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研究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技能和效率。本文从教育理论实践出发,阐述了双主教学模式以工科教学为基础,论证了双主的实践应用理论,对于双主教学模式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双主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 应用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关键。目前在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建构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只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最终达到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双主模式则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它不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即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模式的长处吸收过来,避免它们的消极因素;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时候,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我们把这种模式与培养工科类复合型人才结合在一起,深刻领悟“双主教学模式”内涵的精神实质,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不断创新充实。
一、双主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在探索双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首先,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要继续当好课堂上的传授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导师。要懂得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与探索;懂得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辅导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成为“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学模式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同一种教学模式,有总模式与子模式之分,总模式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切入,制订大类培养方案,如电气信息类课程配置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综合实践类。在人文社科类中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在专业课程类中设置跨专业选修;在综合实践类中设置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工程社会实践。子模式是具体到每一个学习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比如传感器课程教学。子模式可以是具体到每一个学习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比如传感器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作好网络课件。网络课件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翻版,比教材内容更详实、体现传感器课程特色。网络课件要体现出超文本的特性,在进行知识点和应用的讲授时,随时接入相关网站,动态地演示传感器相关信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建构阶段:明确主题,布置任务。只有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确立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搭建框架,进入情境引导。独立探索,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索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协作学习,分组协作讨论,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互动、交流和讨论功能,小组协同与竞争、师生互动等方式,展开建设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意见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这将会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上更丰富、更全面、更有深度和内涵。归纳总结点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体系,点评讲学生作品,表扬学生的创新点,反馈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提高的方向。
另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学者,即学习研究者。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要胜任本职,就必须不断地研究本专业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和新问题,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双主教学模式中创造性教学方法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手段
1.合作与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相互交往,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克服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由于小组是由共同目标结合起来的集体,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各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把合作学习看作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且要把合作学习既当作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合作不仅仅要促进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型人格,即表现为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对事不存有偏见,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出发,首先教师应当是一个组织者:生成有价值的合作学习问题和任务,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营造安全(民主,平等、尊重)的合作环境;其次教师应当是一个指导者和调控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最后,教师应当是一名参与者与引导者: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鼓励成员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的智慧。
3.分层教学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如将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策略设计相结合,在有效地对学习者进行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设定不同主题,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把班级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分成两到三个层次的平台教学,比如公共课中的英语和高数等课程,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相应的学习平台。
4.过程监控和阶段性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
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方法需要创新,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而素质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设置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工程社会实践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又进一步细化,比如,在传感器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训练环节有:实验、创新制作、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活动。(1)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将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课外科技制作小组,直接参与实验室相关建设项目。这样不仅使大学生们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了软硬件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两个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实干作风,增强了创造性;(2)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准备教学文件,编写出设计任务书和画出参考电路图。第二步组织学生实施的一项任务:学生分组领取任务书,三天后提交本组的实施方案。要求在方案中必须包括:题目、原理图、功能方框图,必要的计算及所需的元器件清单。第三步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清单发放元件。第四步各组在面包板上搭建和调试电路,教师只负责必要的答疑和检验结果。第五步学生提交总结报告,报告中除包括实施方案中所有内容外,还应有调试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教和学相得益彰,共同开展教改实验,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把握“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对这种模式所依附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及其依附的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http://nrcce.com/expert/HeKeKang/LunXian DaiJiao YuJiShu YuJiao Yu ShengHua.htm.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1997.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1988.10.
[5]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9-12.
[6]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1):11-16.
关键词: 双主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 应用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关键。目前在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建构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只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最终达到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双主模式则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它不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即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模式的长处吸收过来,避免它们的消极因素;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时候,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我们把这种模式与培养工科类复合型人才结合在一起,深刻领悟“双主教学模式”内涵的精神实质,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不断创新充实。
一、双主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在探索双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首先,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要继续当好课堂上的传授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导师。要懂得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与探索;懂得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辅导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成为“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学模式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同一种教学模式,有总模式与子模式之分,总模式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切入,制订大类培养方案,如电气信息类课程配置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综合实践类。在人文社科类中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在专业课程类中设置跨专业选修;在综合实践类中设置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工程社会实践。子模式是具体到每一个学习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比如传感器课程教学。子模式可以是具体到每一个学习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比如传感器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作好网络课件。网络课件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翻版,比教材内容更详实、体现传感器课程特色。网络课件要体现出超文本的特性,在进行知识点和应用的讲授时,随时接入相关网站,动态地演示传感器相关信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建构阶段:明确主题,布置任务。只有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确立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搭建框架,进入情境引导。独立探索,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索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协作学习,分组协作讨论,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互动、交流和讨论功能,小组协同与竞争、师生互动等方式,展开建设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意见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这将会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上更丰富、更全面、更有深度和内涵。归纳总结点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体系,点评讲学生作品,表扬学生的创新点,反馈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提高的方向。
另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学者,即学习研究者。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要胜任本职,就必须不断地研究本专业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和新问题,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双主教学模式中创造性教学方法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手段
1.合作与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相互交往,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克服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由于小组是由共同目标结合起来的集体,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各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把合作学习看作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且要把合作学习既当作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合作不仅仅要促进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型人格,即表现为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对事不存有偏见,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出发,首先教师应当是一个组织者:生成有价值的合作学习问题和任务,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营造安全(民主,平等、尊重)的合作环境;其次教师应当是一个指导者和调控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最后,教师应当是一名参与者与引导者: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鼓励成员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的智慧。
3.分层教学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如将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策略设计相结合,在有效地对学习者进行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设定不同主题,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把班级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分成两到三个层次的平台教学,比如公共课中的英语和高数等课程,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相应的学习平台。
4.过程监控和阶段性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
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方法需要创新,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而素质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设置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工程社会实践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又进一步细化,比如,在传感器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训练环节有:实验、创新制作、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活动。(1)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将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课外科技制作小组,直接参与实验室相关建设项目。这样不仅使大学生们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了软硬件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两个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实干作风,增强了创造性;(2)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准备教学文件,编写出设计任务书和画出参考电路图。第二步组织学生实施的一项任务:学生分组领取任务书,三天后提交本组的实施方案。要求在方案中必须包括:题目、原理图、功能方框图,必要的计算及所需的元器件清单。第三步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清单发放元件。第四步各组在面包板上搭建和调试电路,教师只负责必要的答疑和检验结果。第五步学生提交总结报告,报告中除包括实施方案中所有内容外,还应有调试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教和学相得益彰,共同开展教改实验,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把握“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对这种模式所依附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及其依附的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http://nrcce.com/expert/HeKeKang/LunXian DaiJiao YuJiShu YuJiao Yu ShengHua.htm.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1997.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1988.10.
[5]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9-12.
[6]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