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评估体系 推动两化融合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n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仍处于中期阶段。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伴随着信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信息化在近20年内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国不可能也不必要沿袭传统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模式,而是应抢抓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历史性机遇,通过信息化加速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带动信息化的前进步伐,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紧密融合起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我国工业企业而言,十二五期间亟需实现从追逐“量”的扩张向实现“质”的跨越转变,抢抓新一轮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世界范围内产业格局调整的重大机遇,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实现从代工向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从制造向制造服务、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从外销向内外销并举、从单一环节向全产业链集成发展、从资源耗费型向节能环保、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从国际化扩张向全球化集团运营管控的转型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并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技术、业务、管理和市场等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做强主业、本质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内涵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和迫切要求。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区别于原有的企业信息化概念,更加强调企业发展的本质需求驱动,更加强调企业内在自发和自主性,更加强调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其内涵可理解为工业企业围绕战略目标,把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要素,在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紧密结合的环境下,大力推进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的优化,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整合、企业业务系统综合集成、企业间业务协同以及发展模式创新,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变革生产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竞争能力。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局势和趋势,对于我国工业企业而言,两化融合是事关未来生死存亡和长远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因素和途径,既有挑战更是机遇。抓住了就有望实现企业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从而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和新的发展,抓不住则势必导致企业竞争优势逐渐流失,最终被市场淘汰。
  然而,尽管我国有少数领先企业通过不断深化两化融合,巩固和加强了自身竞争优势,并快速取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但整体上工业企业当前两化融合进展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支撑我国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和切入点不清,路径不明,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企业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实效性、信心和决心。
  构建两化融合评估体系
  为了摸清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梳理科学路径和明确发展方向,2009年初至2011年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等相关司局委托和指导下,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各相关行业协会一起,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工信部公告2011年第39号)构建了总分结合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并分两批在钢铁、冶金矿山、化肥、纯碱、水泥、电解铝、重型机械、机床、轿车、商用车、造船、造纸、家电、棉纺织、服装、肉制品加工和乳制品等17个重点行业,近千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测评工作。
  参评行业范围涉及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点民生产业和产业振兴规划领域,覆盖了各工业门类和不同生产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评估体系采用总分结合的方式,统一了各行业的顶层框架和上层指标,通过细分指标突出行业特色,既能够用来掌握总体水平和趋势,又能够对企业有针对性的加强引导和指导。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总体可分为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四个发展阶段,可共同展现企业两化融合不断跃升的阶段特征和内涵,适用于工业领域各行业企业。
  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资金投入、组织规划、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但信息技术在企业部门级单一业务环节中的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起步建设阶段。
  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企业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业务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单项覆盖阶段。
  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集成有效实现,但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和发展模式创新尚未有效开展,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集成提升阶段。
  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创新突破阶段。
  通过对17个行业的评估数据进行详细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两化融合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与企业两化融合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并不是呈线性增长的趋势,而是大体表现为台阶式跳跃和跳跃后加速上扬的走势。这个台阶式的跳跃点,就是两化融合突破性提升的关键之处,正对应于集成提升阶段的进入门槛。企业处在集成提升阶段之前,其两化融合作用和贡献并不明显,一旦有效实现了综合集成,进入集成提升阶段后,其两化融合的作用和贡献立刻呈台阶式跃升。
  然而,从17个行业的评估数据来看,约25%的参评企业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43%的参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22%的参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或正在向集成提升阶段加速过渡,只有约10%的参评企业初步进入创新突破阶段。两化融合评估工作选取的样本主要都是大中型企业,其两化融合基础和水平在行业内是相对较高的。由此可知,尽管我国工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近20年的积累,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但更多的只是初步解决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内的普及问题,两化融合水平总体仍处于单项覆盖阶段。
  突破综合集成难题
  虽然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综合集成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正在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阶段过渡,但真正有效实现综合集成,进入了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数量和比例都明显偏低,两化融合作用和贡献还远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整体偏弱。这与我国当前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也难以支撑我国工业企业实现由大变强变优。
