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马克思实践哲学和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突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德性伦理实践哲学到功利伦理实践哲学以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展示了实践哲学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生动画卷。但是,奴隶社会的生产水平,政治关系、社会发展程度等时代局限决定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偏见,功利主义实践观矫正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思辨和片面,强调人们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尽管功利主义实践观没有放弃道德,强调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旨归,但是它的理论立足点和资本主义现实注定无法实现它的道德目标。康德的实践理性以矫正功利的技术的实践哲学为出发点,以形而上学纯粹的应然把人类的价值诉求抬高到了令人眩晕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康德的道德标杆令人仰望,高不可及。黑格尔以劳动实践观把康德重新拉回地面,但又把自己套入绝对精神的体系之中。近年来,人们借助西方传统实践哲学的思想资源以丰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此举开拓了研究视野,富有启发。但它存在着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过度或随意阐释之嫌,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甚至使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真精神沦为“不在场的幽灵”。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一些人没有意识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范式与传统西方实践哲学的范式根本不同。马克思实践哲学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以改造出更合理的世界为己任。这不仅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问题的哲学。此前的实践哲学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未必没有改造世界的抱负,但由于范式的不科学,其结果往往是停留于形而上学的玄思或者引来恣意的实践。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本文主要阐明两层内涵:第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范式相对于德性伦理实践范式和功利伦理实践范式,是对它们的批判和超越,是科学的实践哲学范式;第二,马克思实践哲学自身的发展逻辑有一个不成熟、不科学到成熟和科学的过程,它经历了哲学理论批判、政治批判以至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对功利问题和道德问题的认识不断成熟,并最终把它们统摄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总的范式,它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马克思的生产实践观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异化劳动理论是其初步绽现,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批判是这一体系的主体和系统、科学展开,它深刻批判和超越了德性伦理实践观和功利伦理实践观。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深刻反映了它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它深刻批判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人的现实生活及其对人的自由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以彻底辨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立场,使他的实践哲学真正成为科学的范式。本文认为,随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逐步发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逐步创立了唯物史观,随后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而深刻的经济学的分析批判。而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批判的深入,唯物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发展。可以这样理解,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放大了的实践观,浓缩了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展开了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两种思想是交叉融合发展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才能综合和超越德性伦理实践范式和功利伦理实践范式。只有这样,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才会彻底,才会说服人和掌握群众,从而变成物质力量。本文主张,构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该着重把握两个着眼点:其一,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灵魂把握时代问题。本文强调,哲学界的问题意识不应发自于书斋,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当前的学术界应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哲学。我们所探讨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不仅仅适用于实践哲学,而且适用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可以这样说,我们只有跳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观赏,从言说这种实践哲学变成践行这种实践哲学,从古董鉴赏家到本真精神的实践家,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精神才能真正彰显。其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表明我们仍处于资本逻辑的深刻影响之中。但是,这种逻辑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资本全球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逻辑更需要引起人们的深沉思索。在这种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然涉及的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但是围绕资本逻辑而引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诸多问题仍然值得高度重视。对于这种现实生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根本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