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表达诗歌主旨最活跃的因素。而动物意象作为一种具体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出现,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本文重在分析动物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的表现及其功能,探索动物意象与狄金森诗歌主旨表达的关系。进而说明,狄金森主要运用动物意象诠释她对自然的感知,表述她对自我的认知。
关键词:动物意象 狄金森诗歌 重要载体 功能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意象对于诗歌创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诗歌艺术构造的形象元件,是构成诗歌整体意境的基本单位。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擅用具体、凝练、奇特的意象,被誉为意象派先驱。作为一个极少远行的维多利亚时期的隐居诗人,狄金森所能直接观察的仅限于草地、森林、山、花朵,和极小范围的一些动物,也因此她所用的意象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些意象却非常适合表现她个人的思想和内心冲突。她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其瞬息间的思想感情融入在诗行中。
动物意象作为一种具体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出现,含义丰富,是其诗歌中自然意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狄金森的诗歌时而灵动,时而瑰丽,时而神秘。本文将尝试分析动物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的表现及其功能,探索动物意象与狄金森诗歌主旨表达的关系。
一 动物意象与狄金森对自然的认知
在狄金森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她三十多岁选择归隐生活时,父亲的花园成为了她休憩的领域,大自然成为她仅有的亲密朋友。自然不仅如母亲一样安抚着狄金森,还召唤了小生物来陪伴她,带给她欢娱或慰藉。在第348首诗里,诗人自诩“苦难国的女王”(The Queen of Calvary),正是蜜蜂、知更鸟、水仙花这些自然的造物陪伴并慰藉着孤傲、苦难中的作者。由此,狄金林的诗歌里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的意象就不足为奇了。狄金森认为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能作为自然本身的一个象征。诗人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定义自然,而动物意象则成了诠释狄金森诗歌自然主题不可或缺的元素,生动传递着诗人对自然的认知。
1 美丽生物,理想自然
首先,动物意象勾勒了狄金森精神世界中理想的自然景象。根据本文作者统计,狄金森诗歌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动物词汇是鸟(Bird-260次,Robin-40次)、蜂(Bee-109次,Bumble bee-14次)和蝴蝶(Butterfly-28)。这些词汇出现远高于其它动物词汇。由此,我们不难判断,狄金森偏爱可爱的、自由的、体型小的、会飞的动物。狄金森曾在诗中直接将朋友比作小鸟和蜜蜂,因为它们“会飞翔”和“有羽翅”。这些小巧喜人的动物配以花草,加上狄金森的奇思妙想,构建着和谐自在、妙趣横生的自然画卷。在狄金森看来,“造就一片大草原需要一朵红花草和一只蜜蜂”,她熟识蜜蜂与蝴蝶,“丛林中美丽的居民”待她都十分亲切。狄金森诗歌中有较多的蜂蝶嬉戏的欢乐景象。如“草儿要做的事儿不多/只有一方纯绿的天地/仅让蝶儿流连/专供蜂儿嬉戏”。诗中不乏作者与蜂蝶同乐的场景:“‘店主’把酩酊的蜜蜂/驱赶出毛地黄花的门庭/蝴蝶/也不再浅酌慢饮/我却要喝得更多更凶!”;“告诉我蜜蜂品啜多少杯/纵饮花露长酩酊”。与蜂蝶相伴,使作者得以逍遥自得,忘怀得失。
