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宗英,三十年代与周璇、上官云珠等明星光耀影坛,她主演的《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丽人行》等影片,以清新纯熟的演技和天生丽质的形象,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八十年代黄宗英“转战”文坛,写出了大量的报告文学,以火一样的激情感染了一代代的读者,成为文艺界为数不多的能演能写的“两栖”名人。前不久,笔者来到了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镇十二都村,采访了跟随黄宗英19年的贴身保姆张惠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名人黄宗英和赵丹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及其人格魅力。
张惠珍老人现年81岁,命途多舛,她出生在古代美女西施的故里,年轻时的容貌也蛮清秀可人,16岁时为生活所迫逃难到上海,先后在纱厂纺纱,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后来又到日本人开的锁厂,当上了一名制锁女工。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资本家榨干了穷人的血汗,由于透支体力劳累过度,张惠珍病倒了,狠心的资本家将体力不支两手老茧的张惠珍开除了,无奈她便告别了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回到了家乡诸暨。20岁那年,张惠珍与邻村青年喜结良缘。婚后他们有了三个儿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女儿尚在腹中,身强力壮的丈夫却暴病而亡,这突如其来的丧夫打击,令张惠珍肝肠寸断痛不欲生,那年,她才27岁。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今后这孤儿寡母日子可怎么过?张惠珍整天以泪洗面,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其境艰难可想而知,为了不让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挨饿受冻,她将孩子托付给姐姐照料,只身又来到上海,在一家文具厂摯蚬,后来厂子倒闭,走投无路的张惠珍又重返故里养儿育女,艰难度日。
一
1977年,经人介绍,张惠珍来到了黄宗英家做保姆。张惠珍可不是一般的乡下妇女,她曾念过私塾,识文断字,因此,大名鼎鼎的黄宗英她早有耳闻,年轻在上海的时候,还看过她和赵丹联袂主演的影片,印象十分深刻,没想到能来到令她敬仰的名星家里做事,她真有点受宠若惊。初次见面,张惠珍心鼓咚咚显得很紧张,而主人黄宗英却面带微笑和蔼可亲,黄宗英拉着张惠珍的手说:“欢迎你来我家,其实每天的家务活也不是很多,洗洗涮涮,买菜烧饭,再搞搞卫生,刚来你也许不习惯,过一些时候就好了。”黄宗英的亲切爽朗大方令张惠珍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一度紧张的心情也平和下来了,黄宗英给她倒了一杯热茶,不时地询问张惠珍的家里情况,末了黄宗英说:“我祖籍浙江生在北京,咱们还是老乡呐,今后就姐妹相称吧,有什么困难你就直说。”张惠珍勤劳质朴,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她话语不多,只是埋头干活儿,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个家料理好,尽量想得周全点,不让主人分心。
那时刚刚打倒撍娜税飻不久,男主人赵丹身心憔悴地从黑龙江回来了,十年浩劫,赵丹深受其害,戴高帽游街批斗,身心受到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张惠珍初次见到赵丹,这跟银幕上英俊潇洒的明星简直判若两人,只见赵丹脸色苍白瘦弱,张惠珍很心痛,她每天调样给赵丹做他爱吃的可口饭菜,她想让他尽早康复起来,重返舞台银幕。
有一天,赵丹从外面回来,将手中的小彩旗使劲往桌子上一摔,便满脸阴云坐在那生闷气,黄宗英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人不让他参加游行队伍,说他与江青“藕断丝连”,黄宗英不住地安慰赵丹:“让他们说去吧,事实胜于谣言,江青在延安时,你还没去新疆呐!”不久赵丹的冤案终于平反了,并恢复了工作。
那时黄宗英的家住在淮海中路,与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住对门,他们俩口子工作之余除了看书就是写作,一切家务琐事全交给张惠珍一个人打理,自从她来到黄宗英家里,窗明几净收拾得井井有条,黄宗英对张惠珍的工作非常满意,还经常劝她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在黄宗英的眼里主人和仆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格都是平等的,既然来家里做事,就应按家里人对待,其实,做保姆也不容易,撇家舍业的,忍受着骨肉分离之苦,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
二
1980年7月的一天,张惠珍发现赵丹气色不对,脸色蜡黄,手捂腹部一副痛苦的神情,张惠珍急忙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心想,赵丹一定是患病了,可黄宗英又不在家,这可怎么办呐!急得张惠珍在厨房团团转,赵丹一声声咳嗽震得她心直颤,她鼓足勇气来到赵丹身边,对他说:“您哪不舒服,我这就去药店给您买药!”赵丹虚弱地躺在床上说:“没什么,我只是有点胃痛。
张惠珍连衣服也顾不得换,扎着围裙急匆匆下楼走山家门,此时外面大雨滂沱,张惠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在风雨中她一路小跑去药店把药给赵丹买了回来,回到家,她浇得像刚从水里捞山来似的,赵丹吃完胃药, 见张惠珍的衣角还在滴水,便感动地说:“谢谢你,阿姨!”
