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场关于农夫山泉的旷日持久的水战中,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各种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标准成为交战方用来攻击和防御的武器。
在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附近的一家小超市,华润怡宝桶装纯净水和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被并列摆在柜台上。在不久之前,这条柜台还是农夫山泉的“天下”。“原来这个(农夫山泉)卖得最好,现在它们销量差不多。”店主说。
和轻描淡写的店主不同,这样的变化对农夫山泉来说,却是可以明确计算的巨大损失。在5月6日农夫山泉举行的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琰琰表示,截止到4月29日,农夫山泉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6000万元。
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在钟琰琰看来,“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局”。
这场“局”让农夫山泉面对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农夫山泉的生产标准连自来水都不如?!”
从“质量门”到“标准门”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条让农夫山泉一夜成名的广告语最近又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只不过,尾字变成了“烦”。一字之差,却足以形容其焦头烂额的状态。
自3月14日开始,有媒体接连爆出农夫山泉瓶装水中有黑色不明物质、棕色不明悬浮物和丹江口水源地垃圾围绕等负面消息。
就在农夫山泉疲于应对的当口,4月10日,《京华时报》刊登《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一文,认为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为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83—2005(DB为地方标准缩写),并指农夫山泉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标准的制定。该标准在有害物质砷、镉等的限量上,宽松于《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GB为国家标准缩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来水标准”。
这篇文章被钟琰琰称为“最致命的报道”。由此,公众对农夫山泉的关注从针对某一批次产品或水源地环境的“质量问题”迅速升温为对整个企业产品“生产标准问题”的质疑。
在随后的月余时间里,《京华时报》和农夫山泉开始了一场 “跨行业”混战。《京华时报》用“史无前例的67个版面”围绕农夫山泉的“使用低于国家强制标准的地方标准”问题展开系列报道。
而农夫山泉态度也极其强硬。其官方微博上连续发布各水源地所在省区抽检结果报告、美国检测报告,甚至不惜公布“涉及企业机密”的31项企业内控指标来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并宣布“企业的尊严比金钱更为重要。为了企业的尊严,农夫山泉将永久退出北京桶装水市场”。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各方争论的焦点,并非“水安全问题”,而是“水安全标准问题”。
农夫山泉、行业协会、媒体记者、公关公司……当然,还有农夫山泉直指的“幕后推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水战中,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各种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标准成为交战方用来攻击和防御的武器。
“各说各话”的标准
查阅相关资料,在我国现有的水标准中,和农夫山泉息息相关的标准只有3个:其中,《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也就是媒体所说的“自来水标准”)和《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是包括农夫山泉在内的所有包装饮用水都必须强制执行的安全标准,但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包括在GB19298—2003之内。
而另外一项标准则是《瓶装饮用天然水标准》DB33/383—2005,也就是农夫山泉标注在瓶身上的生产标准,是由浙江省质监局提出并归口的浙江省地方质量标准。
问题就出于此。需要明确的是,我国食品标准是由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两个平行体系构成的。安全标准是国家卫生部门为保护人体健康制定的,需要强制执行;而质量标准则是区分产品等级的技术标准,为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而设置的不同层次的标准。而任何质量标准都应该满足一个前提——符合安全标准。
然而,在农夫山泉应该遵循的3个标准中,关于砷、镉等五项有害物质的限量值却不一致。比如,农夫山泉执行的地标DB33/383—2005要求砷、硒含量需小于(或等于)0.05mg/L,而国标则为小于(或等于)0.01mg/L;而镉的限量,前者要求小于(或等于)0.01mg/L,后者为小于(或等于)0.005mg/L等。
“农夫山泉8年来一直执行宽松于国家安全标准的地方标准”,成为媒体对农夫山泉穷追不舍的原因。
农夫山泉认为“企业在实际执行标准过程中,参照的是比国标和地标更为严苛的企业内部标准”。
不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标准化研究所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李坤威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这样的争论没有必要,“ GB5749—2006和GB19298—2003作为国家安全(卫生)标准需要被强制执行。虽然DB33/383—2005的某些指标低于这两项标准,但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农夫山泉瓶装饮用天然水必须同时达到GB5749和GB19298所规定的卫生安全标准才能被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并出产。”
至于农夫山泉选择地标作为企业的生产标准,由于天然饮用水的国家质量标准从2008年5月征求意见至今没有出台,所以,浙江省DB33/383—2005标准是目前为止天然饮用水行业能够执行的行政级别最高的质量标准。
基于这个原因,北京创源编码研究院院长、原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工程师白阳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农夫山泉的选择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不妥之处。“按照国家消除无标生产的规定,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地方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
