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出 处】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日期】
:
2023年01期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
期刊
<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强调‘两个结合’,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的”。引领思想解放的“第二个结合”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第二个结合”的原创性首先在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的关键转向。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虽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但是“第二个结合”始终没有在理论上得到明确概括和深入阐述。
期刊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
期刊
<正>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深刻涵义和推进路径,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升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马克
期刊
辩证法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具有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在发展观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随时随地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动态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在矛盾观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世界性”与“民族性”,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通性,又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各具特色。在联系观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整体性”与“局部性”,既是一个具有
期刊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并将其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方法论。守正创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价值,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当代意义就在于:是党奠基立业、开创未来的关键之处;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方法。
期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法出现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重大概念创新,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化时代化”表述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更符合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更突出体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熟和自信,更加强调以理论原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