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在淞沪战场的雄鹰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第二次淞沪抗战由此爆发。一群年轻人战斗在上海的上空,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史诗。这群年轻人就包括了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还有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他们是一群年轻的空军飞行员,我要讲述的就是他们守卫上海的故事。
  年轻的中国空军和飞行员
  中国空军建设起步很晚,1928年才开始建立。1932年9月1日,杭州笕桥成立了中央航空学校。1937年,这所被誉为“中国空军摇篮”的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培养了600多名飞行员。
  至淞沪抗战爆发前,中国空军正式编制为9个大队,拥有各式飞机300架左右,但能用于实战的只有i00架。此时的中国空军还拥有一群年轻的飞行员。他们有的沦落异乡,有的留学归来,有的系出名门,也有的名校毕业,不一样的出身和境遇,却共同拥有着一颗澎湃跳跃的赤子之心。
  电影《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就是其中的一位。沈崇诲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191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沈家彝是著名的大法官,1932年曾出任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生于精英家庭的沈崇诲,衣食无忧,还是一名标准的学霸,17岁考入清华,学业优良。1932年,清华大学毕业不久,他放弃了在绥远优渥的工作,赶到杭州考取了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立志以航空报国。
  无独有偶,南开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作为沈崇诲的同龄人,和他一样就读于南开中学。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国事危难,在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候,完成学业的他毅然投笔从戎,与12名南开同学一起考入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1934年毕业于第三期。
  历史总有无数的巧合,也有无数的可能,1937年,在淞沪战场上,这支并不强大的中国空军和一群正值青春年少的年轻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和光荣,保卫了上海的天空。此时,距中国空军的正式建立尚不足十年。
  最早出现在上海的中国战机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空军的主力部署在山西、河南一带,以备华北抗战。而随着华东局势的转变,航空委员会紧急将主力调往淞沪战场,并于明13日下午下达《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令》:“各部队应于14日黄昏以前,秘密到达准备出击之位置,完成攻击一切准备。”8月14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又发布了《空军作战命令第二号令》:“空军应集中主力协同陆军,先歼灭淞沪之敌。”于是,中日两军争夺上海的正式作战,从空战开始。
  8月14日黎明时分,中国东南沿海的海面上移动着一股巨大的低压气流,天空中风雨交加,风速达到每秒22米,气象条件极为恶劣。尽管日方已经得知,中国空军将大部分作战飞机紧急调向了东南沿海地区,但骄横的日军并没有把中国空军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中国空军机型老旧、数量有限,飞行员少不更事、作战经验不足,根本不足为惧。
  但这一次,日本人错了。
  早晨七时,杭州笕桥机场,中国空军第35队队长许思廉率领的5架寇蒂斯BT-32型轰炸机果决地升空了。彼时风急雨猛,云高三百米,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5架轰炸机成楔形队形,以一千五百米的高度,穿越在云隙和日军高射炮火网中,直扑公大纱厂的日军阵地和军械库,命中目标后全部安全返航。它们是最早出现在上海上空的中国战机,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们由此勇敢地成为“正式开战”的揭幕者。
  守卫上海获“八一四大捷”
  8月14日的滂沱大雨中,从河南周家口赶来的第四大队仅有27架战机安全飞抵笕桥。刚刚着陆,敌机靠近机场的战斗警报就响了。队长高志航命令全队紧急加油。但没等全部飞机加油完毕,日军鹿屋航空队的9架飞机就已进入杭州空域。首先紧急起飞的是大队长高志航和21队分队长谭文,两人当即将一架日军飞机击落。日机发觉中国空军在此有备,迅速拉升进入云层躲避,但第四大队升空的飞机已经追击而来。22队队长郑少愚在曹娥江上空追上了一架日机并将其击落,21队李桂丹、柳哲生、王文弹也合力击落一架日机。
  八时四十分,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率领21架诺斯罗普-2E轻型轰炸机自广德机场起飞,兵分两路轰炸日军的公大机场、汇山码头以及吴淞口海面上的日军军舰。轰炸机场和码头的飞机全部命中目标。轰炸吴淞口日军军舰的轰炸机,由于能见度很差,投弹后效果不详,但被轰炸的日舰己开始向长江入海口逃窜。
