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影响的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某一地区区域文化的认同,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文章就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透过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产生影响,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文化 高职学生 就业观念
  [作者简介]李彤(1964- ),男,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天津 30045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2-0085-03
  
  经济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促成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在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文化要素的提升与发展,达成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现代人们已经公认:文化是人类最根本的发展能力,国际竞争或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也就是人的竞争,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文化和人文传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造力,而资金、资源等则是发展的助推力。与时俱进,不断增创文化和人文传统新优势,对于保持一个地区自身发展的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而高职院校在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它会为区域社会的进步播撒新的文化种子;会为引领区域文化的创新做出贡献,更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那么,如何正确分析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就成为当前及今后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文化的内涵
  区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形成具有该地区的文化特点的文化。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共同组成了这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其中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是支撑区域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的资产。任何一个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文化的发展,在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的同时,发挥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使地域特色文化渗透进区域经济建设中,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从而提升本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的动力。
  一个地区区域文化的形成会有很多的因素,而在形成区域文化的诸多因素中,某一知识群体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这些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是他们所彰显出来的凝聚力、推动力、表现力却能够渗透到区域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各个层面,进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提升和推动的作用。现代经济社会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社会,它要求劳动者必须是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人。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以其不因循守旧,不满足现状;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等特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一个知识群体,直接影响着区域文化特色的构成。关注这一群体的发展,特别是了解区域文化对这一群体就业观念的影响,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1.注重现实,入乡随俗,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和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同区域的生活习惯、文化氛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滨海新区,它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区域,它吸收、融合了多种文化背景下的移民。通常来说,外来移民都带有原来生活区域的社会价值观,对不同职业的评价也千差万别。但是从整体上看,移民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不安于现状、富有拼搏创业精神、舍得吃苦。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这些新型的“移民”,他们除具有这些特点之外,更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他们的就业观念应该是理性的、科学的。然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讲,由于他们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形成的狭隘的职业意识,所以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更加关注经济条件是否好、工作环境是否舒适、社会待遇是否高等方面的因素,因而他们的就业观念就是现实的。但是,由于现实条件下工资待遇、住房需求、生活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在两种不同的职业观念的博弈中,区域文化中本地人的这种很现实的就业观念就深深影响了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因此,他们也“入乡随俗”,对职业的价值取向也渐渐偏重于经济利益,不管职业是否能够学以致用,也不管职业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优先考虑的是那些稳定体面、高薪高酬的职业,他们会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了择业时所考虑的第一要素。
  2.社会舆论影响职业理想,个人愿望常常被他人左右。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于所就读地区来说大多数是外来移民。初次就业时很多人会本着生存第一、发展第二的原则选择职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本土化,随着融入程度的加深,区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最能影响他们就业观念形成的经济收入、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这三大因素在大众和舆论的影响下会渐渐有所改变。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习惯于把舆论所看重的“工作的稳定、薪酬的丰厚、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确定理想职业的重要指标。舆论导向中社会舆论对于职业的评价在大学生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起了主导性的作用。这一点不只是某一个地域的区域文化特色,而是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区域中所具有的畸形的区域文化的特色。如对于公务员职位的盲目追求,就反映出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易受区域文化中特定社会舆论因素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世俗气息浓重的特点。虽然据资料显示,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1%的就业岗位,但仍然吸引了30%的大学生的目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由于受区域文化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上已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原来希望能够通过职业生涯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职业理想、个人愿望常常被他人所左右,个人价值服从于社会舆论,结果既影响了就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3.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小富即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是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主就业”也已是大势所趋。高职毕业生兼有文化和技能,自主创业有一定的文化技能基础,然而许多大学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自主创业却一直难以适应。“学而优则仕”,学生、家长都会认为考上公务员或进了事业单位、大企业才是正经的职业,而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最后的被动选择,无业才创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这些观念的后果就是“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即使这样,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还是只习惯于被动地去求职,而很少想到主动去创业。究其原因,不佳的创业环境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从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方面看,学校创业教育的力度不够,社会“轻商贱利”的观念严重;从舆论导向方面看,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人们倾向于体面、稳定的工作才是终生的职业;从市场环境看,大学生自主创业门槛高,成功率却很低。如天津这个直辖市的区域环境,从整个区域文化看,本地人虽缺少创业的热情,竞争的氛围也明显不足,但“小富即安”的区域文化特色却显现出生活的安逸、平和。这样,一方面是“失业”的学生们顶着压力在艰难地创业,另一方面却是当地人的按部就班、享受安逸。现实的残酷,创业的失败,迫使这些外来的高职毕业的大学生们消磨掉了创业的热情,转而像当地人一样选择等待、寻找更为稳妥的就业机会。“小富则安”取代了敢闯、敢试、创新、合作的创业精神。
  不可否认的是,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一个区域来讲,区域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包含着先进的和落后的两种文化因素,自然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就必然具有优劣两面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它反映出了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特点,而一种区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生活习俗、思维模式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深远的,但是对于经济的影响却是直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如何通过改变区域文化对人们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的策略研究
  对于作为新移民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来说,“异域文化”对他们所产生的撞击及渗化,对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是至深的。在这种区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逐渐地会被同化,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促使区域文化发生变迁,更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在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根据区域文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实际影响,引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从而使他们成为能够引领区域文化,服务区域经济的动力。
