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是如何骗人的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形色色的“算命”看似玄乎,其实手法不外乎几大类:“热读法(Hotreading)”“暖读法(Warmreading)”“冷读法(Coldreading)”。
  所谓“热读法”,指预先打探对方某些个人信息,比如偷听到其他人的相关对话,派同伙假装推销员登门踩点,假装成“神算”所得,令蒙在鼓里的对方五体投地。热读法常见于主动出击的诈骗,对于定点摆摊的算命先生或在媒体上开设专栏的占星师,则属“可遇而不可求”。
  所谓“暖读法”,是指利用“佛瑞效应(Forereffect)”,通过一些模糊笼统、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套路化陈述来忽悠对方。心理学家贝特拉姆·佛瑞(BertramForer)发现,人们极易受到诱导,把那些模糊、笼统、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描述当成是对自己量身定制的、独一无二的描述。比如“你时不时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绝大多数人都曾在人生某些时候严重怀疑过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所以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你小时候曾发生过一次与水有关的倒霉事”(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发生过,可能是被开水烫
  到,可能是游泳呛了几口水,也可能只是房顶漏雨打湿了作业本,反正细节由你“脑补”,努力回想的话总能找到对得上号的经历),诸如此类。
  在其实验中,佛瑞先假装让学生做一份性格调查问卷,一周后给每个人发放“根据其回答总结出的”性格描述,再让学生按从0(非常不准确)到5(非常准确)给描述的准确性打分。学生们给出的平均分是高得惊人的4.26,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收到了对自己性格非常贴切的描述。然而事实上,他们收到的性格描述一模一样,都是预先写好的如下段落:
  1.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和仰慕你。
  2.你有自我批评的倾向。
  3.你身上有着尚未充分利用的巨大潜力。
  4.你的性格之中有一些弱点,但一般来说你能够扬长避短。
  5.你表面上自律自控,内心却焦虑不安。
  6.你时不时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
  7.你向往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多样性,当受到约束与限制时会变得不满。
  8.你以能够独立思考为荣,若别人的说法缺乏令人满意的证明便不接受。
  9.你觉得对别人太过坦诚地剖白自我并不明智。
  10.你有些时候外向开朗、乐于社交,另一些时候内向矜持、不事张扬。
  11.你的有些愿景可能不太现实。
  12.安全感是你人生的一大目标。
  佛瑞效应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但要成功利用这种效应骗人,还需要几个重要的辅助条件。比如“提问”个人信息时要越详细越好,以便让被问者产生“根据这么详细的个人信息占卜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具体到我个人”的错觉。
  在此过程中,骗子还特别擅长使用所谓的“虹式话术(Rainbowruse)”,即一句话里把正反两方面的可能性都覆盖到,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你有些时候外向开朗、樂于社交,另一些时候内向矜持、不事张扬”,“你在不少时候挺安静内敛的,但是一旦真正活跃起来的话,你也不介意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你的性格之中有一些弱点,但一般来说你能够扬长避短”,“你其实是一个很为别人着想的人,但是如果有人辜负了你的信任,你也会怒火中烧”……
  对于星相专栏写手等“隔空把脉”者来说,“暖读法”是其最主要的伎俩。至于当街摆摊看相的算命先生或驻店接待登门顾客的占星师、通灵师、塔罗牌师们,由于需要和顾客面对面互动,因此必须从“暖读法”进阶到“冷读法”,方能让顾客深信不疑。
  所谓“冷读法”,即先给出一些试探性的问题和模糊笼统的陈述,根据对方回应的内容,并观察其口音、用词、表情、身体动作、衣着、职业习惯等特征,一步步调整判断、收紧圈套。比如假设现在命理师先对你说:“根据你的命盘来看,你家里至少有一位男性长辈的心脏不太好。”(心脏病是常见疾病,根据美国心脏协会调查,40~59岁男性患病率为6.3%,60~79岁男性患病率为19.9%,所以“家里有一位男性长辈”得心脏病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心脏不太好”又是比心脏病更为笼统的描述。)
  你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恍然大悟道:“对啊!我的大伯前些年老喊胸口闷。但这几年我们两家闹翻,没再来往,也不知道他情况怎么样了。唉,那回我爸跟他在电话里吵得可厉害了……怎么,我的命盘里连这个都包括了?”——从你这段回答中,命理师除了知道你大伯有心脏病外,还一并得知你们两家闹翻、推测出你父亲的健康状况可能比较好(否则你应该先想到他),推测出你很有可能对人比较缺乏防备(所以会把两家闹翻的细节和盘托出),诸如此类。
  当然,即便命理师最初抛出的问题和陈述已经非常模糊笼统,也总有说不中的时候。所以“冷读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乱枪打鸟”,短时间从不同角度抛出许多笼统的说法,顾客有反应的就深入挖掘;顾客没有反应或指出错误的就轻轻带过。
  除此之外,由于“冷读法”要求使用者能观察到对方肢体语言、口音、衣着等细节,并根据这些细节推测其性格、籍贯、教育背景、职业等情况,因此一个“成功”的算命先生往往需要“阅人无数”,积累起对人心的敏锐洞察与充分的社会经验,方能百骗不殆。
  (作者系美国耶鲁大学国际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一  我虽然在1980年代读大学期间就听过江先生的讲座,但真正和他认识还是在1990年上研究生之后。研究生期间我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会主席,多次为研究生会的工作去他家里。他那时就住在校门外一个普通小区里,经常骑自行车在校园里经过。记得第一次去江先生家,他正在看足球,这多少有点让我失望,因为我是一个足球盲,而且当时他在学生眼中就是正义的化身,像他这样的人物应当日理万机才对呀,怎么会这么悠闲呢?
