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无声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允许我把它写给我“狠心”的父亲。
  光阴荏苒,往事依稀不见;时光的碎片,在脑海中点点闪闪。父亲的身影,始终没有一个定格的画面,他就这样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地陪伴在我成长的日子里。
  从儿时记事起,父亲就是我记忆中一块未曾开垦的土地,没有印迹。我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高大魁梧,我见到他应该叫“爸爸”;只知道这个在我头脑中模糊的人,会隔三差五地给我买“旺旺”大礼包;只知道当我躺进被窝里时,妈妈会和我印象中那个模糊的他打电话……
  我三岁时,被“狠心”的妈妈带在全托制幼儿园里,当我扯破嗓子哭喊着向门外冲时,阿姨像拎包一样把我“拎”回来。就这样,混混沌沌地过了三年。这三年里,每一次都只是妈妈在夕阳的余晖中接我回家,我偶尔会好奇地向她询问:“爸爸在哪?”她总是笑着说:“爸爸要给你攒上大学的钱,在外奔波。”我默默不语,什么叫“奔波”?什么是“大学”?这些抽象词语让当时的我根本无法理解。
  而后,傻傻的我上了小学。我后来才知道,那所小学是全市学生挤破脑袋都想进的,想来那是父亲“奔波”的结果。
  在小学的六年里,父亲也从未接过我。这件事被“细心”的同学发现,他们捂着肚子,笑指着说我没爸爸。对此,我心中常感到十分失落,是不是爸爸真的不爱我。每次侧头问妈妈,她总微笑着说:“爸爸给你攒上大学的钱……”从那以后,我总爱低头走路,心中的阴影,像吸了水的海绵一样,慢慢变大,而我对父亲的陌生也与日俱增。
  直到一天,我半夜起来,光着脚丫去客厅倒水,突然门响了,一束昏黄色的光射进来,映在父亲憔悴的脸上。他似乎没想到我会在这时候起来,稍稍一愣,而后轻轻走来,一股浓浓的汽油味也随之扑来。他疲倦而开心地笑着,捏了一下我瘦瘦的臉,说:“怎么不穿鞋?”我看了他一眼,没接话,低着头,转身,关上了门。我听到父亲沉重的脚步声,他走到我门前,无奈地叹了口气,声音颤颤地说:“以后记得穿鞋。”我慢慢拉上被子,试图抹去眼睛溢出的咸咸的液体。嘴角翘着,睡了。
  …………
  十八年了,那个我最应熟悉却又最陌生的亲人,始终在为了他的女儿奔波着,那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已然逝去。父亲啊,您泛白的双鬓,我常常视而不见;您伟岸的身躯,却为我撑起最温暖的避风家园。女儿对您的记忆,多半是那忙碌的身影,是那陌生的面庞,是那熟悉的刹车声与马达声。虽然我们交集不多,但您那深沉无声的爱早已植入女儿的心田;您为家庭奔波的身影也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父爱,沉甸甸,在我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悄悄保存。点评
  写父爱,内涵是很丰富的,但是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要从众多的内容中选取印象最深刻、感悟最真切、内容最充实的一个特点来表现。本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特点是父亲的“狠心”,而狠心的背后则是深沉的爱。
  本文亮点一: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先设置悬念,开篇即点出父亲的“狠心”,父亲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几不见影,却又时时存在。随着情节的推移,“狠心”的父亲对女儿的爱一层层地展开,其形象也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丰满。悬念的设置,一次次地揪着读者的心往下走,让人欲罢不能,欲舍不忍,让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文亮点二:作文没有完整的情节,但把父爱渗透在点滴的叙事中,典型而有味,但在描述的过程中,并不是干巴巴地叙述父亲是如何“狠心”,如第七段的描写方法就是丰富多彩的,有环境描写,有人物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不经意间父亲的形象就变得丰满起来。同时,借助“买旺旺大礼包”“捏我的瘦瘦的脸”等细节描写来写父亲。材料虽然寻常,但真实可信,父爱之情油然而生。结尾部分直接抒情,写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充实了“父亲的爱”。
其他文献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是的,之所以说主宰人类命运的是人类自己,而不是上帝或其他什么不可言喻的神秘力量,原因就是人类能够审视自我,认识自我,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是故,圣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放眼当下,浮躁成风,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满目都是膨胀的自我。罗曼·罗兰说过:“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一个人如
期刊