急需清理的标准
对于此次激烈的“标准”之争,钟睒睒言谈之间颇有一些悲情英雄的意味,“农夫山泉不是赢家。但通过这次争论,会促使政府加强管理,促进企业提升产品的品质。从长远看来,消费者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钟睒睒希望,借由这次的争论,包装饮用水行业在国家标准的理清和制定上,成为其他食品行业值得借鉴的榜样。 钟睒睒的希望得到实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放眼中国食品标准领域,由于以前的法律规定,有15个相关部门依照自己的职责不断地在发布它们自己的标准。比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等。目前,我国有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多项、行业标准2000多项、地方标准1200多项。
“数量众多不代表标准严谨完善。实际上,个别标准缺位、现有标准更新滞后、标准之间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严重才是我国食品标准的真实状态。”白阳说。
以此次农夫山泉事件为例,本来应该作为标志农夫山泉是高品质水的DB33/383—2005标准,就是因为在相应的国家安全标准已经更新的情况下没有同步更新,从而导致“产品标准给产品拖后腿”的尴尬现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食品标准清理技术组组长王竹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安全标准还在清理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卫生计生委也发出一个通知,要求地方卫生部门加快对地方标准进行一个清理。”
“在某种程度上,农夫山泉也是这个问题的受害者。”虽然浙江省质监局的官员在“标准门”事件之初,第一时间拿出2009年到2012年质监局对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的抽检结果,证明农夫山泉的水质没有任何问题,却依然没有挽回部分民众对农夫山泉瞬时崩塌的信任。
不过,农夫山泉并非完全没有责任,作为行业巨头、浙江省内唯一一家生产天然饮用水的企业,白阳认为:“农夫山泉有责任去敦促地方标准的及时更新和改进。”
在这场跨行业的混战中,企业、媒体、公众,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都或多或少地混淆了各种不同的标准。王竹天觉得,“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是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相关学科工作者应该负起的责任。消费者不需要、也没有义务去分清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标准。”
王竹天坦言,由于标准数量多,几十年积淀下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很多问题在专家层面上也不容易达成一致,需要时间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不过,他也透露,标准清理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每一个标准提出一个清理意见,如继续有效,需要合并或者废止,到今年年底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对整理后的每一条标准进行实质性的清理整合,预计在2015年年底完成。
届时,一个清晰完整的标准体系也许会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类似此次的标准之争也许不会再发生在其他食品行业领域。
在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附近的一家小超市,华润怡宝桶装纯净水和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被并列摆在柜台上。在不久之前,这条柜台还是农夫山泉的“天下”。“原来这个(农夫山泉)卖得最好,现在它们销量差不多。”店主说。
和轻描淡写的店主不同,这样的变化对农夫山泉来说,却是可以明确计算的巨大损失。在5月6日农夫山泉举行的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琰琰表示,截止到4月29日,农夫山泉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6000万元。
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在钟琰琰看来,“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局”。
这场“局”让农夫山泉面对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农夫山泉的生产标准连自来水都不如?!”
从“质量门”到“标准门”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条让农夫山泉一夜成名的广告语最近又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只不过,尾字变成了“烦”。一字之差,却足以形容其焦头烂额的状态。
自3月14日开始,有媒体接连爆出农夫山泉瓶装水中有黑色不明物质、棕色不明悬浮物和丹江口水源地垃圾围绕等负面消息。
就在农夫山泉疲于应对的当口,4月10日,《京华时报》刊登《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一文,认为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为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83—2005(DB为地方标准缩写),并指农夫山泉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标准的制定。该标准在有害物质砷、镉等的限量上,宽松于《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GB为国家标准缩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来水标准”。
这篇文章被钟琰琰称为“最致命的报道”。由此,公众对农夫山泉的关注从针对某一批次产品或水源地环境的“质量问题”迅速升温为对整个企业产品“生产标准问题”的质疑。
在随后的月余时间里,《京华时报》和农夫山泉开始了一场 “跨行业”混战。《京华时报》用“史无前例的67个版面”围绕农夫山泉的“使用低于国家强制标准的地方标准”问题展开系列报道。
而农夫山泉态度也极其强硬。其官方微博上连续发布各水源地所在省区抽检结果报告、美国检测报告,甚至不惜公布“涉及企业机密”的31项企业内控指标来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并宣布“企业的尊严比金钱更为重要。为了企业的尊严,农夫山泉将永久退出北京桶装水市场”。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各方争论的焦点,并非“水安全问题”,而是“水安全标准问题”。
农夫山泉、行业协会、媒体记者、公关公司……当然,还有农夫山泉直指的“幕后推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水战中,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各种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标准成为交战方用来攻击和防御的武器。