  因此,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和突破“综合集成”这一难题,尽快推动有条件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迈入集成提升阶段,并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条上中小企业的发展进步,以此加速实现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和突破,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然而,要破解“综合集成”这一难题,首先必须正视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我国工业属于赶超型工业,重点和路径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我国尚处工业化发展中期,工业化尚未完成,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属于“植入式”,工业自动化平均水平低,装备现代化还远未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程信息难以采集、精细化管控难以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低、稳定性不高,综合集成的基础薄弱、实现难度大,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难以获得质的飞跃。因此,要攻克综合集成这一瓶颈,通过两化融合加速我国工业企业变强变优,决不能简单引入和模仿国外的相关理念,必须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出发,自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找准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重点和可行路径。
  具体来说,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需要着力抓好“装备现代化”、“过程信息化”、“管理集约化”和“市场协同化”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这四个方面之间具有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其相互之间相对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牵引和发展。
  装备现代化
  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需重点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装备现代化”,这既是影响到我国工业化长远发展,也是事关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的一个非常基础性的问题。当前,用工荒、劳动力成本的飞速上升、中低端产品市场的急剧萎缩等都为我国工业企业加速技术改造,弥补工业自动化和装备现代化不足,提供了很好的内外部助力和环境,因此必须紧抓机遇,加强“补课”。
  首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国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和着力提高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水平,尤其是专用工艺装备数字化水平,并充分提升数字化装备的使用效率和效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影响因素,从根本上保障生产制造活动的高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在生产装备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网络化水平,从而加强装备协同作业能力,大幅提升生产装备优化调度和使用水平,并能够为上层生产管理提供生产过程数据和信息。第三,需要加强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程度,从而大幅提升其柔性、自学习性和互操作能力,以满足更复杂、更高层次的生产制造活动需求。
  过程信息化
  随着“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过程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开始有条件去实现,也是必须要实现的重要内容,是能够推动两化融合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性问题。
  首先,企业应该大力推进产品和工艺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验证、动态仿真和分析优化,提高产品研发与工艺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大幅提升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的效率和能力。其次,应不断加强生产制造工序、生产线的数控化程度,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跟踪、优化控制和精细管理。第三,采购、销售等活动中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也需要加以重视,从而提高采购、销售等业务过程的优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管理集约化
  在“过程信息化”基础上,“管理集约化”才有可能真正取得突破性成效,从而凸显出两化融合对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作用。在两化融合环境下,“管理集约化”聚焦于企业业务综合和集成能力提升,按照企业战略与规划,通过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跨部门、跨业务环节集成中的全面应用,持续推动业务深度优化和高效集成化发展,加速企业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
  首先,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设计、工艺与制造各环节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水平,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设计、工艺与制造的集成优化和综合创新能力。其次,应高度重视管理与控制集成,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和业务集成,持续深化管理层与控制层之间的业务集成与融合,从而破解当前制约我国工业企业实现综合集成的这一关键掣肘。第三,需要加强产供销集成,提高企业按订单生产、优化排产和动态调度等水平和能力,推进供应链各业务环节一体化运作,从而实现订单全过程跟踪管理和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第四,应加强财务与业务集成,着力提高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衔接、财务对采购和销售流程进行监控、产品完全成本核算和管控等方面的水平,并进一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大幅提升企业财务管控的能力。第五,在企业业务综合集成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智能决策支持就有了着力点和立脚点,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企业各方面业务信息采集与分析、知识挖掘与积累,就能够大幅提升企业业务决策、信誉建设和风险管控等水平和能力。
  市场协同化
  对于我国工业企业而言,“市场协同化”是实现变强变优,获取市场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和方向。
  一方面,企业需重点关注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在两化融合环境下,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跨企业的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共同实现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共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和管控,共同实现覆盖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制造、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综合节能降耗,从而突破性提升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应不断加强产业链协同,着力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市场一体化的水平和能力,从而营造产业链企业之间共同分享市场,创造和扩大市场容量,引领市场需求发展的良好局面,打破旧的竞争格局,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勤杂员小刘工作总是认认真真的,你看,他把桌椅擦得光亮亮的,地板拖得清爽爽的,连墙角三角架上的茶杯都摆成梅花形,每当大家谈及这些,无不翘起大拇指。可是,小刘也有美中不足
介绍了国内外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概况以及根据美国最新标准ASTMD3306—94研制轿车和轻型卡车发动机冷却液新产品的工作,并对配方的建立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研制的冷却液产
结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新馆建筑功能设计的实际,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好研究、调查、定位、拟订任务书、审定设计方案五个主要步骤,并对设计过
国内冷藏车市场一直是业内人士公认的朝阳产业,公认的市场潜力巨大。有数据可以论证,在2015年和2016年国内整个专用汽车行业处于最低点之时,冷藏车市场销量不仅稳定增长,而且
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0年第四季度对部分企业生产的车用无铅汽油进行检验,共检验生产企业29家的30批次汽油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0%,不合格项目有硫含量、铁含量和
本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先生笔下有位差不多先生,办事只求“差不多”。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红糖白糖差不多。”河北西边的省是山西,他当成陕西,别人纠正,他说:“山西陕西差
从多方面论证了建造加气站的必要性,对加气站的规划、布点、设计等诸方面提出了探索性
图书馆视频信息资源的采集,作为图书馆的一项新兴的服务内容,需以受众的需求为采集工作的原则,采集工作要确定采集的范围,采集工作过程中应当重视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
将过筛后的金属试料通过选定筛网在模具中压成圆片状丸试样,直接在电直读光谱仪上进行分析。所得数据偏差小于0.003,优于化学分析法测得结果。
据《化工市场》报道,Lubrizol公司为加快建立其金属加工液(MWF)添加剂的霸主地位的步伐,已于日前收购了一家德国的金属加工液生产企业。该企业全称卡尔·贝克化学公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