从那以后,赵丹食欲越来越差,脸色也越来越苍白,黄宗英和张惠珍便陪他去华东医院住院检查。赵丹住院后,胃里倒没查山病来,可他上腹部疼痛更剧烈了,经医生进一步的检查,诊断结果,胰腺癌晚期,最多能活三个月。黄宗英一听,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阿丹命奸苦,刚刚稳定下来,又命遭不幸。”见此情景,张惠珍一边流着泪,一边安慰黄宗英,黄宗英擦干泪水,对张惠珍说:“请不要将诊断结果告诉他。”张惠珍点点头。
赵丹的病情日趋严重,病魔将他折磨得痛苦不堪骨瘦如柴,即使这样,他的精神却出奇地好,总央求医生准许他早点儿出院,因为十年浩劫, 已多年没拍电影了,他想在有生之年重返银幕。当时北影厂的汪洋请赵丹主演《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男主角祝易山,接到邀请后,赵丹兴奋异常,跃跃欲试,他恨不得立马出院,去剧组报道。然而,无情的病魔将他牢牢地按在病床上,动弹不得,黄宗英强做笑颜安慰他:“等养好病再拍也不迟,我打听过了,目前他们正在黄山修改剧本。”医生阻,妻子拦一丝不祥的预感掠过赵丹的心头,敏感的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阿英,我是不是患了绝症?”黄宗英心里一酸,把涌上来的泪水生生咽了下去,她平静了一下,笑得有些不自然:“没事的,别胡思乱想,很快会好的!”
那段时间,张惠珍每天风雨无阻去医院给赵丹送饭,千方百计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为了保证病中的赵丹每天所需的营养,她还去书店买回一本本病人食谱,照葫芦画瓢烹调各种各样的食品,送到赵丹床前。赵丹进食困难,有时只尝——小口就不吃了。一天,赵丹问张惠珍:“阿姨,之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得了不抬之症!”这时,黄宗英进来了,张惠珍借故走出病房。不久,赵丹转到北匕京医院继续治疗。1980年10月10日凌晨2点40分,人民艺术家赵丹终于落下了生命的帷幕。死时年仅66岁,噩耗传来、张惠珍悲痛不已。至今回忆起来,张惠珍仍记忆犹新:“赵先生真是一个好人呐,在家里一点大名星的架子也没有,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他们夫妇琴瑟和谐,相亲相爱,家里充满温馨幸福。
三
痛失伴侣,坚强的黄宗英没有沉寂在孤独与悲哀之中,为了排遣丧夫之痛,她一天到晚埋首书海,奋笔疾书,她想用笔来倾诉对赵丹的怀念,没想到,写来写去竟一不小心写成了作家。张惠珍说:“每天见黄宗英伏案劳形的样子,她便为她的身体担忧,黄宗英的心脏不太好,这样没日没夜地苦熬着,身体怎能受得了。那段时间,黄宗英文思泉涌,一篇篇真挚感人别只——格的散文开始见诸报端,黄宗英写完稿件有个习惯,她——般情况下不去邮局寄稿,而是让张惠珍亲自送到报社交给编辑,于是勤奋的黄宗英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张惠珍便马不停蹄奔波于《新民晚报》、《解放门报》、《文汇报》等—些报社之间,成为编辑部的常客。文章发表了,样报寄来,张惠珍同黄宗英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后来黄宗英迷上了报告文学创作,她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苦经常外山采访,一走就是卜天半个月,这个家就全交给张惠珍打理。主人不在家,张惠珍每顿饭就糊弄一下,经常咸菜就饭,虽然每次出差,黄宗英都给她留下一些生活费,但张惠珍却舍不得为门己花一分钱,经常粗茶淡饭能饱腹就成,等黄宗英回来,她便使出浑军身解数调样做黄宗英爱吃的饭菜,黄宗英总是十分关切地对她说:“张姐,我不在家时,你喜欢吃啥就买啥, 别总是糊弄门己,这对身体不好!”张惠珍却说:“我吃粗茶淡饭已经习惯了。”在同一屋檐—厂朝夕相处,黄宗英与张惠珍姐妹情谊日渐深厚,有时黄宗英情绪不好忧愁烦恼时,也愿意向张惠珍倾诉,她把张惠珍当作了“知心姐姐”。
黄宗英在写《大雁情》时,颇费心血,从春暖花开时节一直写到瑞雪纷飞的初冬,等文章脱稿了,黄宗英人也累瘦了一圈。张惠珍弄不明白,黄宗英不愁吃不愁穿,像她那么大年纪的人都含饴弄孙享清福了,可她还像苦行僧似的劳其筋骨。有时,她一边给写了一天的黄宗英按摩颈部,一边不解地问:“一天到晚累得腰酸腿疼,图个啥呀?”黄宗英笑了:“就图个活着充实,不让每一天白白度过。”
