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FD-DEM耦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岩土流固耦合问题分析,其模拟准确性与其中用于处理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拖曳力模型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拖曳力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建立了水中单颗粒沉降数值模型,模拟中考虑了3种典型拖曳力模型以及多种颗粒尺寸,将模拟得到的最终沉降速度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颗粒雷诺数(Re_p)时3种拖曳力模型(Ergun、Wen和Yu模型,Di F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FD-DEM耦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岩土流固耦合问题分析,其模拟准确性与其中用于处理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拖曳力模型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拖曳力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建立了水中单颗粒沉降数值模型,模拟中考虑了3种典型拖曳力模型以及多种颗粒尺寸,将模拟得到的最终沉降速度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颗粒雷诺数(Re_p)时3种拖曳力模型(Ergun、Wen和Yu模型,Di Felice模型,Hill和Koch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Ergun、Wen和Yu模型以及Di Fe
其他文献
目前对均质边坡稳定性受岩土体抗拉强度影响程度的看法不一,尤其是对不同坡度的边坡受抗拉强度的影响甚至有相反意见。基于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提供的考虑张拉-剪切复合破坏的Mohr-Coulomb准则,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多个典型均质边坡进行一系列数值计算,研究土体抗拉强度对不同坡度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越陡,土体抗拉强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越大;抗拉强度取值对直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变形破坏
降雨诱发黄土边坡失稳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为了研究强降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开裂特性,在陕北吴起开展了黄土陡坡现场人工模拟中雨和大雨试验,分析了坡体含水率及土压力响应,总结了边坡开裂特征、开裂模式及土工布隔离槽的工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4 h中雨条件下黄土陡坡含水率和土压力上升幅度有限,而144 h大雨条件下边坡表层形成较大厚度的临近饱和区且表层土压力增长明显;144 h大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破坏顺序为坡
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可以良好反映土的工程性质。收集全国范围内软土、黄土和红土的相关专著、科技论文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统计得出3种特殊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范围、平均值和变异系数,通过对各项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对3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发现:3种特殊土物理性质的变异系数总体较小、较为稳定,而力学性质的变异系数变化较大、离散程度较高;3种特殊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存在相关性,或呈
The LE is the low energy telescope that is carried on Insight-HXMT.It uses swept charge devices(SCDs) to detect soft X-ray photons.LEs time response is cau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CDs.With theoret
2020年12月10日4点14分,我国战略性科技先导项目"空间科学二期"的首发星——"怀柔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怀柔一号"全称"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是国际上首个专门探测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的科学卫星,有望发现新的引力波暴高能辐射现象,并取得突破性原创成果。这将有助于科学家破解中子星与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它由两颗装有25个
在地震行业中,汞的动态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地震短临检测预报中可以发挥显著作用,汞是继氡之后又一项水化学预测地震的重要前兆指标。为了加强地震监测测汞仪设备定型测试管理,保障地震行业计量单位制的统一以及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科研等的进步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检定、校准、检测数据或结果,中国地震局在安徽省地震局庐江台建设了测汞仪比测平台。
由HK基因编码的组氨酸激酶是双组分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发菜NfHK2基因的分子信息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对NfHK2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原核表达,并分析了该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NfHK2基因全长1 467 bp,NfHK2氨基酸序列中疏水性最强的是位于139的Leu,亲水性最强的是229位的Lys,共有49个磷酸化位点,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不对
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的常用方法有规范法、Kumar法和自相关函数法,确定相应阻尼比的方法有规范法、Das and Luo法、Kokusho法、Kumar法和互相关函数法,为了分析不同方法所产生差异,实现定量化对比分析,笔者以福建标准砂(粒径为0.5~1.0 mm)为研究对象,采用不排水的应力控制动三轴试验,探讨不同的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方法的差异性,并给出了不同土体条件建议选用的方法。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土体界面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粉土、粉质黏土和碎石土作为试验材料,以法向应力大小、上下土层类型、界面处理方式、动载环境、静载环境和动载作用时长等作为试验变量因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得到了土体界面土的剪力-位移本构曲线,根据曲线中的峰值抗剪强度计算出了能够反映界面土抵抗黏性破坏能力的黏结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粉土的黏结系数小于粉质黏土;界
为了揭示和掌握海域软土场地的地震动特征,给海域工程抗震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设计反应谱,更好地服务于工程抗震设计,先设计并构建了上覆有水的海域饱和软土场地的离心模型,在100g的离心环境下开展了5组振动台试验,获取了不同强度地震输入条件下海底地表处的加速度结果;再以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3种设计谱拟合标定方法对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回归,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拟合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行建筑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