期刊
坚守志业  《同舟共进》:大学是许多高三学子既期待又感到陌生的地方,许多高三学子在进入大学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两位当年求学时的心情和状态是怎样的,现在的发展符合当年的规划吗?  陈金龙:我是1981年上大学,当时全国的招生规模是27万,包括中专、大专,所以当时能上大学很不容易。我上的是湖南师范大学。当时想,只要能考上,跳出农村,甚至是只要能吃上“国家粮”,就是最大的幸运。当年最迫切的心情就是要改变
期刊
中國文物如满天星斗,从青铜器到玉器,从书法到绘画,从瓷器到家具,从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到平凡普通的生活用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物最终汇成一幅多彩壮丽的山河画卷,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璀璨至今。  文物能让后人一窥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为理解文明演进提供可靠的线索。然而,过去,于大众而言,博物馆里的文物总是高冷的、神秘的、遥远的,它们静止不动,沉默无语,使人知其然,而难知其所以然。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
期刊
于无声处发掘中华文明起源  《同舟共进》:您在北大学习时,为何会选择“新石器时代考古”作为研究方向?  魏峻:当时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跟我本科阶段的田野实习有关,考古专业有半年的田野实习,就是让我们外出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验,比如考古探方怎么发掘,所获遗物怎么处理,怎么系统记录、分析,并整理形成报告等。北京大学的考古实习往往是新石器和商周两个阶段考古隔年轮换。我参加的那年正好是新石
期刊
潮汕工夫茶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是传承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汉民族饮茶方式之一。潮汕工夫茶源自明代瀹饮法,逐渐演化发展出独特的茶具、茶叶和饮茶程式,处处可见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人的生命智慧。  工夫茶源,由闽入潮  起初,“工夫茶”指的是武夷岩茶当中的上等茶叶。武夷山所产的茶叶,长在岩石间的称为岩茶,长在河溪边的称为洲茶。清前期,人们将最好的岩茶称为工夫茶。这种工夫茶品质绝佳,数量绝少。数量少,则
期刊
抗战爆发不久北平沦陷,当时在北大教书的梁实秋只身南下奔赴国难,后应老同事、教育部次长张道藩之邀,担任教育部教科书编委会中小学教科组主任。梁实秋所在的编委会设在重庆北碚,这座安静的小城前临嘉陵江碧波,后依缙云山秀麓,景色秀丽可人,素有“重庆后花园”之说。当时的北碚,国民政府机关、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和文艺团体云集,梁实秋、梁漱溟、林语堂、老舍等文化名流荟萃,为这座小城播下了文化的种子。  雅舍是梁实秋
期刊
【世家名门之后】  谭祖任,字瑑青,广东南海人。幼承家学,擅词章书法,富收藏,精鉴赏。曾任清邮传部员外郎、民国后曾任议员。是饮馔专家,“谭家菜”创始人。  谭氏为广东南海望族。谭球青祖父谭莹,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化州训导,升琼州府学教授。谭莹长于骈文,曾助友人伍重曜刻《岭南遗书》《粤雅堂丛书》《乐志堂集》,在搜罗传承岭南文化方面功不可没,誉满岭海。谭球青的父亲谭宗浚,是谭莹第三子,少
期刊
作为一个讲军史课的军校老师,我常遇到一些人把网上看来的各种千奇百怪的观点视为圭臬,并以权威的态度来询问我,比如关于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唉,不是美国人都宣布胜利了,说31团并没打光,陆战一师完成伟大的撤退了吗?”突然遭此棒喝,惊得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其言下之意,过去说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胜利其实是个败战。于是我将自己追访长津湖战役的若干历史碎片拼在一起,想“用历史说话”“用史实说话”,看是否有助于
期刊
买办之始  谈及近代中国贸易史,“买办”无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百余年后,尚不能盖棺论定。有人认为,这些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啻“中国与西方的桥梁”;也有看法认为他们只是些替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活动的代理人:激愤者如章太炎,干脆斥之为“白人之外嬖”。  其实,买办这个行当在鸦片战争前就已出现。不过在当时,他们的地位并不显赫。依照1832年瑞典人龙思泰在《早期澳门史》一书中的说法,“一个人
期刊
新科技浪潮席卷人类社会,作为知识与文明的传承者,教育推动了技术进步,同时也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快速重构。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机器逐渐取代人的工作,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或将被颠覆。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引入教学,也将改写课堂教育的面貌。  学什么、怎么学,才能迎向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必须思索人才培养的应对之道。教育如果墨守成规,影响的不仅是人才的竞争力,而且是最根本的人类价值。大机器时代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机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