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一所学校的发展过程就像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届接一届的校长长期不懈地坚持努力,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但是,这一浅显的道理却总是被校长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为了能尽快显示出自己的独到之處,很多校长上任伊始,不是考虑如何接好“接力棒”,让学校工作保持连续性,而是凡事都要“重打锣鼓另开张”,致使学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校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呢?这就要求新校长必须在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做足功夫。如何做好传承工作并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不仅是对新校长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也是关系到新校长到任后能否展开“拳脚”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虚心请教,做好衔接工作
一个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职时间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有的任职时间会更长。在自己的任职时间里,每位校长都会对学校进行一番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学校内部管理也会形成相应的风格。作为继任者的新校长,应该充分利用工作交接班的机会虚心向前任请教,在请教过程中,新校长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让前任充分感觉到对自己的真诚。只有这样,前任校长才会跟你推心置腹,进而将自己对学校建设的一些看法、学校师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之前对学校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设想一一告知。这样,就可以让新校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校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调研。全面掌握学校实际
新校长初到任,不能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而应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掌握学校的实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校长要让自己的足迹遍布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在调研过程中,校长要勤观察、多思考,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来收集有关情况,捕捉相关信息。在调研过程中,既要向前任求教,也要向班子成员了解;既要向教师问道,更要和学生沟通。校长只有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学校的现状:学校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是偶然的、突发的问题?有哪些是隐性的、复杂的、深层次的?这样,校长就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统筹兼顾、层层递进、科学决策。
三、谋在新处,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教师往往急切地盼望着新任校长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校长在稳定局面和人心之后,必须用新知识、新理念来武装头脑。要勇于向旧思想、旧模式宣战,营造出创新为荣、改革为先的工作氛围。要在突破旧观念、旧思维的束缚上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来指导工作落实;要在解决重点、难点工作的掣肘问题上创新,用新机制、新方法推动工作落实;要在夯实之前工作理念的基础之上创新,要用新的能力、新的作风来保障工作的落实,既解决好之前学校遗留的问题,又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使之日久弥新,更加富有生命力。
四、干在实处。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举手投足都有示范效应,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勤勉干事,着力在见实效上下工夫。一是敢于担当。领导意味着责任,新任领导必须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切实按照分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当甩手掌柜,仅起传声筒的作用。二是做好表率,带头学习:思考和工作,不但出点子,还要自己动手写材料、办事情。
任何一位校长的任期都是有限的,但学校的发展却是无限的,每一位校长都是学校发展这根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理智的新校长必须做到正确对待前任校长的工作。既不否认前任功绩,也不迎合前任工作中的不足;既不割断同前任的工作联系,也不照搬前任的做法。要辩证、公正地看待前任工作,对于前任校长留下来的东西,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只要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就应该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同时,对于前任遗留下的一些问题,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认真负责地去解决,对于因财力、物力或其他方面原因,暂时不能够解决处理的,也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日解决。
责任编辑:张茂林
一、虚心请教,做好衔接工作
一个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职时间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有的任职时间会更长。在自己的任职时间里,每位校长都会对学校进行一番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学校内部管理也会形成相应的风格。作为继任者的新校长,应该充分利用工作交接班的机会虚心向前任请教,在请教过程中,新校长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让前任充分感觉到对自己的真诚。只有这样,前任校长才会跟你推心置腹,进而将自己对学校建设的一些看法、学校师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之前对学校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设想一一告知。这样,就可以让新校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校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调研。全面掌握学校实际
新校长初到任,不能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而应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掌握学校的实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校长要让自己的足迹遍布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在调研过程中,校长要勤观察、多思考,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来收集有关情况,捕捉相关信息。在调研过程中,既要向前任求教,也要向班子成员了解;既要向教师问道,更要和学生沟通。校长只有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学校的现状:学校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是偶然的、突发的问题?有哪些是隐性的、复杂的、深层次的?这样,校长就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统筹兼顾、层层递进、科学决策。
三、谋在新处,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教师往往急切地盼望着新任校长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校长在稳定局面和人心之后,必须用新知识、新理念来武装头脑。要勇于向旧思想、旧模式宣战,营造出创新为荣、改革为先的工作氛围。要在突破旧观念、旧思维的束缚上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来指导工作落实;要在解决重点、难点工作的掣肘问题上创新,用新机制、新方法推动工作落实;要在夯实之前工作理念的基础之上创新,要用新的能力、新的作风来保障工作的落实,既解决好之前学校遗留的问题,又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使之日久弥新,更加富有生命力。
四、干在实处。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举手投足都有示范效应,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勤勉干事,着力在见实效上下工夫。一是敢于担当。领导意味着责任,新任领导必须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切实按照分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当甩手掌柜,仅起传声筒的作用。二是做好表率,带头学习:思考和工作,不但出点子,还要自己动手写材料、办事情。
任何一位校长的任期都是有限的,但学校的发展却是无限的,每一位校长都是学校发展这根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理智的新校长必须做到正确对待前任校长的工作。既不否认前任功绩,也不迎合前任工作中的不足;既不割断同前任的工作联系,也不照搬前任的做法。要辩证、公正地看待前任工作,对于前任校长留下来的东西,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只要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就应该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同时,对于前任遗留下的一些问题,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认真负责地去解决,对于因财力、物力或其他方面原因,暂时不能够解决处理的,也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日解决。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