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初,本刊记者就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有关问题,在日本共产党总部对日共主席不破哲三进行了专访。下面是这次专访的部分内容。
  记者:首先感谢不破主席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日共资深的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在世界两极对立结束、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您对当今时代主题是如何认识的?
  不破: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是跨世纪的时代主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两种制度并存的背景下,全世界将共同努力解决以下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一是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主义问题。从美苏对抗到当今时代,各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运动与二战结束时相比,已出现了许多新内容。二是消除贫困问题。三是地球环境与资源问题。资本主义制度是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疑问,谋求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也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多少能力将受到考验。解决全球性问题是涉及制度优劣竞争的重大问题。过去两种制度竞争的核心内容是生产力方面的竞争,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也曾把钢铁产量超英赶美作为首要目标。当今世界上,发展技术和生产力方面的竞争的确是一个重要内容,现在日本许多媒体在讨论中国问题时也主要是关注中国将在何时超日赶美。但我认为,解决上述全球性问题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国家面临的主题,两种制度如何发挥自己的优越性来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时代变革的重要内容。最近我看到英国《卫报》的一篇报道,是关于2004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的报道,称这一会议的内容表示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使上亿人口摆脱贫困的经验,显示了一种能够替代西方发展模式的新的强有力的模式已经出现。根据这一报道说,暂不理睬人权方面的分歧,西方各国领导人对中国史无前例的成功都表示钦佩,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脱贫的人口占全球脱贫人口的1/3。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人均收入低于每天1美元的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人降到目前的8800万人,世行行长对此予以高度赞赏。我认为,中国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发挥了优势。
  就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而言,我们认为不应该只提出单独的矛盾,并把它作为全球性的主要矛盾。在现有的多种矛盾中,谋求世界和平应该是优先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关系到整个时代的重大矛盾,但是我们认为不能把它概括为当今时代的唯一主要矛盾。
  记者:日共结合日本国情,对在日本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您可以谈谈您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及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设想吗?
  不破:日本现在虽然不具备将社会主义改革作为当前任务的条件,但日共把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作为日本社会进步事业的根本任务,我们展望,这些任务是在完成有关民主主义革命的当前任务之后开始处理的。重新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同时对其现实意义加强研究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任务。因此,2004年1月修改党纲之际,我们积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首先我们要恢复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原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未来社会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产品分配的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并认为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把按需分配看成了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我认为,这一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未来论的本意。把未来社会分成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更明确地说应是列宁提出的。马克思在有的文件里称未来社会为“社会主义”,有时称“共产主义”,只是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条件下把这种说法用在对于未来社会的同样一个概念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专门使用“共产主义”,而严格地排除了“社会主义”的提法。《资本论》论述未来社会时也没有用“社会主义”的提法,在描述未来社会时专门使用的是“共产主义”。由于后来欧洲许多党将“社会主义”作为党名的现象很盛行,马克思、恩格斯才开始比较多地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在《反杜林论》等文章中都把未来社会称作“社会主义”,同时也开始使用“科学社会主义”一词。
  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把在于未来社会的人的生活时间分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两种领域,“必然王国”是为了维持自己和社会的生存所使用的时间,即为了物质生产而使用的劳动时间,这是必须的时间。即使我们进入未来社会,也无法回避为自己的生存而花费工作时间的必要性。“自由王国”就是不受劳动的束缚可以享受生活的时间概念,在“自由王国”里,人可以去玩,可以去休息,也可使自己的精神及体力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达。马克思强调说,缩短必然劳动时间以便扩大自由时间,就会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具有规律性的发展方向。自由时间是给人民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发挥人的创造性,推动新的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多。我认为马克思的论述是对未来社会的非常重要的论述。
