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主要对象,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是民族的未来。本文主要从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中学生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面貌的基本方面是好的。他们的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以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等等,都是社会转型与进步的表征。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明修养,具有良好的生存观和自我表现、自我保护的意识,有较强烈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头脑和消费观念,民主法制意识、平等维权观念远超以前。但是,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习惯养成较差、没礼貌、以自我为中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霸氣十足、自私自利、冷漠、缺乏爱心、娇气、脆弱、缺乏进取心、享乐主义、怕吃苦……
二、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思想更加活跃;法制的不断健全、民主进程的推进,逐渐唤醒了人们的自主意识。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一群,作为时代精神最紧密的追随者,他们的思想与道德面貌也应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的。
1、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理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成绩好,一切都好”——评价方式不当,大多数人把德育看成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手段,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2、家庭教育的忽视
新时期中学生的家长工作量大,家务活重,与孩子门交流很少,关心只停留在问一下孩子考了多少分。还有一些家长教会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综合素质。“儿子,今天学校劳动,你别去,就在家看书写作业,去了影响你的学习”、“儿子,这几天开运动会你别去参加了影响学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3、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例外,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思想支配下,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获取经济收入,由于各种原因多劳未必一定多得,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上班后“拿固定工资”并无大财可发,而开私家车,“盖小别墅”的那些神木、府谷、山西的煤老板,又有多少文化呢?他们感慨。功利色彩的过于浓厚偏离了中学生的思想。
4、新时期中学生自身方面:“自我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学生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过好,省吃省喝青春白过。”可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都比较差,缺乏理想、目标不清,自我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着力强化德育阵地,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开辟方便之路,改进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估方式,家长学校、法制报告、德育墙、板报宣传、《给家长的一封信》……这些常规化的德育建设,作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的有效载体,任何学校都不能弱化,需渐趋增强。针对各个时期、不同个性品行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各个德育阵地的作用都不或忽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更为优越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是一个完备德育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辅助。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有序突显,它可以使学生思想得到引导,情操得到陶冶,学习得到激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3、加强家校配合,创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办好家长学校,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家长会也好,把家长集中学习也好,成功的德育教育模式一定不能离开家长的支持。我们应与家长多沟通,必要时应指出家长不妥的教育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健全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从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垂直、全面、有效的管理。学校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应培养一批自主型、学习型、全员化的学生干部,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毅.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之比较[J].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2]汪光华.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 财会月刊. 2007(36)
[3]王明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1994(3)
[4]夏祥林.浅谈创业管理课程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J].学理论.2010(24)
[5]高洁.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1(06)
[1]金美君.人文关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5.
[2]张炳前.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07.
[3]梁剑英.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5.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面貌的基本方面是好的。他们的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以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等等,都是社会转型与进步的表征。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明修养,具有良好的生存观和自我表现、自我保护的意识,有较强烈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头脑和消费观念,民主法制意识、平等维权观念远超以前。但是,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习惯养成较差、没礼貌、以自我为中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霸氣十足、自私自利、冷漠、缺乏爱心、娇气、脆弱、缺乏进取心、享乐主义、怕吃苦……
二、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思想更加活跃;法制的不断健全、民主进程的推进,逐渐唤醒了人们的自主意识。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一群,作为时代精神最紧密的追随者,他们的思想与道德面貌也应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的。
1、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理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成绩好,一切都好”——评价方式不当,大多数人把德育看成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手段,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2、家庭教育的忽视
新时期中学生的家长工作量大,家务活重,与孩子门交流很少,关心只停留在问一下孩子考了多少分。还有一些家长教会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综合素质。“儿子,今天学校劳动,你别去,就在家看书写作业,去了影响你的学习”、“儿子,这几天开运动会你别去参加了影响学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3、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例外,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思想支配下,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获取经济收入,由于各种原因多劳未必一定多得,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上班后“拿固定工资”并无大财可发,而开私家车,“盖小别墅”的那些神木、府谷、山西的煤老板,又有多少文化呢?他们感慨。功利色彩的过于浓厚偏离了中学生的思想。
4、新时期中学生自身方面:“自我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学生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过好,省吃省喝青春白过。”可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都比较差,缺乏理想、目标不清,自我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着力强化德育阵地,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开辟方便之路,改进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估方式,家长学校、法制报告、德育墙、板报宣传、《给家长的一封信》……这些常规化的德育建设,作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的有效载体,任何学校都不能弱化,需渐趋增强。针对各个时期、不同个性品行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各个德育阵地的作用都不或忽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更为优越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是一个完备德育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辅助。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有序突显,它可以使学生思想得到引导,情操得到陶冶,学习得到激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3、加强家校配合,创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办好家长学校,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家长会也好,把家长集中学习也好,成功的德育教育模式一定不能离开家长的支持。我们应与家长多沟通,必要时应指出家长不妥的教育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健全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从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垂直、全面、有效的管理。学校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应培养一批自主型、学习型、全员化的学生干部,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毅.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之比较[J].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2]汪光华.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 财会月刊. 2007(36)
[3]王明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1994(3)
[4]夏祥林.浅谈创业管理课程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J].学理论.2010(24)
[5]高洁.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1(06)
[1]金美君.人文关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5.
[2]张炳前.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07.
[3]梁剑英.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