  四十分钟后,第五大队大队长丁纪徐驾驶霍克式驱逐机,携带500磅炸弹一枚,自扬州机场起飞,沿着长江寻找日舰,在南通附近江面发现日军驱逐舰一艘,俯冲投弹后,日舰舰尾中弹,随即沉没。
  午后,在新一轮的轰炸中,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大队以及三十五队的飛机,先后轰炸了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日军基地等地。
  这一天,本该成为建筑师的清华大学高材生、中国空军第二大队飞行员沈崇诲也奉命随第二大队轰炸日军第三舰队。激战中,正遇日军在码头登陆,遂轰炸之,并炸毁堆在码头上的日军军火,使日军伤亡惨重。当天,张锡祜也驾驶着马丁机3006号赶赴淞沪战场参加对日作战,由于当时气象预测不准,突然遭遇到雷雨天气,飞机在临川上空失事,不幸遇难,以身殉国,年仅26岁。
  历史注定了这一天不会被忘记。下午3时,在上海长城唱片公司上班的张德治坐车外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幕:“停泊在日本领事馆外、黄浦江苏州河口北首的‘出云’是日本第三舰队的旗舰,因此成为中国空军轰炸的重点。几番轰炸后,‘出云’似未下沉,惟已被我某项爆炸军器击中,船舱受重伤,向下游开去。吴淞口外,击沉潜水舰一艘,焚烧敌袖珍舰两艘。”
  浦江上空舍生忘死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远东历史上第一次空地一体化的大规模战役。尽管没有任何优势,但为了保卫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中国空军主动出击,积极配合陆军进行阵地攻坚战、反登陆作战和防御战。在血与火的较量中,一个又一个年轻的优秀飞行员脱颖而出,在自己的花样年华,奔赴一场劫难,更像去赴一场盛宴。   8月15日,乐以琴驾驶2204号战机飞抵上海上空,左右开弓,弹无虚发,一连击中4架日机,打得日本飞行员魂飞魄散。8月16日,五大队25队由董明德副队长率6架“霍克三型”飞机于下午三时半轰炸上海日军兵营,其中2503号不幸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油箱,迫降于远东运动场受损,飞行员张慕飞被上海民众抢救脱险。
  8月17日,中国空军第二、四、七大队共出动44架飞机,轰炸虹口日軍阵地,击落两架日机。日军用高射炮进行了猛烈回击,东北籍飞行员阎海文驾驶的座机被击中,无奈只得跳伞,但不幸降落在了日军阵地。日军将其团团围住,要他缴械投降。阎海文宁死不屈,打死五名日军,并用最后一颗子弹饮弹自尽,壮烈殉国,年仅21岁。
  为打击长江口外活动的日本军舰,8月19日清晨,沈崇诲再次奉命轰炸敌舰,适遇敌战斗机袭击南京、杭州,其护航战斗机被迫迎敌,遂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与第九中队飞行员升空执行任务。飞临日军舰时,沈崇诲所驾904号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脱离战斗队形。此时,沈崇诲做了个决定,他拒绝跳伞,决定与敌同归于尽。此时,日军的“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沈崇诲与同机的陈锡纯驾机不断向日本军舰“出云号”俯冲,其间,还炸沉了一艘日本巡洋舰。最终沈崇诲因伤势过重,不幸坠海,壮烈牺牲,年仅26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沈崇诲被追赠为空军上尉。
  成功突袭日军“龙骧”号
  据统计,到明底,中国空军前后主动出击达67次,对日空战12次,击落日机61架,炸中日船舶10艘。为此,日军不得不调派大批飞机来华,并将四艘航空母舰开到中国东南沿海配合作战。由于淞沪会战中中方伤亡惨重,所以只有在最短时间内干掉日军航空母舰,才能守住上海。
  1937年11月,日本“龙骧”号航空母舰出现在浙江舟山群岛以北大戢洋海面。此时,中国空军必须马上实施轰炸,击沉“龙骧”号。这一任务对飞行员来说,难度极大,恐怕是有去无回。轰炸机队队长徐卓元毫不迟疑接受了这一任务。年轻的飞行员们在出发前都写了“绝命书”,他们发誓,如果遭到日军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攻击而无法投弹时,就驾机与敌人同归于尽。
  11月11日拂晓,南京机场响起一阵轰鸣声,3架轰炸机呼啸着向东南方向飞去。凌晨六时整,轰炸机编队呈人字形飞临大戢洋海面上空。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飞得很低,几乎枚枚炸弹都命中目标。巨大的爆炸声划破了海面的宁静,滚滚浓烟腾空而起。停在日舰甲板上的飞机顷刻间淹没在—片火海中,有的当即被炸弹击中,有的则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坠入大海。徐卓元见轰炸目的已基本达到,立即下令返航。然而,日军遭到轰炸后,马上出动战斗机,对中国轰炸机实施攻击。徐卓元命令机队边用机炮与敌格斗,边爬升高度急速向西北方向撤退。尽管如此,仍有两架轰炸机被敌击中,它们拖着浓浓的黑烟,坠入东海,有4位勇士壮烈牺牲。
  这次突然袭击虽付出了一定代价,也未将“龙骧”号炸沉,但摧毁了13架敌机,严重破坏了“龙骧”号的舰体。更重要的是,在敌我空中力量极悬殊的情况下,中国空军的成功出击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资料来源:《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2018年,我国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首,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去年“五大任務”成绩单不错,今年政策方向没有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该怎么千?  我们以五个真实故事为切口,探讨在新的一年如何发力供给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一个行业的去产能  故事  只有几十吨高端焊丝的小订单,接还是不接?  对