  1.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自主创业的意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而就业市场又远远不能满足就业的需求。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自主创业意识对高职学生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就是就业”。从这一点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大学生自主创业却仍然是新的观念。高职毕业生不同于一般的本科生,他们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了一些创业的基础。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转变的依然是观念,需要培养的是创业的意识。高职毕业后不能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应该主动地去为自己寻找“饭碗”,即创造就业的机会。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在高职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做的都是要使学生了解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要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促使他们多方面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要鼓励他们主动“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既要认清就业的形势,更要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自主创业的意识。
  2.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我国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应该始见于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说,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虽然区域文化中有“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劣势文化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但是高职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区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不会使他们总是安于现状,甚至是墨守成规。而新区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地区经济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三极”,这些经济特色为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学校要以此为契机,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途径,引导学生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理解自主创业的意义和价值。校内应该利用校园文化所营造出来的良好的创业教育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校外要结合地方经济特色,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举办各种与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们能够掌握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3.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完善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结构。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创业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否。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基点就必须首先从教学改革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构建起立体的创业教育体系。结合区域经济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完善他们自主创业的知识结构,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创业教育必须要构建切实的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要有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综合性的创业知识,特别是要增加一些金融、法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技能的训练。与此同时,要建立起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并且加强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综合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
  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部分。而对高职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更要关注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因为,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期间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挫折、危机,结果更有可能是失败。所以,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要有自强不息、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要教育、鼓励学生能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由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就业观念的转变、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必须要通过人文教育所蕴涵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的。如比尔·盖茨的创业精神,它源于美国人的传统文化,而我们懒于创业、惯于就业的观念也是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转变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不能离开区域文化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紧密结合区域文化,研究区域文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实际影响,正确疏导,科学引导。在对学生评价时,要既重知识,还要重能力,但更要重综合素质。只有教育评价体系科学了,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特别是在就业市场发生变化时才能够及时转变观念,变盲目就业为积极主动地创业。
  总之,高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区域文化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对于改变区域文化的内涵,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文化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今天的文化能够孕育着明天的经济。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引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认清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宏波,刘华桢.大学生创业综合状况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
  [2]高霞.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新闻世界,2009(8).
  [3]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层面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09(12).
  [4]辜胜阻,洪群联,杨威.区域经济文化对区域创新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08(10).
  [5]姜长宝.文化认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商业时代,2008(23).
其他文献
汉阴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森林植物资源种类较为丰富.从1969年春开始,陆续飞播15个年度,造林26个播区,面积70.52万亩,经13次幼林成效调查,保存面积34.67万亩,占设计面积的49.1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他人以及相关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据调查,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已经形成。这种现象应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由于教育观念落后,许多大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工作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师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高校的大学生心理
文章分析了《纲要》关于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区域布局、办出特色及筹划发展本科及硕士等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依据,提出了
1999年8月以来,子长县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以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粮下川、林上山、畜进圈、坝锁沟、民搬迁"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合理布
11月份,宁东森林公安局按照省林业厅、省森林公安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滥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的“绿盾行动”。11月16日
9月27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陕西正式启动实施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这标志着秦岭地区两个大熊猫最大居群将结束“孤岛”生活,也将使分布在陕西秦岭
[摘要]现阶段提倡和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适应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析,指出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体育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林涛
大学生村官心理发展兼有大学生和基层干部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和选任工作具有
四、征用、占用林地单位应按规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是<森林法>规定的,为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恢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法律赋
<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第三代水果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酸枣也以其显著的生态效益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如何开发种植以酸枣为代表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