“各说各话”的标准
查阅相关资料,在我国现有的水标准中,和农夫山泉息息相关的标准只有3个:其中,《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也就是媒体所说的“自来水标准”)和《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是包括农夫山泉在内的所有包装饮用水都必须强制执行的安全标准,但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包括在GB19298—2003之内。
而另外一项标准则是《瓶装饮用天然水标准》DB33/383—2005,也就是农夫山泉标注在瓶身上的生产标准,是由浙江省质监局提出并归口的浙江省地方质量标准。
问题就出于此。需要明确的是,我国食品标准是由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两个平行体系构成的。安全标准是国家卫生部门为保护人体健康制定的,需要强制执行;而质量标准则是区分产品等级的技术标准,为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而设置的不同层次的标准。而任何质量标准都应该满足一个前提——符合安全标准。
然而,在农夫山泉应该遵循的3个标准中,关于砷、镉等五项有害物质的限量值却不一致。比如,农夫山泉执行的地标DB33/383—2005要求砷、硒含量需小于(或等于)0.05mg/L,而国标则为小于(或等于)0.01mg/L;而镉的限量,前者要求小于(或等于)0.01mg/L,后者为小于(或等于)0.005mg/L等。
“农夫山泉8年来一直执行宽松于国家安全标准的地方标准”,成为媒体对农夫山泉穷追不舍的原因。
农夫山泉认为“企业在实际执行标准过程中,参照的是比国标和地标更为严苛的企业内部标准”。
不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标准化研究所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李坤威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这样的争论没有必要,“ GB5749—2006和GB19298—2003作为国家安全(卫生)标准需要被强制执行。虽然DB33/383—2005的某些指标低于这两项标准,但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农夫山泉瓶装饮用天然水必须同时达到GB5749和GB19298所规定的卫生安全标准才能被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并出产。”
至于农夫山泉选择地标作为企业的生产标准,由于天然饮用水的国家质量标准从2008年5月征求意见至今没有出台,所以,浙江省DB33/383—2005标准是目前为止天然饮用水行业能够执行的行政级别最高的质量标准。
基于这个原因,北京创源编码研究院院长、原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工程师白阳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农夫山泉的选择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不妥之处。“按照国家消除无标生产的规定,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地方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
急需清理的标准
对于此次激烈的“标准”之争,钟睒睒言谈之间颇有一些悲情英雄的意味,“农夫山泉不是赢家。但通过这次争论,会促使政府加强管理,促进企业提升产品的品质。从长远看来,消费者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钟睒睒希望,借由这次的争论,包装饮用水行业在国家标准的理清和制定上,成为其他食品行业值得借鉴的榜样。 钟睒睒的希望得到实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放眼中国食品标准领域,由于以前的法律规定,有15个相关部门依照自己的职责不断地在发布它们自己的标准。比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等。目前,我国有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多项、行业标准2000多项、地方标准1200多项。
“数量众多不代表标准严谨完善。实际上,个别标准缺位、现有标准更新滞后、标准之间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严重才是我国食品标准的真实状态。”白阳说。
以此次农夫山泉事件为例,本来应该作为标志农夫山泉是高品质水的DB33/383—2005标准,就是因为在相应的国家安全标准已经更新的情况下没有同步更新,从而导致“产品标准给产品拖后腿”的尴尬现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食品标准清理技术组组长王竹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安全标准还在清理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卫生计生委也发出一个通知,要求地方卫生部门加快对地方标准进行一个清理。”
“在某种程度上,农夫山泉也是这个问题的受害者。”虽然浙江省质监局的官员在“标准门”事件之初,第一时间拿出2009年到2012年质监局对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的抽检结果,证明农夫山泉的水质没有任何问题,却依然没有挽回部分民众对农夫山泉瞬时崩塌的信任。
不过,农夫山泉并非完全没有责任,作为行业巨头、浙江省内唯一一家生产天然饮用水的企业,白阳认为:“农夫山泉有责任去敦促地方标准的及时更新和改进。”
在这场跨行业的混战中,企业、媒体、公众,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都或多或少地混淆了各种不同的标准。王竹天觉得,“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是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相关学科工作者应该负起的责任。消费者不需要、也没有义务去分清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标准。”
王竹天坦言,由于标准数量多,几十年积淀下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很多问题在专家层面上也不容易达成一致,需要时间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不过,他也透露,标准清理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每一个标准提出一个清理意见,如继续有效,需要合并或者废止,到今年年底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对整理后的每一条标准进行实质性的清理整合,预计在2015年年底完成。
届时,一个清晰完整的标准体系也许会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类似此次的标准之争也许不会再发生在其他食品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