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音乐文化合理利用的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形势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课本,根据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本文试图从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角度找到音乐与语文的契合点,探讨中学语文教材中音乐文化的合理利用,努力打造和谐课堂。
  一、利用音乐内容唤起学生的兴趣
  心灵可以感受音乐,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加以表达,意境也能通过音乐来创造,音乐能将情感升华,人的情感和情绪可以通过音乐来调节。通过音乐做铺垫,可以为学生打开文学的大门,把他们带入艺术的天堂,使学生在人生中感受美妙的音乐。目前一部分学校“紧急结合”的传统铃声已经被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所代替,这体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细节变化,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很巧妙地将语文与音乐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两者关系的契机。我在教《我与地坛》时,适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随着乐曲声的开始学生闭上眼睛,似乎看到波涛汹涌,听到它的声音铿锵有力,大海的跌宕起伏就像充满曲折和坎坷,学生马上就体会到人生的不易,生命的艰难,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伟大。音乐与语文两者之间相结合,实为相得益彰。
  二、利用音乐内容维持学生的兴趣
  音乐的出现,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时烘托气氛,制造情境,尽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当课程进行到一半时,他们的注意力开始下降,这时如果我们选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乐曲调节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活力,在配音声中用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就会使他们走近课文,走近作者。如在教《云南歌会》时,让学生听听歌曲《彩云之南》《绣荷包》《纳西姑娘》等,可以使学生领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体味民族特色的趋势和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再教给学生一两首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就会使学生终身难忘记,一生受用,更能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后继学习之中,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有一些课文本身就是唱词、散文、歌词,导入相应音乐,立即就会让课文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学生架起想象的翅膀在天宇间飞翔,课文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中。唐朝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里,用精练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描写了送别友人去西域的动人情景。“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这种难以忘怀的送别,后来谱写成歌曲,整首歌曲基本上以一个曲调变化,贯穿其中,并反复三次演唱,所以又称《阳关三叠》。因为唱曲中有阳关和渭城两个地名,故又称《阳关曲》和《渭城曲》。在课堂上播放合唱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更能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
  三、利用音乐导入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有着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特殊功效。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课文朗读和课堂小结等环节恰当地插入音乐,让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堂新课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心中总是满怀期待,但是注意力可能还在课后的游戏上或者上一堂课的问题上。如果在这时我们能播放一段和课文相关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得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为整堂课打下一个情感基调。
  配乐朗诵,由情入境。朗诵是一门艺术,在我们语文课堂上经常需要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朗诵时给他们来点背景音乐,他们会朗诵得特别认真、特別投入。当然,在选择背景音乐时,我们还是要慎重的,不是说只要是音乐就可以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在结构节奏情绪起伏上使音乐与朗诵结合,音乐是配合朗诵的,不是我们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万万不可喧宾夺主。
  四、课文中涉及的有关音乐的知识
  “乐者,大地之和气也。律吕者,乐之声音也。”中国远古时代,就产生了音乐和音乐知识。语文课本中涉及到有些音乐知识如果不加以补充学生不容易明白。例如,《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徵之声”和“羽声”指的就是不同的音调。 中国传统音乐的五调为:宫、商、角、徵、羽,是使用最广的五种调。《史记·乐书》中记载:“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五音是音乐学习方面的知识,也是中国音乐的摇篮。
  很多诗歌会出现一些乐器。古代乐器根据不同的材料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本、匏、竹八类,合称“八音”。西周时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语文的文本不是僵硬的符号,它承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心灵,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有生命的。文本与音乐本身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语文应该用音乐来衬托,音乐应该用语言符号来表达,语文和音乐都是美的,将美的元素都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做到水乳交融,定能让人深入别样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223900)
其他文献
<正> We introduce the bipartite entangled states to present a quantum mechanical version of complex wavelettransform.Using the technique of integral within an o
教学目标:1.多角度的诗歌朗读训练;2.感受诗人对平和洁净世界的渴盼。教学重、难点:深入品味语言,于无疑处生疑,把握作者深层次情感,提升诗歌审美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沟通其他课程,联系生活实践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下面,结合2016版
当前随着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语文的地位已逐渐凸显,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高考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谓“感悟”,就是让学生通过跟外界事物的接触,引起思想情绪的触动,从而获得启发与领悟。  一、 立足文本,用心发现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提炼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教师讲授课文时不能忽视对其生活内涵的揭示。首先教师应引导学
设计了一组ECAP和电脉冲处理实验来研究ECAP和电脉冲处理参数与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变之间的关系。对ECAP后的AZ31镁合金在室温下进行多道次轧制,然后通过高能电脉冲处理促
语文学习具有审美功能。文质兼美的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带领学生去领略这个美的世界,把握美的本质,培养审美情趣是语文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贴近这
为在一个光格子的 spin-1 bosonic 原子的有效行动被导出。伪粒子和 quasihoie 分散被使用一个功能的不可分的形式体系为不同案例计算。为所有情况,刺激系列被分析。所有 theq
[db: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