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黄宗英倾尽心血的两篇力作《大雁情》和《小木屋》,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他获奖者都是专业作家,惟有她是演员出身,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四
赵丹和前妻叶露茜有两个孩子:赵青、赵矛,后来与黄宗英结婚后,又有三个儿女,即:赵佐、赵橘、赵劲,还义务抚养了周璇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周民、周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黄宗英作为生母、继母、养母,给了每个孩子无微不至的母爱,孩子们则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一个又一个小鸟般飞离了她的身边。
赵丹去逝时,小女儿赵橘还在读大学,十年浩劫,她去黑龙江北大荒,上山下乡战天斗地,一干就十年,备尝人生的艰辛磨难。返城后凭自己勤奋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便去了美国攻读学位,后来在美国成家立业。女儿简妮出生后,因无人照料,赵橘把一岁多的女儿用飞机托运回上海,当时黄宗英四处采访,无暇顾及,只好交给张惠珍照看。
张惠珍朴素诚实,心地善良,很受赵家人的敬重与信任,黄宗英的每月工资都由张惠珍领取,而所有的生活支出花费又都通过张惠珍之手。黄宗英一门心思扑在创作上,无暇顾及其他,这样里里外外全靠张惠珍一人张罗,包括稿酬存折、保险箱的钥匙都归她保管,张惠珍俨然成了赵家的“管家婆”。每次,赵橘从美国归来,常把珠宝之类贵重的物品放在她的屋里,还经常送她一些美元。面对赵家人如此信任自己,张惠珍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尽职尽责,决不辜负赵家人的信任。为了家中的开销不会变成一本“糊涂帐”,张惠珍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家中所有开销分门别类登记入册,一清二楚。每次拿给黄宗英,她连看都不看一眼:“都是一家人吗,记什么帐啊,多麻烦!”黄宗英生性淡泊,对钱财物欲不太“感冒”,有时甚至到了粗枝大叶“糊涂”的程度。管中窥豹,黄宗英性格可见一斑。
1996年,张惠珍患上了老年白内障,回到诸暨老家。黄宗英给她寄去了2500元医疗费,手术很成功,张惠珍又重见光明,她打心眼儿里感激黄宗英。自从她回到老家后,每年黄宗英都要给她寄生活费,漫漫七载,从未间断。今年春节,黄宗英又给她寄来300元钱,老人舍不得花掉,就一直揣在贴身内衣里,没事的时候,便拿出来摆弄着,透过温暖的纸币,眼前便映现出黄宗英的音容笑貌。
而黄宗英也念念不忘陪伴多年的老保姆,每当她生病入院,就打电话让张惠珍到医院照料,黄宗英吃惯了老保姆烧的饭菜,老姐妹一见如故,亲热无比无话不谈。见到张惠珍,黄宗英的病立刻就好了一半。她便领着张惠珍做了全面的体检。张惠珍说:“见到您,我高兴着呐,体检干吗?我早点死了,也可以减轻您的负担。”黄宗英笑着说:“你为我家立下汗马功劳,晚年时就盼你身板硬朗,健康长寿。”被张惠珍一手带大的黄宗英外孙女简妮,如今已出落成婷婷玉立的青春少女,现在美国读大学,经常写信给张惠珍,念念不忘阿婆的养育之恩。
编 后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相互的了解,共同的志趣,黄宗英和冯亦代这对文坛名流相恋了,他们以惊人的勇气,冲破世俗罗网,坦然结为伉俪,黄昏恋为黄宗英的晚年涂上了温馨的色彩。那一年,黄宗英69岁,冯亦代也已经81岁,结合时,他们都已耄耋之年,是夫妻,更是伴侣,互为拐杖,携手夕阳。因为他们都属牛,黄宗英风趣地说:“今后,这两头老牛就栓在一起,颐养天年吧!”冯亦代则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日子不多了,我们要比任何时候过得更甜蜜!”我们祝黄宗英夫妇晚年幸福快乐。
