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治理中法治不能缺位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像宇宙那样的科学概念,而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空间的一种新的概括性描述,是一个会根据技术发展而不断增减内涵的开放性的集合概念。鉴于当前元宇宙的发展尚处于概念传播与创新孵化期,在构建具体的治理框架之前,亟需进行一系列预见性的跨学科研究,为其提供一套基于理性认识的工作假设。为此,非常有必要从元宇宙所代表的科技社会的未来趋势廓清其实质和问题,确立把握元宇宙开放性创新的认知策略
出版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版人与技术相伴而生,每一代人都有其与技术相融合的方式,生活在不同的技术空间之中。伴随着当代技术的加速变迁,人类必须作出的终极价值抉择是,在创新使得世界不再是过往的世界、我们不复是从前的我们时,如何使人性依然可以框定技术前行的方向,而不是臣服于技术变迁的逻辑。面对信息文明所涌现出的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等一波接一波的时代大潮,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科技领域的进步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因此树立文化自信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天工开物》作为一部中国17世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蕴含了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化学知识的总结,有机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观念。本文将《天工开物》中的化学科技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取,结合思想政治导向,在化学类通识课程“化学与人类文明”中进行整合与导入,对科技与文化的传承,尤其在学生心中确立“
伴随AI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文化创新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加快对AI文化创新边界与文化科技伦理的反思刻不容缓。在科技伦理隐患维度,AI介入文化领域带来自我关怀的式微、人际关爱的熵增、社会伦理的范式转移;在国际参照维度,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聚焦政府、企业、公共向度,关注“透明、负责、安全、公平、隐私”等伦理标准。有鉴于此,我国应基于文化创新边界厘定与主体性创新基准,构建由“遵循透明开放、廓清文化数据,责任可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伦理风险与挑战。如何开展系统性的科技伦理研究,推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科技伦理研究也成为贯通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综合、复杂的智库问题。文章对国内外科技伦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运用智库双螺旋法这一智库理论方法对科技伦理研究框架、过程、逻辑进行论证,并以生命科学和医学伦理研究为案例进
科技伦理治理属于实践伦理学范畴,其在不断解决科技活动产生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冲突中发展。伦理治理具有共性要求和专业性标准,与健康相关的医学科技活动,包括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使医学科技伦理治理面临共性和独有的挑战。科技监管和伦理治理应考虑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专业特殊性,并充分发挥现有伦理审查体系的作用。因新一代测序、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伦理治理的关注、侧重和标准有所改变,应采取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实践生存论出发得出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统一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基础,明确了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科技价值目标。马克思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奠定了科技异化与调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当代科技与人文的实质性融合寓于科技利益攸关方多元参与的科技评估与审查中;实质性融合的表征,在于利益攸关方多元参与形成的科技伦理共识。实现实质性融合的实践进路,一是构建科技与人文之间有机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