期刊
有人说,只有像赵雷这样在北京长大、没见过世面的文艺青年,才会写出“南方的小镇,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的歌词。对于“南、北方冬天究竟谁更冷”这件事情,这句歌词没能说到南方人的心里去。  最近,全国范围持续的冷空气加雨雪天气,让寒流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焦点。南方冷还是北方冷,也成为全网争论要点。  秦岭淮河为界的“两种冬天”  互联网上流传着各种南方北方如何过冬的段子。比如,北方人冬天靠暖气,南方人冬
期刊
年近六十的陈海萍,收藏了6万多个红包封,从明清时代开始,各年代都有。由于收藏颇丰,他也被称为广州第一红包封收藏家。由于多次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收藏展示,媒体将他称为“红包封王”“利是封王”。  在他家中,各式各样的红包封被他逐一分类,有装满米的、装满水的、会变魔术的、3D的,这些被划为“特色封”,明星、电影海报等又被划为“名人明星广告封”。  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够建成一个博物馆,叫“封王府”或“
期刊
数九寒冬之际,现代人有羽绒服等各种各样的冬装御寒。古人冬天穿什么御寒?从殷墟甲骨h辞中的“裘”字可见,古人最早是穿毛皮衣服来御寒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裘,皮衣也。”古人还称“裘”为“皮裘”“裘衣”“毛裘”“毳裘”“卉裘”“亵裘”“英裘”“羔裘”“狐裘”“貂裘”“吉光裘”……  御寒皮衣为什么叫“裘”?  冬天穿皮衣,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出现。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条:“裘,《黄帝
期刊
“有一种朋友圈叫爸妈的朋友圈”“有一种表情包叫中老年表情包”“有一种代沟叫新媒体代沟”……全民刷手机的时代,老年人也加入其中。但在年轻人看来,老年人痴迷“鸡汤文”,痴迷“健康养生”,并且要求儿女参与分享,给儿女增加了不少烦恼。不过,精神心理专家认为,“鸡汤文”“养生文”也是老年人的一种交流方式,年轻人或许不喜欢,但是要尊重他们,引导他们。  有一种朋友圈叫爸妈的朋友圈  杨女士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两
期刊
2017年12月10日,约150万人走进了2018年国考考场。全国公务员考试,热度依旧。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公职人员任用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人才选用方式提出了挑战。长久以来,人们观念中的“公家饭”“鐵饭碗”的概念在变化,新时代下年轻人对“体制”的认识也在变化。“体制内”人才的任用与流动,如何更多元、更加灵活?2017年,是聘任制公务员试水的第十年。  聘用制公务员,作为一种以合同形式
期刊
如果说古代的一起离婚案对今天法制中国仍有重要参考意义,那肯定有人反对,因为古今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上差别实在太大了。  古代男尊女卑,男人要闹离婚通常是很简单的,只要指责妻子犯了“七出”之过,不用什么证据就能办到,而且根本不需要对方同意,这今天能参考吗?  然而,古代也有一种人要离婚绝非如此简单,这种人叫皇帝。  皇帝自个儿也是政治牺牲品  自古以来,皇帝要想离婚,几乎都要被剥层皮的。原因无它,古代
期刊
入冬后,学校食堂新添了一道“萝卜羊肉”,羊肉不膻、萝卜块水嫩、稍带辣味,来自沿海的主厨终于烧出了正宗的红烧味道。沾单位的光,一大份萝卜烧羊肉10元,有时去晚了,没有羊肉只剩萝卜,打菜的阿姨就换小盆,每份只算5元。有人觉得萝卜卖出荤菜价不划算,我倒也乐意,剩下的萝卜汤汁味道依然浓稠醇厚,丝毫不逊色于刘震云所吃的北大的锅塌豆腐。  萝卜是种什么样的植物  萝卜,十字花科植物,双子叶植物中就数十字花科与
期刊
丈夫在外借了两千万元的大额债务,离婚后妻子要承担多大责任?  答案是:一分都不用。  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施行的第一天,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小马奔腾原董事长遗孀金燕评价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为“法治进步,喜大普奔”。  两个月前,她被判决承担已去世丈夫对赌协议失败的两亿元巨额债务,新司法解释的出台,舆论认为或为她的翻案带来曙光。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该规定旨在健全用人机制,满足机关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的需求,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分析《规定》中的一些条款,从中可以看出其背后的选人风向。  “有能力者居之”  相比较于委任制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的竞争更加激烈。《规定》第九条中明确提出:“机关聘任公务员,一般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对于传统的公务员招考来说,面向社会公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