张惠珍老人现年81岁,命途多舛,她出生在古代美女西施的故里,年轻时的容貌也蛮清秀可人,16岁时为生活所迫逃难到上海,先后在纱厂纺纱,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后来又到日本人开的锁厂,当上了一名制锁女工。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资本家榨干了穷人的血汗,由于透支体力劳累过度,张惠珍病倒了,狠心的资本家将体力不支两手老茧的张惠珍开除了,无奈她便告别了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回到了家乡诸暨。20岁那年,张惠珍与邻村青年喜结良缘。婚后他们有了三个儿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女儿尚在腹中,身强力壮的丈夫却暴病而亡,这突如其来的丧夫打击,令张惠珍肝肠寸断痛不欲生,那年,她才27岁。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今后这孤儿寡母日子可怎么过?张惠珍整天以泪洗面,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其境艰难可想而知,为了不让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挨饿受冻,她将孩子托付给姐姐照料,只身又来到上海,在一家文具厂摯蚬,后来厂子倒闭,走投无路的张惠珍又重返故里养儿育女,艰难度日。
一
1977年,经人介绍,张惠珍来到了黄宗英家做保姆。张惠珍可不是一般的乡下妇女,她曾念过私塾,识文断字,因此,大名鼎鼎的黄宗英她早有耳闻,年轻在上海的时候,还看过她和赵丹联袂主演的影片,印象十分深刻,没想到能来到令她敬仰的名星家里做事,她真有点受宠若惊。初次见面,张惠珍心鼓咚咚显得很紧张,而主人黄宗英却面带微笑和蔼可亲,黄宗英拉着张惠珍的手说:“欢迎你来我家,其实每天的家务活也不是很多,洗洗涮涮,买菜烧饭,再搞搞卫生,刚来你也许不习惯,过一些时候就好了。”黄宗英的亲切爽朗大方令张惠珍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一度紧张的心情也平和下来了,黄宗英给她倒了一杯热茶,不时地询问张惠珍的家里情况,末了黄宗英说:“我祖籍浙江生在北京,咱们还是老乡呐,今后就姐妹相称吧,有什么困难你就直说。”张惠珍勤劳质朴,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她话语不多,只是埋头干活儿,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个家料理好,尽量想得周全点,不让主人分心。
那时刚刚打倒撍娜税飻不久,男主人赵丹身心憔悴地从黑龙江回来了,十年浩劫,赵丹深受其害,戴高帽游街批斗,身心受到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张惠珍初次见到赵丹,这跟银幕上英俊潇洒的明星简直判若两人,只见赵丹脸色苍白瘦弱,张惠珍很心痛,她每天调样给赵丹做他爱吃的可口饭菜,她想让他尽早康复起来,重返舞台银幕。
有一天,赵丹从外面回来,将手中的小彩旗使劲往桌子上一摔,便满脸阴云坐在那生闷气,黄宗英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人不让他参加游行队伍,说他与江青“藕断丝连”,黄宗英不住地安慰赵丹:“让他们说去吧,事实胜于谣言,江青在延安时,你还没去新疆呐!”不久赵丹的冤案终于平反了,并恢复了工作。
那时黄宗英的家住在淮海中路,与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住对门,他们俩口子工作之余除了看书就是写作,一切家务琐事全交给张惠珍一个人打理,自从她来到黄宗英家里,窗明几净收拾得井井有条,黄宗英对张惠珍的工作非常满意,还经常劝她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在黄宗英的眼里主人和仆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格都是平等的,既然来家里做事,就应按家里人对待,其实,做保姆也不容易,撇家舍业的,忍受着骨肉分离之苦,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
二
1980年7月的一天,张惠珍发现赵丹气色不对,脸色蜡黄,手捂腹部一副痛苦的神情,张惠珍急忙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心想,赵丹一定是患病了,可黄宗英又不在家,这可怎么办呐!急得张惠珍在厨房团团转,赵丹一声声咳嗽震得她心直颤,她鼓足勇气来到赵丹身边,对他说:“您哪不舒服,我这就去药店给您买药!”赵丹虚弱地躺在床上说:“没什么,我只是有点胃痛。
张惠珍连衣服也顾不得换,扎着围裙急匆匆下楼走山家门,此时外面大雨滂沱,张惠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在风雨中她一路小跑去药店把药给赵丹买了回来,回到家,她浇得像刚从水里捞山来似的,赵丹吃完胃药, 见张惠珍的衣角还在滴水,便感动地说:“谢谢你,阿姨!”
