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陡转,令文章尺水兴波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似看山不喜平”、“凤头、猪肚、豹尾”,这些写文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强调了文章应曲径通幽、回环往复,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文章写得有波澜,行文起伏变化,才能打破平淡,让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从而吸引读者。那么写作文时应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
  “蓄势陡转”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蓄势陡转”,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记叙文写作。
  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就是“蓄势陡转”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便是“蓄势”。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残酷杀害革命者充满愤恨。这是“陡转”。通过这“一蓄一陡”,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契诃夫在《我这样写小说》中写道:“我以为运用突转法最重要的并不是外部事件的突转,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转化(包括向相反方向突然转化)。如果只有外部事件的突转,哪怕是反复的突转,也只能吸引读者于一时,而不能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对一个在艺术上追求创造的作家来说,人物内心情感的突转,才是更重要的,一旦抓住这种转化,外部条件的突转就显得不重要了。”
  可见,“蓄势陡转”法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我们运用这个技法,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笔锋陡转法。写作时,可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 度的大转弯,文章顿起波澜,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历尽一生艰辛时,女友竟然爆料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这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二是内心情感陡转法。所谓内心情感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它包含两部分:“情感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情感的思维定势,然后逆转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比如获奖作文《唠叨》,它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为情感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情感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的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是情节陡转法。这种方法就是故事情节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请看这一民间传说:有位老太太过寿,子孙们请来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戚朋友争着来欣赏。 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大家又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仙桃祝寿辰”,人人拍案叫绝。唐伯虎的这首诗就运用了“情节陡转”法。
其他文献
德国人的守纪律、讲规矩是举世闻名的,这无疑和德国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规则教育”息息相关。在德国人看来,“规则教育”既是对孩子意志力的训练,又是德国式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德国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长的引导下学“规则”的呢?  早早开始。早在孩子尚不满周岁而只会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家长就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努力让孩子明白:床边上是危险区,摔下去是很疼的。故家长要求孩子不准越过用枕头或被子搭建的
期刊
如果说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那么能陪你从起点坐到终点站的人,只有朋友。  和朋友的遇见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从少不更事起就是朋友,有些人是因为一个游戏或是一场旅行成为朋友的,有些人交朋友只是因为一句话或是一个小物件。总之,能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知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我交到的一个最不靠谱的朋友是个酷爱非主流的女生。初三时,她转学来我们班。第一天来上课,她穿着银光色T恤和哈伦裤,顶着爆炸头
期刊
流年暗转,片彩飞花,惋惜西子湖畔弱柳扶风的叹息。重复着往日三点一线的记忆,却未曾看到,那音乐的血液正在东方的朝阳下,喷薄欲出。  ——题记  初三的生活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们和天籁的回声被光阴遗忘。逐渐忘却了那圆荷泻露,无限清景,直到那次和高山流水的邂逅………  聆听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传说,音符的流淌在不知不觉中凝成了深遂的画面。窗外清风徐徐来,吹走了神经的疲惫,吹来了心情的愉悦。月色溶溶,曲港跳
期刊
拉里跟美国总统奥巴马合过影,也时常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膝头撒娇,女王陛下宴请的贵宾名单上也曾有过拉里的名字,没有人可以像它那样受到尊敬和宠爱,在威廉王子的婚礼上,戴上国旗领结,于唐宁街10号的内阁会议室内悠闲睡觉。为了得到它的生活照片,那些面对总统都毫无惧色的记者们,也不得不弯下腰,它一度是世界著名媒体的头条,红遍全球。  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出名的猫,拉里最近很郁闷,原因是它被英国政府解聘了。  英国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美好的、难忘的事似乎总是与歌有关。那些简单的旋律,一遍遍回响在耳畔,浸润了我的童年和青春。  记得在六年级的毕业联欢会上,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每个人心里仿佛被什么挤满了,胀胀的,喘不过气来。  那天晚上,有的人哭着,有的人笑着,有的人欣慰,有的人惆怅……突然,不知是谁按捺不住心中的感动,走上了讲台,唱起了《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可爱的孩子,灿烂的、孤单的,变遥远
期刊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们在深深影响国人的同时,也早已走出国门。你知道在国外四大名著又被叫做什么吗?  《西游记》  《西游记》的外文译名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根据中文书名直接翻译得来,如  《 Record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西行之旅的记录)》《Journey to the West(西行之旅)》《The Story of the Pilgrima
期刊
黄昏,我静静地坐在窗边,望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嘴角勾起淡淡的微笑。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我喜欢走在它宽宽的、浓黑泛着幽蓝的“眉毛”上。我迈着细碎的步子,哼着耳熟能详的歌,欣赏着路边不知名的花,看着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嬉戏打闹。老人们坐在马扎上听着秦腔,微眯着眼睛,沉醉其中。老人们微笑着说:“这还不带劲呢,晚上你再出来看看。”望着老人们眼角眉梢间藏不住的笑意和自豪,我不禁想到,这就是我的家乡养育
期刊
隆冬初醒,叶子吐出嫩芽。我伸了伸胳膊,慵懒地打了一个哈欠。窗外,一片艳阳天。  此时,室友们还在梦里,我不忍吵醒她们,起身走向阳台。我的腿猛地一痛,这痛让我清醒,把我的记忆拉回到昨晚。  那些事、那些人,在模糊的记忆中变得清晰、透彻。  放学路上,我和好友谈笑风生,尽管风很大,我一点也不觉得冷。刚到宿舍楼下,我就被一块固执地“矗立”在马路中央的小石头绊了一下,猛然间,我的眼镜不知飞到哪去了,只觉得
期刊
1914年9月1日,一只名叫“玛莎”的旅鸽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它的死引起了不小骚动,原因很简单,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随着玛莎的离去,一个曾经拥有庞大种群的物种被刻在了灭绝动物墓地的碑石上。  鸽群曾经铺天盖地  让我们把历史的篇章翻回到17世纪,那个时候欧洲人刚刚发现美洲大陆没多久,对大多数欧洲冒险家来说,北美洲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然而再陌生的世界也会迎来无畏的探索者,在印
期刊
喜欢为梦想玩命  柏邦妮总是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女孩。  她原名张珊珊,1982年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父母都在科研单位上班。高考那年,柏邦妮不负父母所望,以全省艺术类状元的高分考进南京艺术学院。  谁也没有料到,柏邦妮当了一年的乖学生后,突然对电影艺术产生了兴趣,毅然退学,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旁听生。  就是这样任性、随意的柏邦妮,骨子里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特质。在北影期间,她住每天12元的招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