在狄金森的诗中,动物意象演绎着季节轮回。季节轮回在狄金森诗歌中占有一定比例。诗人描绘着四季的不同色彩、景物以及一些标志季节更替的典型动物。在狄金森的诗卷中,我们看见早春三月沾着泥浆的小狗和冬日里孤独的小鸟,我们得知当夏日即将结束,“鸟儿活跃过后”,蟋蟀“在草丛里悲声迸发”,大黄蜂“飞过太阳的那一边”。诗人以一只苍蝇的身份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信给蜜蜂,勾画出了和谐的大自然在春天里的生机与活力。可怕的苍蝇与美丽的蜜蜂共同分享着春天到来的喜悦。这封“信”中也提及了其它一些典型的动物意象——青蛙,鸟儿。狄金森打破传统人类文化中“苍蝇”贪婪、邪恶、肮脏的象征,赋予苍蝇一种新的含义,它代表了和谐与生命力。可见,即便是一个人见人恨的微小生灵在诗人的诗歌中亦获得一席之地,在狄金森眼中,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灵魂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蜜蜂对于狄金森来说,是诗意自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描写夏日景象不可或缺的意象。除前面提到的第1775首,第19首也强烈突出了自然画卷中蜜蜂这一动物意象。作者自比玫瑰,配以蜜蜂、清风与其他植物,构建了一幅动态的、清新美好的、夏日清晨的画面。而蜜蜂的衰老理所当然地象征夏日的逝去。
我们可以用狄金森的“自然是我们所见”一诗总结诗人和谐自然这一主题:
“自然”,是我们所见
山峦——午后的风光——
松鼠——日月食——野蜂
不——自然就是天堂——
“自然”,是我们所闻——
食米鸟——海洋——
蟋蟀——雷霆
不,自然就是和声(Harmony,又可译为和谐)——
‘自然’,是我们所知——
我们却无法说明——
要道出她的单纯——
我们的智慧无能——”。(668)
诗中运用了一些典型的动物意象,即松鼠,野蜂,食米鸟和蟋蟀。这些动物意象在《狄金森全集》中出现频次较高,分别为15,14,9和8。这首动物意象和其他自然景象构筑的自然诗卷,阐述了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与人类之间关系融洽、和平共处这一主题,也言明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不可知。
2 神秘生物,敬畏自然
狄金森的自然诗歌色调多变,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因时、因地、因心情而变化的,是前后矛盾、互相对立的。在日常观察中,她发现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不可逾越的疏远感:人们可以感受自然、崇敬自然,但不能揭示自然的奥秘,也不能完全融入自然。
自然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漠视态度令诗人感到既神秘又敬畏。在她的名篇“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中(328),诗人不仅刻画了自然界生物间的弱肉强食,而且强调了自然界对一切生命的生死漠不关心并泰然处之。更重要的是,诗人指出人与自然完全契合的境界永远无法达到。如“蜜蜂的喃喃声”一诗中,诗人将蜜蜂的喃喃声比喻作巫术,揭示了自然的神秘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狄金森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美丽的自然事物上,她还刻画了那些易被人忽视的、外表可怕的生物,如老鼠、苍蝇、蛇、蜘蛛、蝙蝠等,用以揭示自然的神秘、冷漠、危险。在“一个瘦长的家伙在草地”中,诗人提到了与蛇的相遇,试图与之亲近却受拒绝。“我”与“蛇”的相遇象征和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一种原始的冲突关系。自然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对人根本漠不关心。两者之间的疏离感永远无法打破。诗人对蛇的情感正表露了诗人内心深处面对“自然之谜”时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恐惧、崇敬以及困惑。在诗人的笔下,这些丑陋的生灵也深深打上诗人的情感烙印,成为具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心理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狄金森运用动物意象诠释着她对自然的复杂甚至矛盾的感情。在退隐之后,自然几乎成了她的最为亲近的朋友,但诗人眼中的自然却呈现着两张不同的面孔,或是温柔可爱美丽善良,或是暴戾善变冷酷无情。狄金森心中既有对和谐自然的诗意歌颂,也有对自然的冷漠和不可知的质疑和敬畏。也许狄金森这种矛盾情结不可避免,因为美与丑交织,弱与强共存才是完整和谐的自然。
二 动物意象与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关系