从那以后,赵丹食欲越来越差,脸色也越来越苍白,黄宗英和张惠珍便陪他去华东医院住院检查。赵丹住院后,胃里倒没查山病来,可他上腹部疼痛更剧烈了,经医生进一步的检查,诊断结果,胰腺癌晚期,最多能活三个月。黄宗英一听,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阿丹命奸苦,刚刚稳定下来,又命遭不幸。”见此情景,张惠珍一边流着泪,一边安慰黄宗英,黄宗英擦干泪水,对张惠珍说:“请不要将诊断结果告诉他。”张惠珍点点头。
赵丹的病情日趋严重,病魔将他折磨得痛苦不堪骨瘦如柴,即使这样,他的精神却出奇地好,总央求医生准许他早点儿出院,因为十年浩劫, 已多年没拍电影了,他想在有生之年重返银幕。当时北影厂的汪洋请赵丹主演《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男主角祝易山,接到邀请后,赵丹兴奋异常,跃跃欲试,他恨不得立马出院,去剧组报道。然而,无情的病魔将他牢牢地按在病床上,动弹不得,黄宗英强做笑颜安慰他:“等养好病再拍也不迟,我打听过了,目前他们正在黄山修改剧本。”医生阻,妻子拦一丝不祥的预感掠过赵丹的心头,敏感的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阿英,我是不是患了绝症?”黄宗英心里一酸,把涌上来的泪水生生咽了下去,她平静了一下,笑得有些不自然:“没事的,别胡思乱想,很快会好的!”
那段时间,张惠珍每天风雨无阻去医院给赵丹送饭,千方百计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为了保证病中的赵丹每天所需的营养,她还去书店买回一本本病人食谱,照葫芦画瓢烹调各种各样的食品,送到赵丹床前。赵丹进食困难,有时只尝——小口就不吃了。一天,赵丹问张惠珍:“阿姨,之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得了不抬之症!”这时,黄宗英进来了,张惠珍借故走出病房。不久,赵丹转到北匕京医院继续治疗。1980年10月10日凌晨2点40分,人民艺术家赵丹终于落下了生命的帷幕。死时年仅66岁,噩耗传来、张惠珍悲痛不已。至今回忆起来,张惠珍仍记忆犹新:“赵先生真是一个好人呐,在家里一点大名星的架子也没有,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他们夫妇琴瑟和谐,相亲相爱,家里充满温馨幸福。
三
痛失伴侣,坚强的黄宗英没有沉寂在孤独与悲哀之中,为了排遣丧夫之痛,她一天到晚埋首书海,奋笔疾书,她想用笔来倾诉对赵丹的怀念,没想到,写来写去竟一不小心写成了作家。张惠珍说:“每天见黄宗英伏案劳形的样子,她便为她的身体担忧,黄宗英的心脏不太好,这样没日没夜地苦熬着,身体怎能受得了。那段时间,黄宗英文思泉涌,一篇篇真挚感人别只——格的散文开始见诸报端,黄宗英写完稿件有个习惯,她——般情况下不去邮局寄稿,而是让张惠珍亲自送到报社交给编辑,于是勤奋的黄宗英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张惠珍便马不停蹄奔波于《新民晚报》、《解放门报》、《文汇报》等—些报社之间,成为编辑部的常客。文章发表了,样报寄来,张惠珍同黄宗英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后来黄宗英迷上了报告文学创作,她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苦经常外山采访,一走就是卜天半个月,这个家就全交给张惠珍打理。主人不在家,张惠珍每顿饭就糊弄一下,经常咸菜就饭,虽然每次出差,黄宗英都给她留下一些生活费,但张惠珍却舍不得为门己花一分钱,经常粗茶淡饭能饱腹就成,等黄宗英回来,她便使出浑军身解数调样做黄宗英爱吃的饭菜,黄宗英总是十分关切地对她说:“张姐,我不在家时,你喜欢吃啥就买啥, 别总是糊弄门己,这对身体不好!”张惠珍却说:“我吃粗茶淡饭已经习惯了。”在同一屋檐—厂朝夕相处,黄宗英与张惠珍姐妹情谊日渐深厚,有时黄宗英情绪不好忧愁烦恼时,也愿意向张惠珍倾诉,她把张惠珍当作了“知心姐姐”。
黄宗英在写《大雁情》时,颇费心血,从春暖花开时节一直写到瑞雪纷飞的初冬,等文章脱稿了,黄宗英人也累瘦了一圈。张惠珍弄不明白,黄宗英不愁吃不愁穿,像她那么大年纪的人都含饴弄孙享清福了,可她还像苦行僧似的劳其筋骨。有时,她一边给写了一天的黄宗英按摩颈部,一边不解地问:“一天到晚累得腰酸腿疼,图个啥呀?”黄宗英笑了:“就图个活着充实,不让每一天白白度过。”