隐隐地,有私语从远处传来;静静地,他临窗而坐,闭目抿唇,神思恍惚。  第一次乡试落第,这很正常,但落在自己身上,他总觉得不可思议。聪明不如自己的同窗凭何得以高中?难道非得似他们般埋头向下,勤学苦读?不,自己怎能辜负上天独予的美好天赋,低下高昂向上、潇洒聪慧的头颅?  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稿。  那一天,幸好还是来了。那一年,他已经 27 岁了。那一刻,他忽然发现了自己书稿中的不足。顿时,七分不甘随风
期刊
有人说,你遇到的人,你走过的路,你读过的书,就是你的格局,就是你的财富。这句话,是对我与《作文周刊》从相遇到相知的——11年的最好诠释。  大海迸发惊涛骇浪,小溪泛起美丽浪花。领导的示范、团队的精神、同事的协作,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同铸就明天的辉煌。  我和孙建慧编辑认识的时间最晚。记得去年,一位老师评定高级职称着急要用报纸,我们写的稿件已经发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样报还没寄到作者手中。孙编辑自己
期刊
堂吉诃德答应一一听从店主的劝告,就照当时的安排到客店旁边的一个大院里去看守盔甲。他把盔甲一件件堆在井边水槽里,自己挎着盾牌,绰起长枪,神气十足地在水槽前面来回巡行。这时天色已渐渐昏黑。店主把这位客人的疯病告诉了所有的旅客,又讲他要看守盔甲,等待那封授骑士的典礼。大家想不到他疯得那么别致,都赶出来远远观望。只见他一会儿专心一意地来回巡行,一会儿靠着长枪站定,好半天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盔甲。夜渐深,可
期刊
近日,湖北八旬老母亲不离不弃照顾患“渐冻症”女儿37年的故事刷屏了。  1980年,15岁的向翠华突患全身关节内风湿,由于家中无钱医治,全身关节慢慢变得僵硬,肌肉萎缩,成为“渐冻人”,失去自理能力。2002年,父亲因肺癌离世。从此,向翠华和母亲李望芳相依为命。一转眼,向翠华已是52岁,而母親李望芳,更是82岁高龄了。37年,向翠华自己完全不能行动,母亲就像她的拐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果不是
期刊
吉林一考生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序言中提过,贾樟柯在《天注定》的宣传讲座上讲过,翁贝托·埃柯在《试刊号》的谈话中也讲过——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应接不暇,灾难或欣喜总被迅速地瞥见,然后很快又被新消息掩埋。  人们见过的“大场面”太多,科技发达了,人们甚至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那些不喜欢的部分,但遗忘和不见都是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是鲁迅的教导。  如今的书
期刊
[编者按]  高考作文不限文体,本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华南师大的陈妙云教授曾说:“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禁锢思维……”而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性散文忠于生活现实,以我手写我心,有利于打破封闭状态,克服思维定式,拓展写作的运思及表现空间。因此,学习记叙性散文的写作对改变高考作文文体单一的局面、提高考
期刊
易安居士傲骨铮铮:“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而我斗胆同她唱个反调:“莫为‘一流’骗。”  我知道“庭前芍药妖无格”,亦知“唯有牡丹真国色”,可我们不是没见过妖娆芍药开出锦绣、灼灼其华,也并非没见过开得破败的牡丹一片灰土色。牡丹不愧花中第一流,但若因了一流的名号而弃其真实风采于不顾,却是本末倒置。我们自是会为了这“一流”的尊号奔赴洛阳一睹“真国色”,可若见一片灰败,我们依然会嘘声而归。  
期刊
教  生:老师,我的作文总被写上这类评语:“议论分析缺少层次。”什么叫“有层次”呢?  师:目前考场上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这些议论文大多说理浅显,“多在同一平面上滑行”,写出的议论文大都是“提出论点、选择一个事例简单联系论点,然后匆匆解决问题”,缺少深入说理的层次和能力。分析道理不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无深无浅,表里不分,否则就会混淆成一片,说不清,讲不透。考生应学会深入说理,学会在前一说理
期刊
中国的大美不仅在于壮丽山河、济济雄才,更在于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一带一路”的倡议与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相承接,与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它摒弃了国际上长期的“零和博弈”思维,用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为核心思想,搭建了新的互利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