在诗歌中,意象是具体有形地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狄金森曾表示,“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所以诗人常用比喻性和描述性的意象,表现哲理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其中不乏动物意象的运用。
1 动物意象与抽象概念
狄金森常用动物隐喻阐述抽象或是复杂的概念。诗人将“一点小名声”比喻成“一场刺痛甜蜜的短暂斗争”,暗示对名声的追逐犹如追逐蜜蜂,可能享受甜蜜的战利品(蜂蜜喻指名声),但必须忍受刺痛的苦难。在第319首中有一个类似的比喻,“我们追求的天堂,像六月的蜜蜂”。诗人指出世人追逐的世俗快乐可能不过如夏日的蜜蜂一样喧闹和短暂。在第254首诗中,狄金森把希望比作“长羽毛的东西”,借“那温暖可爱的小鸟”在凶猛的风雨中被打得发愣,表明希望的美好和脆弱。
狄金森也运用动物意象探讨死亡、宗教。诗人厉声谴责上帝的不公和世事的荒唐,因为上帝对信仰虔诚的“我”和只知索取的“小鸟”持同一态度。“我”不仅虔诚地祈祷,还有“雅致”的风度和仪表,时刻关注着上帝是否在意;相比之下,小鸟却显得浮躁而缺乏教养,它不仅急躁地“顿足”,而且还高叫“给我”,迫不及待地要求得到上帝的“仁慈”。在狄金森死亡诗歌的精品之一“我听见苍蝇嗡嗡叫——当我奄奄一息——”中,苍蝇这一意象让读者难忘。卑微的苍蝇出现在叙事者弥留之际、上帝应该出现的庄严时刻。上帝不垂顾弥留之际的受难者,而一向为人不齿的苍蝇在这一刻表现出勃勃生机,讽刺了上帝的冷漠。苍蝇也暗示了诗人对永生的怀疑。
2 动物意象与复杂的人类关系
诗人以大自然为背景,借助动物意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复杂的人类关系。狄金森常用动物意象比喻男女情爱。蜂与花演绎的情人模式是比较稳定的意象组合模式。蜜蜂常以变化无常的情人形象出现。蜜蜂与花时而为甜蜜的恋人,关系融洽:“蜜蜂向花求爱,鲜花接受了他”;时而又轻率地背叛爱情,频频离婚。在第565首中,一群凶猛的雄狗追逐一头无助的母鹿,最终“排满女主角两侧”的雄狗蜂拥扑向母鹿,对其施行轮番侵害。诗人用简洁含蓄的语言,借助雄狗和母鹿的形象描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画面,影射了人类社会残忍的强暴行为(刘守兰,2006)。除了狗,狄金森还借用其它兽性动物意象展现施虐者的形象。其中描写出色的则是蜜蜂、蜘蛛和蛇。如蜜蜂残忍地摧残“盛开的红玫瑰”,并把它一口吞到肚里(1154);而纯洁的玫瑰不仅因此丧失性命,而且还遭到名誉的诋毁。狄金森生动地表现出受害者为此做出的反抗,她们用如“天鹅绒般的”柔弱的身体筑起围墙,抵御侵犯。
三 动物意象与诗人的自我认知
有些动物意象承载着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即象征诗人本身。狄金森运用一些动物意象直接表述自己的主观感知,使读者在想象世界里直观感受作者形象。狄金森将自己与一些会飞的生物作比,如蜂、鸟甚至蚊子。她曾声称“只当一只蜜蜂”,“在空气的筏子上畅游/整天里在乌有乡划行/”。诗人自比筑窝的麻雀(84),表明她的心易守着家。诗人把生性温良的知更鸟看作自己的化身(刘守兰,2006),坦言“知更鸟是我的标准调”。虽然她梦想能够如蜂和鸟一样自由飞翔,可残酷现实让她沮丧,诗人禁不住感叹她连卑微的蚊子都不如:“活得像我一样寒酸,就是蚊子也会饿死”,“我也不像蚊子享有特权飞舞”(王冰,2010)。狄金森自比作断翼的诗歌精灵,只能孤独、无助地孑孓在现实和诗歌世界之间。
结语
狄金森创造意象的技巧娴熟,其动物意象的意义之丰富恐怕难以一文尽述。来自日常生活的动物意象在狄金森的诗歌中超越了它们的世俗的形象,准确生动地传递了狄金森的诗情、诗意。本文认为狄金森的动物意象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诠释了诗人对自然的复杂甚至矛盾的认知,清晰阐述了诗中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巧妙传递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这位“苦难国的女王”,借诗歌的翅膀,与形形色色的动物朋友相伴,得以翱翔想象的天空,尽情演绎悲喜诗情。
参考文献:
[1] 毕凤珊:《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视角》,《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刘守兰:《狄金森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蒲隆:《狄金森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5] 王冰:《折翼的诗歌精灵——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矛盾情结》,《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6] 韦兰芝:《艾米莉·狄更生诗中的意象探析》,《南都学坛》,2000年第1期。
