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简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意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体制和过程实施进行了论述,通过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何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何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并形成长效机制,是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按照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等各个过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的具体实现[1]。客观而言,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系统的规划至关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求职甚至将来职业生涯的成败[2]。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阶段的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规划。从对大学生把握和分析专业技能学习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各个领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当前的学习目标树立和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对大学期间做出清晰定位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毕业生能否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树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并不懈努力,不断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才能在招生质量、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等教育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缺乏就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的发展会逐步失去社会的认可,最后脱离社会服务的职能[3]。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制构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和配合的组织、机构、人员较多,需要教务处、共青团、学生处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推进,配合完成。同样,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指导人员涵盖了多层次、多方面,就業创业指导、心理辅导咨询、学生教育管理、群团组织活动等。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参与人员范围、引发广泛关注等多方面的保障机制才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成效的前提。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管理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阶段。大一新生入学,学校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有关部门就组织学科带头人、教授、专业教师等有关人员,向学生重点讲解教学计划安排、专业培养目标和各类理论、实践等重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吸引学生热爱专业,追求专业,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督促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要全过程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环节,帮助新生根据个人特征,精心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阶段。在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后,对学生的规划落实全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专职指导人员要定期点评,分阶段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我怎样做”到“我做什么”的过程递进;教育学生本人,定期自觉对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所设定的目标,做好自我检查,认真总结,找出不足、整改完善。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阶段。以学期为节点,通过学生的阶段总结,自我定位,相互对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育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完善既定目标,修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作用,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服务,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管理。
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的融入机制
(一)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战略
根据高校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树立具有学科特征的人才培养特色品牌。依托学校定位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时间节点,指导大学生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充分挖掘院校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根据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方向,将特色意识培养融入学生成才的全过程,不断凝练特色、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形成具有明显学科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战略。
(二)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优惠政策,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普通高等学校也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各自人才培养特点,制定并颁布了有关创新创业工作的文件通知,对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表彰。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凝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打造创新创业活动文化。
(三)突出年级特征培养目标
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剖析,通过综合素质考评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确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和途径。经过专项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求职能力,掌握求職方法和技能,接受就业市场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确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一年级:“适应校园、了解专业、转变角色、激发动力”;二年级:“认知自我、找出差距、设计人生,明确方向”;三年级:“提高素质、夯实基础、锻炼能力、定位发展”;四年级:“运用政策、提高技能、调整心态、就业择业”。根据不同年级特征的培养目标,丰富具有阶段特征的培养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通过引入职业能力训练技术、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实习的实战训练、职场环境模拟等训练环节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敏,张凤.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0-59.
[2]眭国荣,王洪洲,王利青.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66-67.
[3]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22-125.
作者简介:杨建涛(1983-),男,河南登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何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何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并形成长效机制,是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按照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等各个过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的具体实现[1]。客观而言,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系统的规划至关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求职甚至将来职业生涯的成败[2]。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阶段的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规划。从对大学生把握和分析专业技能学习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各个领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当前的学习目标树立和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对大学期间做出清晰定位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毕业生能否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树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并不懈努力,不断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才能在招生质量、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等教育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缺乏就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的发展会逐步失去社会的认可,最后脱离社会服务的职能[3]。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制构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和配合的组织、机构、人员较多,需要教务处、共青团、学生处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推进,配合完成。同样,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指导人员涵盖了多层次、多方面,就業创业指导、心理辅导咨询、学生教育管理、群团组织活动等。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参与人员范围、引发广泛关注等多方面的保障机制才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成效的前提。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管理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阶段。大一新生入学,学校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有关部门就组织学科带头人、教授、专业教师等有关人员,向学生重点讲解教学计划安排、专业培养目标和各类理论、实践等重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吸引学生热爱专业,追求专业,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督促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要全过程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环节,帮助新生根据个人特征,精心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阶段。在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后,对学生的规划落实全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专职指导人员要定期点评,分阶段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我怎样做”到“我做什么”的过程递进;教育学生本人,定期自觉对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所设定的目标,做好自我检查,认真总结,找出不足、整改完善。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阶段。以学期为节点,通过学生的阶段总结,自我定位,相互对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育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完善既定目标,修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作用,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服务,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管理。
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的融入机制
(一)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战略
根据高校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树立具有学科特征的人才培养特色品牌。依托学校定位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时间节点,指导大学生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充分挖掘院校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根据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方向,将特色意识培养融入学生成才的全过程,不断凝练特色、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形成具有明显学科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战略。
(二)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优惠政策,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普通高等学校也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各自人才培养特点,制定并颁布了有关创新创业工作的文件通知,对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表彰。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凝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打造创新创业活动文化。
(三)突出年级特征培养目标
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剖析,通过综合素质考评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确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和途径。经过专项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求职能力,掌握求職方法和技能,接受就业市场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确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一年级:“适应校园、了解专业、转变角色、激发动力”;二年级:“认知自我、找出差距、设计人生,明确方向”;三年级:“提高素质、夯实基础、锻炼能力、定位发展”;四年级:“运用政策、提高技能、调整心态、就业择业”。根据不同年级特征的培养目标,丰富具有阶段特征的培养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通过引入职业能力训练技术、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实习的实战训练、职场环境模拟等训练环节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敏,张凤.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0-59.
[2]眭国荣,王洪洲,王利青.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66-67.
[3]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22-125.
作者简介:杨建涛(1983-),男,河南登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