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药质量提升这篇大文章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国家药品抽检是目前我国对上市后药品监管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实施以来,在药品监管、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国家药品评价抽检中成药品种46个,通过认真梳理各品种质量分析报告,对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对报告反映的中成药整体质量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全面了解市场上相关药品的质量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中成药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中药材及饮片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依据,同时对中药质量提升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但由于中医药理论极其深奥,中药防治疾病的机理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中药的质量认识还不够全面,导致标准研究制修订工作中科学依据不足,因而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往往受到争议和质疑。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中药材及饮
中成药是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新药,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面临着控制哪些成分和如何控制的问题,尤其中成药以原药材为原料,经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制剂成型的多道复合工艺过程。从中成药产品质量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解析其功效成分群,依据功效成分群制定质量控制指标,并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以期保障复杂体系的中
目的 探讨半量HAG/CAG/IAG方案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L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剂量HAG/CAG/IAG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半量HAG/CAG/IAG方案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
磨损是核电厂燃料元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燃料棒与定位格架磨损可能导致包壳破损和裂变产物泄露,引起一回路剂量超标,影响核电厂安全运行。在实际工况中,流体湍流引起格架和燃料棒之间的相对运动,其界面发生的位移可能是往复滑动,间歇冲击或数个运动的组合,即冲击-滑动摩擦磨损。涂层锆合金是事故容错燃料最有应用潜质的候选包壳,其磨损研究尚不够系统和全面。采用新型可控能量冲击-滑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冲击能量和循环
中药质量关乎临床疗效和行业发展根基。然而当下以化学成分为主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虽可控制药物一致性和稳定性,但却难以真实反映临床疗效,其局限性日益凸显。生物检定法则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借以生物活体、组织或细胞等为评价模式,具有关联疗效的优点,可切实反映中药质量。中药生物检定法起步虽早,却发展缓慢,而今又被重新重视,但现有研究系统性不强且规范性偏弱。该文依据中药传统功效差异对现有生物检定法在中药中的应用情
安全性是中药产品质量的核心,由中药材、饮片及中间品等造成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中药产品质量安全。究其原因,既有药材本身的问题,也有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外源性污染。如何有效运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建立适当的中药生产全过程微生物质量控制策略,对于提升中药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提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指导的中药生产全过程微生物质控策略,强调内部与外部微生物质控体系的科学联动,共同保障各环节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所收载的处方中含冰片、薄荷或其加工品的成方制剂进行了统计,共305种,占一部成方制剂总量的18.98%。针对成方制剂中冰片、薄荷质量控制情况,分别对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发现两者的质量控制均以薄层色谱法鉴别、气相色谱法含测为主,方法较为成熟但也存在制剂中未对两药进行质量控制的情况。本文对含冰片、薄荷的中药成方制剂收载品种情况、入药方式、鉴别检查、含
钛合金因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器材等诸多领域。因为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难以避免受到摩擦与磨损的作用,然而其公认的较差耐磨性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大量针对钛合金自身干滑动磨损行为的研究聚焦于摩擦氧化物的形成和作用,对材料自身响应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将结合材料磨损表面摩擦氧化物的作用和亚表面微观结构以及性能的变化两个角度,探索钛合金的高温磨损行为。本论文采用磨损
查阅相关文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基础,从板蓝根的质量评价方法(基源鉴定、性状和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质量相关影响因素(产地、采收时期、加工方式)两方面对板蓝根的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从而保证源头质量,为建立完整、系统的板蓝根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板蓝根的评价较为单一,不能综合反映其质量,应采用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向多学科融合及多指标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