[7] 邹建军:《现代诗的意象结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
关键词:动物意象 狄金森诗歌 重要载体 功能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意象对于诗歌创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诗歌艺术构造的形象元件,是构成诗歌整体意境的基本单位。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擅用具体、凝练、奇特的意象,被誉为意象派先驱。作为一个极少远行的维多利亚时期的隐居诗人,狄金森所能直接观察的仅限于草地、森林、山、花朵,和极小范围的一些动物,也因此她所用的意象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些意象却非常适合表现她个人的思想和内心冲突。她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其瞬息间的思想感情融入在诗行中。
动物意象作为一种具体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出现,含义丰富,是其诗歌中自然意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狄金森的诗歌时而灵动,时而瑰丽,时而神秘。本文将尝试分析动物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的表现及其功能,探索动物意象与狄金森诗歌主旨表达的关系。
一 动物意象与狄金森对自然的认知
在狄金森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她三十多岁选择归隐生活时,父亲的花园成为了她休憩的领域,大自然成为她仅有的亲密朋友。自然不仅如母亲一样安抚着狄金森,还召唤了小生物来陪伴她,带给她欢娱或慰藉。在第348首诗里,诗人自诩“苦难国的女王”(The Queen of Calvary),正是蜜蜂、知更鸟、水仙花这些自然的造物陪伴并慰藉着孤傲、苦难中的作者。由此,狄金林的诗歌里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的意象就不足为奇了。狄金森认为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能作为自然本身的一个象征。诗人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定义自然,而动物意象则成了诠释狄金森诗歌自然主题不可或缺的元素,生动传递着诗人对自然的认知。
1 美丽生物,理想自然
首先,动物意象勾勒了狄金森精神世界中理想的自然景象。根据本文作者统计,狄金森诗歌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动物词汇是鸟(Bird-260次,Robin-40次)、蜂(Bee-109次,Bumble bee-14次)和蝴蝶(Butterfly-28)。这些词汇出现远高于其它动物词汇。由此,我们不难判断,狄金森偏爱可爱的、自由的、体型小的、会飞的动物。狄金森曾在诗中直接将朋友比作小鸟和蜜蜂,因为它们“会飞翔”和“有羽翅”。这些小巧喜人的动物配以花草,加上狄金森的奇思妙想,构建着和谐自在、妙趣横生的自然画卷。在狄金森看来,“造就一片大草原需要一朵红花草和一只蜜蜂”,她熟识蜜蜂与蝴蝶,“丛林中美丽的居民”待她都十分亲切。狄金森诗歌中有较多的蜂蝶嬉戏的欢乐景象。如“草儿要做的事儿不多/只有一方纯绿的天地/仅让蝶儿流连/专供蜂儿嬉戏”。诗中不乏作者与蜂蝶同乐的场景:“‘店主’把酩酊的蜜蜂/驱赶出毛地黄花的门庭/蝴蝶/也不再浅酌慢饮/我却要喝得更多更凶!”;“告诉我蜜蜂品啜多少杯/纵饮花露长酩酊”。与蜂蝶相伴,使作者得以逍遥自得,忘怀得失。
在狄金森的诗中,动物意象演绎着季节轮回。季节轮回在狄金森诗歌中占有一定比例。诗人描绘着四季的不同色彩、景物以及一些标志季节更替的典型动物。在狄金森的诗卷中,我们看见早春三月沾着泥浆的小狗和冬日里孤独的小鸟,我们得知当夏日即将结束,“鸟儿活跃过后”,蟋蟀“在草丛里悲声迸发”,大黄蜂“飞过太阳的那一边”。诗人以一只苍蝇的身份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信给蜜蜂,勾画出了和谐的大自然在春天里的生机与活力。可怕的苍蝇与美丽的蜜蜂共同分享着春天到来的喜悦。这封“信”中也提及了其它一些典型的动物意象——青蛙,鸟儿。狄金森打破传统人类文化中“苍蝇”贪婪、邪恶、肮脏的象征,赋予苍蝇一种新的含义,它代表了和谐与生命力。可见,即便是一个人见人恨的微小生灵在诗人的诗歌中亦获得一席之地,在狄金森眼中,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灵魂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蜜蜂对于狄金森来说,是诗意自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描写夏日景象不可或缺的意象。除前面提到的第1775首,第19首也强烈突出了自然画卷中蜜蜂这一动物意象。作者自比玫瑰,配以蜜蜂、清风与其他植物,构建了一幅动态的、清新美好的、夏日清晨的画面。而蜜蜂的衰老理所当然地象征夏日的逝去。
