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人小档案:
郑哲敏,出生于1924年10月2日,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初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24年,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郑章斐是当时著名品牌钟表亨得利的合伙人,为人诚实,很有远见。身在商海的郑章斐在家中从不谈论生意经,总是劝勉子女好好念书,学点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郑哲敏兄妹一心向学,个个学有所成。
睿智的父亲深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作用力”,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则是一种“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是彼此依存、相互作用、融会贯通的。因此他在教育郑哲敏时,以身作则,重视知识,并根据郑哲敏的身心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既严格要求又充分给他自主学习的空间。
儿时的郑哲敏心脏不好,父亲允许他休学,但也不是让他吃吃玩玩虚度光阴。郑父经常利用出差机会,带郑哲敏到不同的城市游历,开阔他的视野,也使儿子的体质得到锻炼。
郑哲敏小时候喜欢拆卸钟表,然后再把它们组装起来,有时甚至长时间摆弄各种光学仪器。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空便教他使用一些工具。
童年,有美好的记忆,也烙下了历史的阴影。日军侵华后,郑哲敏一家都生活在频繁轰炸的恐怖中。一次,郑哲敏在路上捡子弹壳,突然遭到一个拿步枪的日本兵的追赶,他吓得一路狂奔逃命。从此,这一幕就成为他经常出现的梦魇。他暗自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工程师,实现富国强民的理想。在父亲的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下,他发奋读书,深入研究力学,走向了工业救国的道路。
50多年来,郑哲敏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在爆炸领域开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由于他对爆炸能量释放过程的娴熟掌握,中国诞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学科——爆炸力学。
如同严复所说“而知一切皆力之变”,郑哲敏的人生与“力”有着不解之缘。在碰到复杂问题时,他善于运用洞察力把握好方向。他认为,难题就像一层纸,但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就需要深厚的功力和敏锐的眼力,并需要在关键时刻拍板。这种果敢拍板的能力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力”,他继承了父亲沉着果断的品质。
郑哲敏之所以能在爆炸这么短的瞬间,解开一层一层的密码,对中国科技产生巨大推动力,父亲的教育功不可没,他经常感叹地说:而知一切皆父力之变。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郑哲敏,出生于1924年10月2日,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初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24年,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郑章斐是当时著名品牌钟表亨得利的合伙人,为人诚实,很有远见。身在商海的郑章斐在家中从不谈论生意经,总是劝勉子女好好念书,学点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郑哲敏兄妹一心向学,个个学有所成。
睿智的父亲深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作用力”,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则是一种“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是彼此依存、相互作用、融会贯通的。因此他在教育郑哲敏时,以身作则,重视知识,并根据郑哲敏的身心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既严格要求又充分给他自主学习的空间。
儿时的郑哲敏心脏不好,父亲允许他休学,但也不是让他吃吃玩玩虚度光阴。郑父经常利用出差机会,带郑哲敏到不同的城市游历,开阔他的视野,也使儿子的体质得到锻炼。
郑哲敏小时候喜欢拆卸钟表,然后再把它们组装起来,有时甚至长时间摆弄各种光学仪器。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空便教他使用一些工具。
童年,有美好的记忆,也烙下了历史的阴影。日军侵华后,郑哲敏一家都生活在频繁轰炸的恐怖中。一次,郑哲敏在路上捡子弹壳,突然遭到一个拿步枪的日本兵的追赶,他吓得一路狂奔逃命。从此,这一幕就成为他经常出现的梦魇。他暗自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工程师,实现富国强民的理想。在父亲的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下,他发奋读书,深入研究力学,走向了工业救国的道路。
50多年来,郑哲敏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在爆炸领域开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由于他对爆炸能量释放过程的娴熟掌握,中国诞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学科——爆炸力学。
如同严复所说“而知一切皆力之变”,郑哲敏的人生与“力”有着不解之缘。在碰到复杂问题时,他善于运用洞察力把握好方向。他认为,难题就像一层纸,但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就需要深厚的功力和敏锐的眼力,并需要在关键时刻拍板。这种果敢拍板的能力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力”,他继承了父亲沉着果断的品质。
郑哲敏之所以能在爆炸这么短的瞬间,解开一层一层的密码,对中国科技产生巨大推动力,父亲的教育功不可没,他经常感叹地说:而知一切皆父力之变。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