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杰作出吴门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戏曲的广泛流传,民间最熟知的明代人氏莫过于风流才子唐伯虎了,其诗书画都非常了得;但一般人并不太了解他所在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是明代中后期活动于江苏、浙江太湖沿岸地区苏州、松江一带最大一支中国画流派。吴中地区山明水秀,物产丰富,经济文化发达,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此画派魁首为沈周和文徵明,他们所确立的吴门文人画风在当时完全统治了画坛,所向披靡,精品杰作不断涌现。
  吴门画派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明末董其昌题杜琼《南村别墅图册》的跋语:“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杜琼),石田先生(沈周)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陶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董其昌明确提出了“吴门画派”的名称,将沈周、文徵明为首的一批吴门画家划归为渊源于杜琼的画派。同时他认为,沈周、文徵明二人主要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主体风格属于文人画派系,指出了“吴门画派”的关键要素,并为其上溯了师承渊源。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徵明)、沈(周),则又遥接衣钵。”
  在吴门画派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沈周与文徵明无疑是两位最为重要的人物。沈周标志着吴门画派的正式崛起,而文徵明将沈周所建立的吴门画派的基础形象发扬光大,进而流行天下。在绘画上,沈周拜于杜琼门下,并聆听其师畅谈古今画风,不断摹习古人作品,从五代、两宋到元代;或浙派,或水墨写意,或金碧青绿;或文人画家,或院体画师,皆汲取精养。正因为如此,沈周从古人绘画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引发了中晚明绘画主流的转换和变革。当然,沈周绘画主要渊源于元四大家,早年热衷王蒙,中年偏好黄公望,晚年醉心吴镇,而对倪瓒画作的喜好则贯穿始终。沈周对元人的学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刻意照搬,而是在模仿中选取或概括一种表达形式,并深化、丰富为自己的基本语言,重构出一种新的视觉经验。沈周在解构古画的过程中找到发展契机,进而对形式的探求。沈周山水、人物、花鸟皆擅长,他的山水画淡雅素静,坚实雄秀,彰显出独特的“粗沈”风貌;他的花鸟画多以没骨为主,枝叶穿插自如,带有写生意味。可以说,沈周的出现,使明代画坛告别了粗犷豪放的浙派趣味和院体风格,从而走入真正意义上的明代绘画风格史进程。因此,沈周理所当然地成为界内研究明代画风的主要对象。
  沈周在吴门绘画史上的业绩功不可没,但最重要的功劳莫过于他提携和培养了接班人文徵明。文徵明把原本只在吴中地区流行的文人画风推广至全国,使吴门画派一跃成为明代中后期画坛的宗主。文徵明承家世之学,其父文林(1445—1499)与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为莫逆之交,于是吴宽授其文法诗词,李应祯授其书法,沈周授其画法。与业师沈周相比,文徵明的绘画创作呈现出一种静谧、疏朗、平和、旷达的气象,给人以冷静、敏感、含蓄的艺术感受。
  沈周通过大量的临摹来收集整理古人画作,研究、学习其形式美感,而文徵明则以一个儒者的冷静与严谨整合出一种全新的画风。文徵明的画风将淡雅清逸的文人画与精巧谨密的院体画结合,开启了后世文人画精缜细致的发展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文徵明继沈周之后,推动了吴门画派向纵深发展。
  在南京博物院,至今珍藏着明代吴门画家数百件书画作品,除明初吴门先贤作品外,基本涵盖了吴门画坛两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系统完整、脉络清晰,精品杰作极为丰富。
  江苏美术出版社力邀南京博物院,合作历经5年时间,通过南京博物院馆藏中的精品整理、鉴别,遴选出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周臣、陈淳、谢时臣、陆治、王祥、文嘉、文震亨等40位画家的115件作品,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明代吴门绘画》。这本画册以专业的文字叙述,比较完整地铺陈出了明代吴门绘画的兴衰史,为深入研究明代吴门绘画艺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画册《明代吴门绘画》涵盖横卷、立轴、册页、扇面,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有,立体地介绍了明代吴门绘画的源流,使读者对明代吴门绘画的发展与演进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帮助读者对艺术有更深的体悟。按照构筑“著录式书画藏品档案”的设想,《明代吴门绘画》的编排以作者时代为先后顺序,每件作品除简要的赏析性文字和必要的补充按语外,主要为绘画作品的介绍,包括画卷的引首、隔水、诗塘、裱边等处所有的题跋文字与鉴藏印记,对画家本人款识、他人跋文、历代鉴藏印记、笺题等均做识读,为书画研究者提供便利;同时,也是向社会提供了一部丰富的文化产品,便于公众欣赏、利用。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认识这批文物珍藏,《明代吴门绘画》还收录了专题性的文章,以便读者延伸阅读。
  这本《明代吴门绘画》展现了大量精美的绘画作品,同时将藏在历史缝隙处的故事娓娓道来,其间兼述了知性的观点和思考。
  画册出版后在学术界、绘画界、读书界获得广泛赞誉和好评。2013年9月,在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第22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评选中,《明代吴门绘画》一举夺魁,荣获金牛杯金奖。这让我们相信,打造这本大型画册,直观地向社会公众展现文物资源,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郭渊/江苏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部主任)