我们可以用狄金森的“自然是我们所见”一诗总结诗人和谐自然这一主题:
“自然”,是我们所见
山峦——午后的风光——
松鼠——日月食——野蜂
不——自然就是天堂——
“自然”,是我们所闻——
食米鸟——海洋——
蟋蟀——雷霆
不,自然就是和声(Harmony,又可译为和谐)——
‘自然’,是我们所知——
我们却无法说明——
要道出她的单纯——
我们的智慧无能——”。(668)
诗中运用了一些典型的动物意象,即松鼠,野蜂,食米鸟和蟋蟀。这些动物意象在《狄金森全集》中出现频次较高,分别为15,14,9和8。这首动物意象和其他自然景象构筑的自然诗卷,阐述了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与人类之间关系融洽、和平共处这一主题,也言明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不可知。
2 神秘生物,敬畏自然
狄金森的自然诗歌色调多变,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因时、因地、因心情而变化的,是前后矛盾、互相对立的。在日常观察中,她发现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不可逾越的疏远感:人们可以感受自然、崇敬自然,但不能揭示自然的奥秘,也不能完全融入自然。
自然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漠视态度令诗人感到既神秘又敬畏。在她的名篇“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中(328),诗人不仅刻画了自然界生物间的弱肉强食,而且强调了自然界对一切生命的生死漠不关心并泰然处之。更重要的是,诗人指出人与自然完全契合的境界永远无法达到。如“蜜蜂的喃喃声”一诗中,诗人将蜜蜂的喃喃声比喻作巫术,揭示了自然的神秘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狄金森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美丽的自然事物上,她还刻画了那些易被人忽视的、外表可怕的生物,如老鼠、苍蝇、蛇、蜘蛛、蝙蝠等,用以揭示自然的神秘、冷漠、危险。在“一个瘦长的家伙在草地”中,诗人提到了与蛇的相遇,试图与之亲近却受拒绝。“我”与“蛇”的相遇象征和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一种原始的冲突关系。自然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对人根本漠不关心。两者之间的疏离感永远无法打破。诗人对蛇的情感正表露了诗人内心深处面对“自然之谜”时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恐惧、崇敬以及困惑。在诗人的笔下,这些丑陋的生灵也深深打上诗人的情感烙印,成为具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心理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狄金森运用动物意象诠释着她对自然的复杂甚至矛盾的感情。在退隐之后,自然几乎成了她的最为亲近的朋友,但诗人眼中的自然却呈现着两张不同的面孔,或是温柔可爱美丽善良,或是暴戾善变冷酷无情。狄金森心中既有对和谐自然的诗意歌颂,也有对自然的冷漠和不可知的质疑和敬畏。也许狄金森这种矛盾情结不可避免,因为美与丑交织,弱与强共存才是完整和谐的自然。
二 动物意象与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关系
在诗歌中,意象是具体有形地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狄金森曾表示,“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所以诗人常用比喻性和描述性的意象,表现哲理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其中不乏动物意象的运用。
1 动物意象与抽象概念
