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新形势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要求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依据人才成长及医学教育工作规律,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作为中心,积极迎合医学领域交叉整合的趋势,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专门人才。
  1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特点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点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在于培养其应用相关知识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与医疗卫生职业领域紧密相连,他们除应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及人文科学知识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科临床技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及职业素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训练及职业素质教育等培养环节,使得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高素质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操作能力和职业思维方式。因此,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对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教育部和卫生部提出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这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着重突出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体系,重点培养医学专业研究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培养学校不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建立临床各科间以及与基础学科间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切实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汇聚、综合实力较强的办学优势,大力推进医学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资源共享,促进医学院校与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的统筹发展,提升医学教育资源利用率和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能力[1]。
  3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培养模式
  卓越医生的培养是高素质、高质量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保证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拥有一支能胜任卓越医生培养工作要求的指导教师队伍。我们要根据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特点,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相关领域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高效组合,积极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间的彼此合作与交流,不断创新和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形式。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是针对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层次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发挥学科间交叉融合以及协同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的深层次、紧密性、高水平的符合医学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教学相长,相互促进,促进相关学科的沟通与融合,为研究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培养工作环境,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卓越医生培养机制前提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积极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新需求,我们积极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推进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职业导向及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的培训,不断强化其研究生带教工作水平。
  1导师团队式培养模式的构成
  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是由专业主要负责导师、副导师和(或)协助指导教师组成的研究生指导体系。主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培养质量负主要责任,副导师则是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协助主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完成研究生指导工作。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组成应根据研究生个体具体情况来考虑团队成员的具体成员的组成结构。为保证研究生专业工作能力工作的培养,研究生指导团队成员在专业结构方面应强调以本学科专业的老师为主、以相关学科专业的老师为辅,在人员结构层次上以教授、副教授及讲师间搭配组合,在团队构成方面考虑老中青三方面的结合,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中年长者的经验优势和年轻者接受新知识快的优势[2]。
  2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组建合作模式
  校内学科导师团队培养模式。这是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的主要模式。根据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特点,这种模式的导师团队指导教师主要从二级学科层面来确定,也可以是与研究生所在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师。以主导师为核心来组织校内学科教师参与组成相对固定的导师团队,并依据教师年龄、学历、带教经验等标准形成梯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来完成本专业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我们也根据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求,从二级学科层面来安排团队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轮转培训工作,而研究生专科能力培训则由主导师所在科室团队成员来负责完成。指导教师团队成员间各司其职、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完成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校际间导师团队培养模式。这主要是利用国内外大学及医疗科研机构的临床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尤其是其他高校或医院的优秀指导教师这一重要资源,通过采取研究生交流互访、定期培训,或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授专业前沿课程或学术报告等活动,使研究生具有在不同大学、不同导师指导下的学习经历。这样不仅丰富和提高研究生的知识视野,也推动本校教师与国内其他大学或医疗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高本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生导师团队模式建设的保障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制。为保证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带教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导师团队带教工作的相关规定,对导师团队组成人数多少、导师遴选的标准、职称年龄及学历层次构成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积极倡导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加入指导团队,从而形成梯队式导师队伍结构。同时,制定完善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带教实施方式、检查考核与交流制度等,确立导师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考核聘任方式。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从整体上来把控各导师团队成员总人数以及每位导师参加的导师组数,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和能力。导师团队由主导师来整体负责协调整个导师组的工作,定期进行工作交流,落实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的指导。   (2)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学校定期组织对导师团队成员的各方面培训工作,让其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方案、考核办法、考核程序等方面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要对研究生各阶段的任务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及时掌握研究生临床工作、学习及课题研究方面情况,严格规范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学校方面也加大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阶段检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情况、科室轮转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出科考核记录、专科技能培训情况、科研工作完成情况等。如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达到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于轮转及考核工作的要求,培养记录不全或临床技能训练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则需要教研室、科室及导师进行整改,从而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质量。
  (3)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加强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也是卓越医师培养工作的中心内容。我们积极将学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求,建立和完善临床轮转考核监控指标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实现对研究生临床工作量、临床诊断能力、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3]。
  研究生导师团队按照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要求,结合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研究生临床轮转培训及专科培训方案。导师指导团队中设立研究生培养工作秘书,具体协调处理研究生临床培训各环节工作的组织和落实。每月定期召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间的培养联系工作会议,研究生报告月度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积极开展典型病例诊治进展方面的专题讨论,培养研究生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导师团队各成员也结合自身职责分工进行总结阐述,与研究生们共同商讨解决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布置落实下阶段培养计划任务。