  人们没有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未来社会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误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已有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就没有必要研究未来。二是列宁探讨了这个理论,人们觉得列宁已做了探讨,不需要再探讨。虽然马克思的未来社会论是100多年前提出的,但我认为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日共是如何将未来社会论写入党纲的呢?我们取消了未来社会两个阶段的论述,但在表现未来社会的词汇上选择“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时遇到了用词困难。不用“共产主义”,我们“共产党”的称谓就成了问题。目前人们已经很普遍地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而且已经有了几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如果不使用“社会主义”,人们就不可能知道我党的性质,况且党纲也规定了我党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党。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
其他文献
“高不过喜马拉雅山,长不过雅鲁藏布江”,这句藏地民谚可以说是道尽了那里的人们对高原景观的由衷敬畏与礼赞。作为在西藏工作生活了四十六年的画画人,我有过数不清的旅行是与这山、这江交错编织于一体的,既是观景者,也是景中人。感谓、赞叹,甚而恨与爱的复杂情感糅合交加。记得1979年秋,我应西藏自治区政府之命,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画了一幅《喜马拉雅晨曦》的中国画,此后则金盆洗手,再也不敢触及高原山水的题材了。所
从荒凉凄美的阿里高原,到辽阔肥沃的羌塘草原;从藏南秀丽的山川湖泊,再到藏东的高山峡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孕育出了西藏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造就了西藏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朴实祥和的民风。  我从小在西藏生活长大,从戎戍边,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西藏风光,是我常年拍摄的主要题材。雪域高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
2009年第二季度,世界政党形势受金融危机和政党斗争双重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看点。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欧洲国家政治生态的影响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对左翼的积极影响仍未完全显现,给右翼却带来了发展机会,欧洲国家政治天平继续向右倾斜;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围绕选举引发的街头政治、流血冲突时有发生,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局面受到破坏。  一、大部分国家政党遵循多党制游戏规则,顺利举行大选,少数国家政党斗爭干
2006年11月5日,尼加拉瓜举行大选。现年61岁的前总统、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以下简称桑解阵)总书记丹尼尔·奥尔特加以37.99 %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将于明年1月宣誓就职,任期5年。奥尔特加,这位20世纪70年代拉美著名的革命斗士、80年代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的缔造者和领导者,驰骋政坛40余载,再次登上权力巅峰,给拉美新添一个响当当的“左派政府”,也是中美洲惟一的非右翼政府,令尼加拉瓜这个小国家
我叫苏平,1955年出生于北京。我的爸爸叫苏流,妈妈叫陈惠亭,爸爸曾经是18军手术队队长、52师卫生处副处长,到拉萨后负责组建自治区人民医院,任首届党委书记副院长。妈妈是司药。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当时最为艰苦的西藏。他们说我是在拉萨怀上的,他们把我的根扎在了拉萨,西藏是我的故乡,寻根是我今生的最大愿望。  2020年10月3日,我加入全国18军子弟34人的队伍,从成都启程沿着父辈进藏路线向拉
冯昭奎、林昶合著《中日关系报告》一书,2007年4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  在中日政治关系走出僵局、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改善势头的关键时期,《中日关系报告》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2005年4月,在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僵局的背景下,由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及历史教科书问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可以说,在小泉内阁时期(2001-2006年),中日两国在政治、外交、安全以至国民感情等方面的关
■6月22日,津巴布韦反对党争取民主变革运动领袖茨万吉拉伊宣布退出第二轮总统选举。茨称,考虑到选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选举不可能自由、公平,他将不再参加选举。27日,津如期举行了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29日,津巴布韦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总统穆加贝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85.51%的得票率获胜。  ■6月26日,尼泊尔临时政府首相柯伊拉腊在尼制宪会议上宣布辞职。柯称,他将按照程序把辞呈递交给制宪会议产生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哥伦比亚的三大武装组织——准军事组织(“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军”)、游击队(主要包括“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和政府军——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同一时期,哥伦比亚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古柯作物种植区和可卡因产地,毒品组织与以上三大武装的联系和矛盾日益复杂。这些问题使得哥伦比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陷入一片混乱。至20世纪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的和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0年来,党的对外工作在中央领导集体的直接领导和亲自参与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转折中实现调整,在探索中着力发展,在创新中不断突破,开拓了既符合我国总体外交发展需要,又顺应当今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大势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局面,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树立党和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