其他文献
程向君  1961年出生于沈阳,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并留校任教。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获“中国现代漆画展”优秀作品奖,1989年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1995年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1年获“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奖、“科学与艺术展”提名奖,2004获“美术文献学术提名展”提名奖。于1995年和
丁酉年四大博物馆推出迎春展  在古代,正是有了雄鸡黎明报晓,人们才开始了新的一天,因此鸡在古人眼里的地位很高,加上羽毛美艳、争勇好斗,自然而然成为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中重要的题材。2017年是鸡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纷纷举办了以“鸡”为主题的展览,饶有趣味,既丰富了观众的知识,也为这一年带来了吉祥、美好的祝福。  (1)凤鸣朝阳——迎丁酉鸡年馆藏文物展  展览时间:20
摘要:论述了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技术。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数据挖掘 GIS GPS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8)04-0006-02    1 物流MIS中的信息技术    1.1数据分析技术  1.1.1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也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信息技术。物流
摘要:介绍了三层G/S结构在陶器企业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 ERP软件 三层的G/S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8)03-0012-02    1 系统介绍    系统是对陶瓷企业ERP管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套陶瓷企业信息化管理的ERP系统方案,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设
姚鸣京  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师承卢沉、周思聪先生,擅长山水、人物。  1982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并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  1987年专业进修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卢沉画室。  1990年起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上海中国画院特聘画师。  在“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的
《中国美术》:您觉得画派能否打造?  王镛(以下简称王):从十几年前开始,美术界对能不能打造画派就有争议,而且争论得很激烈。一般比较正统的美术理论家都认为画派是不能打造的,是自然生成的。我的观点稍微有一点弹性,画派主要是自然生成的,但也可以打造。我参加过一些打造画派的研讨会,包括无锡主办、尚辉主持的研讨会,他们要打造一个“太湖画派”。我当时抽象地肯定说,画派虽然一般是自然生成的,但也可以人为打造,
“英特尔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Intel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旨在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10年将这个项目带入中国,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起,设立“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中国也成为在美国以外的第
[内容摘要] 174年前摄影术的诞生,迫使绘画变革;网络时代下的面对传统静态影像记录功能的质疑,使影像在转型中审视影像、揭示影像和拓展影像的疆域,静心探索影像的本质。  [关键词] 影像 非常之城 本质 钱永宁  174年前摄影术的诞生,迫使绘画变革,那时的欧洲正是印象派被学院派嘲讽不断但最终完成了绘画中色彩与造型的变革,从而使绘画去功能化并逐步回归本体;后印象派起,在心灵的呐喊、超然和诗性中走向
展览时间:2014.02.20 至 03.03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3—17号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本次展览共展出113名全国著名画家的国画作品122幅,其中个人作品113幅,合作作品9幅。这些作品形式、布局、构图、造型、色彩、风格、境界各异,蕴涵了深厚的艺术底蕴、鲜活的时代气息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从多方位、多角度描绘了临汾的过去和未来、成就与辉煌、光荣与
[编者按]  一旦你走进吕胜中的课堂,就会引起内心新鲜而强烈的求知欲。你原有的美术理论知识与他讲授的道理互相博弈,继而产生某些莫名其妙的冲突,他倡导的用“常态的眼睛”观察世界,何谓“常态”?他提倡关注所描绘对象“看不到的内在”,反对千人一面的“可怕的相似”……这一切的一切会使你不由自主地思考,对许多艺术方面固若金汤的法则和习惯产生怀疑。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艺术创作本无对错之分,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