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黄宗英倾尽心血的两篇力作《大雁情》和《小木屋》,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他获奖者都是专业作家,惟有她是演员出身,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四
赵丹和前妻叶露茜有两个孩子:赵青、赵矛,后来与黄宗英结婚后,又有三个儿女,即:赵佐、赵橘、赵劲,还义务抚养了周璇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周民、周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黄宗英作为生母、继母、养母,给了每个孩子无微不至的母爱,孩子们则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一个又一个小鸟般飞离了她的身边。
赵丹去逝时,小女儿赵橘还在读大学,十年浩劫,她去黑龙江北大荒,上山下乡战天斗地,一干就十年,备尝人生的艰辛磨难。返城后凭自己勤奋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便去了美国攻读学位,后来在美国成家立业。女儿简妮出生后,因无人照料,赵橘把一岁多的女儿用飞机托运回上海,当时黄宗英四处采访,无暇顾及,只好交给张惠珍照看。
张惠珍朴素诚实,心地善良,很受赵家人的敬重与信任,黄宗英的每月工资都由张惠珍领取,而所有的生活支出花费又都通过张惠珍之手。黄宗英一门心思扑在创作上,无暇顾及其他,这样里里外外全靠张惠珍一人张罗,包括稿酬存折、保险箱的钥匙都归她保管,张惠珍俨然成了赵家的“管家婆”。每次,赵橘从美国归来,常把珠宝之类贵重的物品放在她的屋里,还经常送她一些美元。面对赵家人如此信任自己,张惠珍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尽职尽责,决不辜负赵家人的信任。为了家中的开销不会变成一本“糊涂帐”,张惠珍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家中所有开销分门别类登记入册,一清二楚。每次拿给黄宗英,她连看都不看一眼:“都是一家人吗,记什么帐啊,多麻烦!”黄宗英生性淡泊,对钱财物欲不太“感冒”,有时甚至到了粗枝大叶“糊涂”的程度。管中窥豹,黄宗英性格可见一斑。
1996年,张惠珍患上了老年白内障,回到诸暨老家。黄宗英给她寄去了2500元医疗费,手术很成功,张惠珍又重见光明,她打心眼儿里感激黄宗英。自从她回到老家后,每年黄宗英都要给她寄生活费,漫漫七载,从未间断。今年春节,黄宗英又给她寄来300元钱,老人舍不得花掉,就一直揣在贴身内衣里,没事的时候,便拿出来摆弄着,透过温暖的纸币,眼前便映现出黄宗英的音容笑貌。
而黄宗英也念念不忘陪伴多年的老保姆,每当她生病入院,就打电话让张惠珍到医院照料,黄宗英吃惯了老保姆烧的饭菜,老姐妹一见如故,亲热无比无话不谈。见到张惠珍,黄宗英的病立刻就好了一半。她便领着张惠珍做了全面的体检。张惠珍说:“见到您,我高兴着呐,体检干吗?我早点死了,也可以减轻您的负担。”黄宗英笑着说:“你为我家立下汗马功劳,晚年时就盼你身板硬朗,健康长寿。”被张惠珍一手带大的黄宗英外孙女简妮,如今已出落成婷婷玉立的青春少女,现在美国读大学,经常写信给张惠珍,念念不忘阿婆的养育之恩。
编 后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相互的了解,共同的志趣,黄宗英和冯亦代这对文坛名流相恋了,他们以惊人的勇气,冲破世俗罗网,坦然结为伉俪,黄昏恋为黄宗英的晚年涂上了温馨的色彩。那一年,黄宗英69岁,冯亦代也已经81岁,结合时,他们都已耄耋之年,是夫妻,更是伴侣,互为拐杖,携手夕阳。因为他们都属牛,黄宗英风趣地说:“今后,这两头老牛就栓在一起,颐养天年吧!”冯亦代则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日子不多了,我们要比任何时候过得更甜蜜!”我们祝黄宗英夫妇晚年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