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识字教学课例及点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dou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评:北京教育学院(100000)
  执教: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 李 雪
  日字经常见,
  用它表示时间。
  早晨、中午和傍晚,
  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是北京21世纪教材一年级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儿歌体裁,篇幅虽然短小,但可开掘的内涵极为丰富。李雪老师执教该课在全国第六届字理识字研讨会上,获评优课一等奖。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太阳人手,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感受时间的变化,引导孩子懂得珍惜时间。教学中教师注意把课文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努力实践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识字方法上,教师抓住儿歌中带有“日”字旁的字分类学习,力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播放时钟走动时的“滴答”声,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 “你们听,谁踏着急促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学生很快判断出——“钟表”——“时间”。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打开书,朗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在“滴答”声中一分一秒地流逝着。
  师:那么,古人在没有钟表时通过什么判断时间?
  生:在一个瓶子里,放上水,让水一滴滴地往下漏,水漏出去多少,就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
  生:日晷。日晷就是一个大圆盘,上面写着一些“早晨”、“中午”、“晚上”什么的,中间插一根铁棍,看太阳的影子就能知道时间。
  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知道“日晷”,还能基本正确地说出“日晷”的原理,真是不能低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顺势调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思考。
  师:如果在野外,没有日晷,古人靠什么判断时间呢?
  生:靠太阳判断时间。
  学生的回答非常自信。
  师:对!通过太阳判断时间是最古朴、最简便的办法。日晷就是根据太阳在不同的位置映出的不同方位、不同长短的影子来确定时间的。
  这时教师及时演示课件,不失时机地引导:“古人根据太阳的形状画了一个字,‘ ’(甲骨文),这就是最早的“日”字,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日’字。”
  孩子们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课件“日”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从他们兴奋的目光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有了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汉字的兴趣,于是进一步引导:
  “请你观察屏幕上课文中变红的字有什么特点?”(在本文中,变红的字用下划线标出):
  日字经常见, 用它表示时间。
  里屋、中午和傍晚,
  昨天、今天和明天。
  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浓,很快发现课文中变红的字都带“日”字旁。
  师:这么多带“日”字旁的字,课文中是怎么用语言描述的?
  生:“日”字经常见,用它表示时间。
  师:读读课文中变红的字和它们所组的词语,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带“日”字旁的字和太阳、时间有关系。
  
  2.学习“明”、“间”、“时”三个会意字
  
  (看图猜字)
  师:画面上有一幅图,谁能猜猜这是个什么字?
  生:日月在一起,是光明的“明”。
  师:是啊,日和月在一起,日月同辉非常明亮。
  生:日月在一起,也是明天的“明”。
  师:说得很对,太阳落下去,月亮升起来,我们将要送走今天,迎来明天。在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字,生成一个新的意思,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师:谁能用光明的“明”组个词?
  生:明亮
  生:明白
  师:看看这幅图,再来猜一猜是个什么字。
  生:门里有个太阳是“间”。
  生:时间的“间”。
  师:打开房门,太阳正当头,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呀?
  生:中午。
  师:我们如果把门关上,阳光从门缝透进来,就是“间”,间隙的“间”。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时间的“时”,谁能说说“时”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时间的“时”是由一个“日”和一个“寸”组成的。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一定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古语。“寸”是我国古时最小的长度单位。“日”和“寸”在一起,表示时间是一寸一寸移动的,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
  通过这组会意字的学习,教师不但引导孩子们科学地识记汉字,而且引导孩子们发现每个小小的汉字中藏着的秘密和道理。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识字还应通过字与词、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引导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于是在学习会意字的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抢答游戏。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抢答游戏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第一个问题,课文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表示时间的词?
  生:早晨、中午和傍晚。
  生:昨天、今天和明天。
  师:真聪明!第二道抢答题是:昨天的前一天叫什么?
  生:前天。
  师:前天再前边的一天呢?
  生:大前天。
  师: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是早
  晨,太阳在头顶的时候呢?
  生:中午。
  师:那么早晨和中午之间这段时间叫什么?
  生:上午。
  师:中午和傍晚之间这段时间呢?
  生:下午。
  师:你能说出大屏幕上三幅图的时间吗?怎么看出来的?小组议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争相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早晨、中午和傍晚是一天的三个时间段。从日升到日落,一天一天,时间像流水一样,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淌过,昨天已经一去不回,今天也会匆匆而过,明天正阔步走来。
  师:现在看第三道题,打开你们手中的纸口袋,口袋中有很多写着时间的词语,请你们小组合作讨论,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下面的时间排排序。
  (纸口袋中的卡片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秒、分、时、天、星期、月、年、世纪。)
  学生共分了六个组,五个组排序完全正确。
  师:下面我们看看一分钟能写几个字,注意要字迹工整。
  学生抓紧时间写字。
  师:一分钟还能做什么?
  生:我一分钟能做20道口算题。
  生:我一分钟能跳绳50下。
  师:是啊,一分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老师查了一些资料,读给你们听听。
  一分钟核潜艇可以前进700米,地球绕太阳可以前进1000英里;一分钟全世界有250万人寄信,100万人旅游,5000个婴儿出生
  师:通过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
  生:一分钟很短很短,可是如果你抓得紧,就可以做很多的事。   生: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时间就是生命。
  师:同学们的感悟非常深刻。是啊,时间非常宝贵,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
  点评:
  此课进行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探索,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更多地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策略,创设具有渗透力、亲和力、影响力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交流,把知识的获得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蕴含于学习过程中;通过探寻知识形成发展的轨迹,在判断、讨论、品味、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实现科学道理与生活感悟的整合,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时间与太阳(日字)的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时钟走动时的“滴答”声,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
  