  (4)完善科学合理的导师考核机制。为切实保障我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不断完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考核评价机制,主要从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及培养工作业绩方面给予研究生团队指导教师相应的考核评价。在研究生团队指导教师考核工作中注重将年度考核和聘任考核相结合,尤其强化导师聘后工作业绩及职责管理。为此我们对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出下列考核要求:一是所指导研究生培养质量状况的考评工作。通过对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情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率、临床科研工作情况、医德医风方面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此来反映导师团队成员的研究生带教工作成绩及不足之处。二是建立团队指导教师培养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让研究生指导团队各导师对自己过去一年来的研究生指导工作情况,尤其是毕业年级研究生指导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在各教研室研究生指导工作会议上统一汇报,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再将各成员教师的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汇总形成报告后交学院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5)建立和完善导师队伍培训和督查管理机制。我们通过研究生教学督导对各导师带教工作情况进行同行评估以及研究生网上评教反馈评价等方式,定期对导师指导团队带教情况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临床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带教工作水平等方面,从而建立和完善开放式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学校对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开展定期培训,包括专题报告、交流问答、考核评价等形式,向研究生指导教师介绍国家研究生教育教学政策的最新动向、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新规定新要求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规范要求等方面的情况,加强导师与学校以及导师间的相互交流,倡导好的教学方法方式,提供研究生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好建议,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流程,增强导师群体的政策敏锐度和业务能力。
  三导师团队带教模式的意义
  我校根据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新的培养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对研究生的医德医风和学风教育,课程设置紧密贴合临床实际应用,以职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积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加强与国际、国内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医学职业精神和临床工作能力。
  通过构建实施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研究生在临床技能掌握水平、临床思维及临床科研工作方面相对传统导师指导模式明显提高。临床技能考核情况、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档次及数量水平以及学生就业率方面都取得长足地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教学模式较传统培养模式有优势: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研究生。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学术背景、学历层次及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互补性,能给予研究生更高效、更全面的指导;导师团队中的主、副导师及协助指导老师可给予研究生更宽广的临床实践训练及科研工作平台。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创新思维意识,强化研究生临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更加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特点及要求,更好地按照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要求培养医疗机构所需要的临床高层次专门人才;使研究生个性差异得到体现,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导师团队培养模式能使研究生培养工作更具针对性,实现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临床科学研究、医德医风培养及个人思想生活方面能有专人负责给予指导;研究生导师团队带教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各成员导师的积极性,实现对研究生更全面地指导,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4]。校内外研究生指导教师也可通过导师团队培养模式这一平台,促进彼此间临床工作及学术方面的交流,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了研究生指导工作水平;通过这种学科之间的合作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科间师资和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导师在临床研究方向的延伸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取更有利的平台,从而不断提升学科科研水平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通过实施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一方面实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具有研究生带教经验的优秀年轻教师。通过把优秀年轻教师吸纳到研究生导师团队中,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各学科专家交流,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增长实践经验,加快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通过参与研究生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工作,积累带教经验,弥补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我们建设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层次合理、凝聚力强的导师队伍打下扎实的基础。
  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相对单一导师带教模式来说具有诸多优势,但对于这一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其中对于研究生导师团队各成员导师间的责权划分机制、团队成员的评价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等问题还需去不断完善。针对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如何更好接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求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如何更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带教工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
  [2]孙政荣.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制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1):87-89.
  [3]周欣,张志毅,倪超.医学院校以导师组模式培养研究生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07-108.
  [4]张俊.导师组织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推广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100-102.
其他文献
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摇篮,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响应号召,十分重视学生党团建设,更务实求新,在理论与实践上成果颇丰,提出并实行如电子党校、流动党员之家、网络支部大会、学生党员辅导员助理制等,都是适应新时期、新需求的创新之举。  但是,真正要将学生党团建设做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各级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关系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安徽新华学院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
期刊
世界银行连续几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于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虽然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但是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国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能跟上社会需求的发展,双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一当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滞后,课堂缺乏互动  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落后于社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实际需要。大部分的课堂
期刊
面对新兴的科学技术,不能否认的现象是科学家的努力,最终都是在企业家无时无刻拼命赚钱的原始愿望推动下才成为现实。一项新技术,总是难逃成为谋利工具的命运,但世界,也就是这样进步的。  今天我们在读着那些述说过往的文章时,一旁的老照片,总会吸引我们细细端详,而当年摄影师的呆板构图、用光,我们都不会计较。因为我们知道,从自带胶卷暗盒的柯达相机问世算起才不过70年,能用镜头记录历史的,都非凡人。但自从数码相
期刊
中国梦是要把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变成亿万人民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并以“梦”的亲切与质朴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美丽的明天而奋斗。中国梦可以转化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把中国梦融入“概论”课程,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
期刊
为了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下面简称“概论课”)的教学效果,除了吃透具体的教学内容外,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也不断创新和尝试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课题型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现实焦点热点和学生疑点难点,通过设计选题、选定课题、制定计划、调查研讨、成果交流、总结评比等教学环节,既有效发挥了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综合教学平台的合
期刊
早在2001年,我国师范教育的理念开始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的“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向“专业教育、入职辅导、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体系转变。[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项针对农村学校师资脱岗培训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培训计划,是教师教育“一举两得”的好办法。2010年海南省琼州学院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的师
期刊
文化是高校得以生存的“元气”,向前发展的“底气”,也是新办院校立足并后来居上的灵魂和关键。当前,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而在创设环境、建立制度、探索载体的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种特色独具、历久弥新的创业文化,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内涵。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下称Z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Z学院创业教育的背景、途径及成果  1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土壤  
期刊
一  教学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建设项目对于全校教学改革具有引领、示范和带动的重要功能,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各高校通过实施“校-省-国家”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不断推进各类本科教学项目建设,追求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可喜成
期刊
近年来,公安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国各省市的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除极少数外,都已经升格为公安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公安本科教育的重头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合格的本科院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