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密度互作对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源 :甘肃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晋西生态区连作地春播红小豆栽培技术,以红小豆新品种汾小豆2号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5个密度(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连作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下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株高呈增加趋势,而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均呈减少趋势,荚长和荚宽变化不大且没有规律.随着播期推迟,红小豆株高、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和荚长均以5月29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同播期下,随着密度增加红小豆产量构成因素除5月14日播种处理的百粒重外,其余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降低趋势.红小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均以5月2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且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处理.各作用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F=2.304)>播期(F=0.93)>密度(F=0.51).利用播期X1、密度X2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Y=16575.6X1-74.9X2-1504.1X12-1.6X22+26.4X1X2-45229.6(R2=0.7665),得出连作最佳播期、密度组合,即播期为5月19日、种植密度为14.3万株/hm2时,红小豆产量最高,为1362.52 kg/hm2.
其他文献
陇中6号为2007年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以9767-1-1-3为受体,外源米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回交,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在2016—2018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468.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20%;在2018—2019年度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666.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
为筛选出适宜平凉市种植的荞麦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对引进的10个荞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品种云荞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901.75 kg/hm2;苦荞品种平荞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2266.80 kg/hm2;甜荞品种定甜荞1号折合产量居供试甜荞品种的第1位,为1930.05 kg/hm2.以上3个荞麦品种可在平凉地区示范推广,云荞2号可作为主推品种.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的安全储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寻求更安全简便的种子储藏方式,延长种子寿命以提高商用价值,促进农业发展,尝试以低温冷藏方式储藏种子,以杂交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从控制入库种子含水量(15.0%、13.0%、12.0%、11.0%、10.0%)、包装方式(编织袋包装和铝箔袋密封包装)和储藏环境(A:温度4℃、相对湿度40%低温种子库;B:温度8℃、相对湿度50%低温种子库;C:温度13℃、相对湿度55%低温种子库)等方面进行设置处理,储藏期间定期抽样检测种子的含水量和发芽率,观察
对桂热芒3号在百色右江河谷流域和驮娘江流域建立区域试种点,观察了品种的适应性、结果性状及品质等.研究结果表明,桂热芒3号成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嫁接苗种植第3年即进入丰产期,5年连续观测期内产量均在1200 kg以上,体现了早结丰产稳产的性状;高接换种试验结果也表明该品种在西林县驮娘江流域栽植综合表现力更为良好,更适宜在较高海拔的山地推广种植.
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职能出发,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及目标,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其在科技助力天水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保障粮食安全,为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持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农业大市;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应用,促进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建议.
为了探讨种子适宜的安全储藏条件,延长种子寿命提高种用价值并为种子储藏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加温干燥至15.0%、13.0%、12.0%、11.0%、10.0%共5个不同含水量档次的玉米种子储藏试样,采用编织袋包装、铝箔袋密封包装2种包装类型,种子分别储藏于三种条件:温度13℃、相对湿度55%,温度8℃、相对湿度50%,温度4℃、相对湿度40%的低温种子库内,每储藏6个月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种子的含水量和发芽率一次.结果表明,温度13℃、相对湿度55%低温种子库内玉米种子的平衡含水量为1
为了了解不同生物有机肥底施处理对设施黄瓜生长、品质、产量以及抑病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黄瓜田间种植的方法,设计不同浓度生物有机肥底施处理,通过测定黄瓜田间生长、品质和产量等指标,以及植株叶片霜霉病发病和100 g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筛选最佳生物有机肥底施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物有机肥能够促进黄瓜田间生长,提升品质,增加产量,其中,360 kg/667m2处理的最大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比CK增加了8.26%和5.79%,与CK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生物有机肥底施处理降低了黄瓜植株叶片霜霉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A1基因(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1)是一类对DNA转录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为探究HMGA1基因在绵羊体内的功能,对该基因及其编码产物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绵羊HMGA1基因编码152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443H759N151O151S1,分子质量为10.64835 kDa,等电点pI为10.31.绵羊HMGA1蛋白为不稳定蛋白、亲水性蛋白、非分泌蛋白且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主要存在于
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探究其发展规律和驱动机制,运用SPSS等软件对天水市麦积区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信息熵、单一土地动态度对麦积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麦积区2021—2026的信息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麦积区土地利用类型时间变化具有不均衡性,但已呈现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单一土地动态度来看,居民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均为正向变化,其中交通设施用地变化最为明显,水利设施变化幅度最小.其他用地类型均为负向变化,林地变化最小.依
为筛选出适合北海地区春茬大棚种植的甜瓜栽培品种,以12个黄皮类型的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对象,对其生育期情况、果实性状和品质等方面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7-26、桂蜜12、都蜜橙1号、农友金香玉、北甜1号表现优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