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东亚区域货币“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发挥"锚"效应有显著影响。其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周期同步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但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本文利用KOF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指数,以及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了逆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逆全球化冲击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投资率和知识产出水平。在短期,导致经济下行;在长期,抑制经济增长。其短期影响渠道为国际贸易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长期影响渠道为创新抑制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价值链升级,可以缓解外部逆全球化冲击对企业投资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利用GMM方法弱化了内生性之后,以上
金融开放能够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也具有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失衡和波动性增加的风险,而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在其金融开放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58个国家及地区1999-2016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以及总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本身有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现象,并显著增加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风险,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失衡现象和波动性风险。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为获得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市场对企业经营、融资等问题的担忧。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疫情期间金融市场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视角下疫情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支持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1990-2018年汤森路透Dealscan数据库公布的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和手工收集全球重大疫情数据,实证研究了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企业银团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均显著增加,而银团贷款期限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在考虑不同期限疫情观测时间窗和政策利率的滞后性影响等因素后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趋势明显。已有研究表明,美国最近两次银行倒闭潮都与特许权价值持续下降有关。作为金融深化改革重要措施的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特许权价值有何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利率市场化减少了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的特许权价值,增加了与银行相关的特许权价值;第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特许权价值影响是正向的,有效缓解了除四大行(工、农、中、建)之外的其他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态势,但综合来看银行特许权价值仍然处于下降趋势;第三,存款保险制度对不同性质的银行产生的政
《国际金融研究》是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我国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学术界、实务界等进行国际金融问题研究及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本刊立足于金融,特色在国际,关键是理论深度及学术前沿。《国际金融研究》开设"金融理论与政策""环球金融""金融机构研究""金融市场"和"公司金融"等栏目。2020年,本刊将继续坚持国际性、前沿性、科学性的原则,探索理论前沿,关注格局变迁,刊发国际金融领域热点及前沿研究的优秀论文,激发经济金融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本文采用溢出指数方法构建2003-2018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网络,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溢出水平,以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显著的跨国传染效应,其溢出网络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第二,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溢出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总溢出指数在极端事件的冲击下明显攀升,而与极端事件高度相关的国家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同时,各个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水平和溢出水平的
本文认为,P2P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两类溢出联动机制,即替代效应机制和互补效应机制。替代效应指的是P2P投资者资金配置导致两个市场行情呈现负相关;互补效应指的是P2P借款者杠杆融资导致两个市场行情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事件分析法,量化研究了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市场间溢出的具体表现。从P2P市场对股市溢出来看,P2P市场是拉动股市大幅上涨的重要资金渠道,但没有证据表明P2P市场是造成股市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从股市对P2P市场溢出来看,股市大幅上涨对P2P市场的影响较弱,但股市大幅下跌会对P2P市场行
本文在两国模型的DSGE框架下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机制,把金融摩擦、国际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考察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影响机制。基于我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于我国来说,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国内经济冲击,也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第二,我国推动构建国际宏观审慎政策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存在国际溢出效应,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本文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发,对比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债务演变,有效度量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水平。通过宏观部门经济间的关联,构造基于存量-流量一致的部门结构化均衡模型,剖析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货币、财政和地产政策在居民债务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负债率和偿债比例偏高,偿债压力逐步加大。但适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速为我国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化解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居民部门去杠杆化,但由此引发的消费减速和经济下行将导致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攀升;减
本文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及97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家精神对资本账户开放风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国的企业家精神越强,则越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由资本账户开放引起的金融风险;反之,一国企业家精神越弱,则开放资本账户越有可能加剧一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以上结论在不同的稳健性检验下均显著成立。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影响资本账户开放风险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应将资本账户开放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相结合,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同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