横向产业融合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之后主要借助指标GVCPt_F、GVCPt_B以及NRCA对我国农业在亚太生产网络的地位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在亚太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有一定上升但是仍然不高,出口农产品更多以最终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进一步对我国农业价值链地位不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存在着农业劳动力分配不均的现象,整体农业价值链呈现出农业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须实现从依靠劳动力数量转移到依靠劳动力质量上来。因此,厘清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系统回顾和梳理,剖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理清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构建动态面板模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不断袭扰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京津冀三地政府相继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论文以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产业梯度系数和各种特征污染物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检验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通过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