狄金森常用动物隐喻阐述抽象或是复杂的概念。诗人将“一点小名声”比喻成“一场刺痛甜蜜的短暂斗争”,暗示对名声的追逐犹如追逐蜜蜂,可能享受甜蜜的战利品(蜂蜜喻指名声),但必须忍受刺痛的苦难。在第319首中有一个类似的比喻,“我们追求的天堂,像六月的蜜蜂”。诗人指出世人追逐的世俗快乐可能不过如夏日的蜜蜂一样喧闹和短暂。在第254首诗中,狄金森把希望比作“长羽毛的东西”,借“那温暖可爱的小鸟”在凶猛的风雨中被打得发愣,表明希望的美好和脆弱。
狄金森也运用动物意象探讨死亡、宗教。诗人厉声谴责上帝的不公和世事的荒唐,因为上帝对信仰虔诚的“我”和只知索取的“小鸟”持同一态度。“我”不仅虔诚地祈祷,还有“雅致”的风度和仪表,时刻关注着上帝是否在意;相比之下,小鸟却显得浮躁而缺乏教养,它不仅急躁地“顿足”,而且还高叫“给我”,迫不及待地要求得到上帝的“仁慈”。在狄金森死亡诗歌的精品之一“我听见苍蝇嗡嗡叫——当我奄奄一息——”中,苍蝇这一意象让读者难忘。卑微的苍蝇出现在叙事者弥留之际、上帝应该出现的庄严时刻。上帝不垂顾弥留之际的受难者,而一向为人不齿的苍蝇在这一刻表现出勃勃生机,讽刺了上帝的冷漠。苍蝇也暗示了诗人对永生的怀疑。
2 动物意象与复杂的人类关系
诗人以大自然为背景,借助动物意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复杂的人类关系。狄金森常用动物意象比喻男女情爱。蜂与花演绎的情人模式是比较稳定的意象组合模式。蜜蜂常以变化无常的情人形象出现。蜜蜂与花时而为甜蜜的恋人,关系融洽:“蜜蜂向花求爱,鲜花接受了他”;时而又轻率地背叛爱情,频频离婚。在第565首中,一群凶猛的雄狗追逐一头无助的母鹿,最终“排满女主角两侧”的雄狗蜂拥扑向母鹿,对其施行轮番侵害。诗人用简洁含蓄的语言,借助雄狗和母鹿的形象描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画面,影射了人类社会残忍的强暴行为(刘守兰,2006)。除了狗,狄金森还借用其它兽性动物意象展现施虐者的形象。其中描写出色的则是蜜蜂、蜘蛛和蛇。如蜜蜂残忍地摧残“盛开的红玫瑰”,并把它一口吞到肚里(1154);而纯洁的玫瑰不仅因此丧失性命,而且还遭到名誉的诋毁。狄金森生动地表现出受害者为此做出的反抗,她们用如“天鹅绒般的”柔弱的身体筑起围墙,抵御侵犯。
三 动物意象与诗人的自我认知
有些动物意象承载着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即象征诗人本身。狄金森运用一些动物意象直接表述自己的主观感知,使读者在想象世界里直观感受作者形象。狄金森将自己与一些会飞的生物作比,如蜂、鸟甚至蚊子。她曾声称“只当一只蜜蜂”,“在空气的筏子上畅游/整天里在乌有乡划行/”。诗人自比筑窝的麻雀(84),表明她的心易守着家。诗人把生性温良的知更鸟看作自己的化身(刘守兰,2006),坦言“知更鸟是我的标准调”。虽然她梦想能够如蜂和鸟一样自由飞翔,可残酷现实让她沮丧,诗人禁不住感叹她连卑微的蚊子都不如:“活得像我一样寒酸,就是蚊子也会饿死”,“我也不像蚊子享有特权飞舞”(王冰,2010)。狄金森自比作断翼的诗歌精灵,只能孤独、无助地孑孓在现实和诗歌世界之间。
结语
狄金森创造意象的技巧娴熟,其动物意象的意义之丰富恐怕难以一文尽述。来自日常生活的动物意象在狄金森的诗歌中超越了它们的世俗的形象,准确生动地传递了狄金森的诗情、诗意。本文认为狄金森的动物意象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诠释了诗人对自然的复杂甚至矛盾的认知,清晰阐述了诗中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巧妙传递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这位“苦难国的女王”,借诗歌的翅膀,与形形色色的动物朋友相伴,得以翱翔想象的天空,尽情演绎悲喜诗情。
参考文献:
[1] 毕凤珊:《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视角》,《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刘守兰:《狄金森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蒲隆:《狄金森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5] 王冰:《折翼的诗歌精灵——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矛盾情结》,《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6] 韦兰芝:《艾米莉·狄更生诗中的意象探析》,《南都学坛》,2000年第1期。
[7] 邹建军:《现代诗的意象结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