  ①“你们听,谁踏着急促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学生在听、读、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在“滴答”声中一分一秒地行进着的。
  ②“那么,在古人没有钟表时通过什么判断时间?”
  教师的第二个问题,直逼课文的主旨。新课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倡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学习的有利条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③“如果在野外,没有日晷,古人靠什么判断时间呢?”
  教师不失时机地将自然生活中的太阳引向汉字“日”。
  
  2.开掘生活的外延与汉字的内涵。学习和“日“有关的会意字——“间”、“明”、“时”。
  
  ①“从课文变红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怎么描述?”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问题,导向性鲜明。多媒体课件成功地发挥了提示辅助作用,学生迅速发现了变红的汉字中都有“日”。
  第二个问题既巧妙地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发现集中概括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第一句的理解,又暗示出我们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太阳和时间,在汉字中和日有关的字就必然很多。
  ②猜字游戏设计恰当,教法鲜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明”与“间”这两个会意字,是通过猜字谜的方式学习的,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触发了学生的认知灵感。
  ③教师的点拨与提升有独到之处。
  “时”字的点拨有新意。
  “时”的繁体字是“時”,从日寺声,简化后,声符的示音作用消失,教师巧妙地用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与字形对照,又调动前面学生谈到的古人用日晷记时的知识,形象地描述时光是一寸一寸移动的,引导学生用会意的方法识记“时间”的“时”字。教师的这一创意,既不违背汉字的科学理据,又提供给学生形象直观的记忆线索,受到了听课专家的好评。
  “明”字的提升有内涵。
  在学生猜出了字谜“明”之后,教师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小结:“太阳落下去,月亮升起来,我们将要踏踏实实地送走今天,满怀希望地迎来明天。”小结既讲清了日月会意为“明”的道理,又昭示学生要珍惜时间,有价值地度过每一天。
  
  3.寓教于乐,拓展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文本,但并不拘泥于文本,设计了两次抢答比赛和多次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整合已有知识。
  ①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顺序及表达方式。
  梳理“大前天——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的顺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汉语的表达习惯与时间顺序的表述。
  ②引导学生认识和正确表达一天中的不同时段。
  梳理“早晨——上午——中午一下午——傍晚”的顺序,使学生感受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及其表达方式。
  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并有序地排列时间单位。
  梳 理“秽——分——时——日——月——年——世纪”的关系,感受时间的长短及其相互关系。
  ④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感悟时间的存在和宝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能做的事来启发学生关注时间,关注效率。
其他文献
由于纳米粒子粒径小 ,表面分散率高 ,对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纳米粒子粒径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40 0— 75 0nm) ,具有透过作用 ,从而保证纳米
安装工程渗漏水问题是建筑工程的主要通病之一。有关资料表明,一般住宅中有近85%的卫生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地渗漏水,就是档次较高的宾馆、招待所也时有发生。安装工程渗漏与土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教材与学科相比逻辑性强,比较严密、精确,因此,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a 就是 a)前后一贯的(不相矛盾的)、有条有理的(循序渐进的)、有根据的(理由充分的)思维。在逻辑思维过程中,要用到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和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培养小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在读中悟理是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注 The “pots and cans”
如果建筑物要加上必要的防火设施,将会对建筑设计产生令人意想不到和难以承受的影响。在 Swanlea,托马斯设计了一整套建筑系统,由两个楼梯连接不同的建筑平面。特别是 Colt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对于教育教学内容涉猎范围广、更新变化快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为广大教师所重视,新课程的有效
一、工程概况 恒基中心位于北京火车站站前东侧。该工程总建筑面积26万m~2,南北长275.36m,东西宽109.97m,工程占地3万多m~2。地下三层,深约16m,地下室总防水施工面积约6万m~
本文着重介绍根据实测的滚轮凸轮升程表建立凸轮理论廓线拟合方程的方法,解析凸轮廓线主要特性参数的目的和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两个实例的计算结果。最后,介绍了一种根据实测
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摒弃了片面追求写字数量的机械重复。有的低年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生字无论多与少,一律要求学生一个生字抄写几行。在实际中,学生连续写同样的字,写多了
一、前言利用发动机排气中一部分可用能量来产生机械功的涡轮叫“动力涡轮”。它是一种独立的包括涡轮本身及齿轮机构在内的紧凑装置。动力涡轮怎样布置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