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风雨几时休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洞县里无好人!
  这不能不说是读毕《出轨》恰到好处的一种理解。然而,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终究无法理解市场经济规则下的行为方式,更难以解决其中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本书的主角娃哈哈和达能也概莫能外。
  在商业社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商业判断负责。娃哈哈或许没有想到,合作十年后达能会提出进一步掌控品牌的强硬要求,而作为事件的另一方—达能更是难以预料,民族主义的大旗竟然会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以压倒性优势向它步步进逼。非常可乐的是,一场或残酷,或生硬的商业纠纷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俨然已经成为一份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是两国高层的介入,也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是舆情驱动下的事态升级。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其中许多因素都处于未定。也正因如此,是非的评判变得充满变数,然而这对于在国外市场规则下运作多年的跨国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风险和挑战。一件事情如果不能按照既定的某种规则运行,则出轨迟早发生,甚至出轨的方法和形式,还可能演绎出更多的花色。
  即使达能真的设计了长达十年的所谓“圈套”,在合理利用商业规则的前提下,被算计者也应以规则内的方式进行反击。娃哈哈的所为显然不在此列。而娃哈哈的杀手锏—保护民族品牌等等的提法,也似乎经不起推敲。为何当娃哈哈悄然变为宗庆后的私人收藏之时,宗氏没有大张旗鼓地拿民族品牌说事儿?为何在市场推广时,民族品牌“非常乐可”要比可口可乐之类的国际品牌更低价,说白了,贱卖民族品牌是否也是捍卫者的手段之一?这里显然是说笑,然而,当自身私利面临纠葛时,才抛出民族品牌的矛与盾。我们不禁要问,这番心思保护了谁,又伤害了谁?
  市场从来不是一池清水,然而混水摸鱼者总该尽量克制自己“狗急跳墙”的本能。如果我们的民族品牌需要通过“装可怜”“玩权术”的方式保护自己,我看不到这样的品牌有什么可以与民族挂钩的资格。一个骨子里都没有气量的品牌,如何张扬我们的民族气节?打不过就撒泼的泼妇风格有什么资格和民族二字同论?
  当《出轨》让我们产生上述想法时,我倒认为,这是一本足据价值的商业传记。事实上,我们尽可以说“达能也不是什么好鸟”,而且在书中你同样可以看到支持如此观点的内容。而这种努力保持客观与超脱的态度,才是一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阅读之余,你完全可以凭借此书,对我的观点大力抨击。如果小家子气的企业老板和心怀不轨的外资公司都能够被坦荡的记录,娃哈哈与达能的争执在是非尚未明断时,也至少为我们留下《出轨》这么一本好书。
  最近一次看到相关报道还是春节之前。听说,范易谋已然做出了温和的姿态。或许事情仍存有变数。如果说“出轨”已成现实,那么娃哈哈与达能目前的关系最多也只是“分居”,离婚的情节多少算是作者对未来的某种预估。然而这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民族主义的大旗终究压倒了某种对规则的精心算计。细想起来,五味陈杂,我们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紧密的全球经济联系,已经关系到了更多中国人的饮食起居。作为制造业基地,中国市场的种种神秘,让企图将服务和其他产业延伸至此的国外公司颇多顾虑。娃哈哈面对达能的这样一场胜利,我们赢得了一个怎样的品牌,现在还很难说。可我们知道,欧洲没有另一个“可口可乐”,或许大洋洲、南美洲也没有,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有?如果不是某种自卑情节的驱使,我们何必锱珠必较?如果为了娃哈哈,我们的市场丧失了一些信誉,无论多少,是否值得?是否值得为了某些本该在市场中解决的问题,损耗中国市场的信用?
  娃哈哈与达能的争端,或许比我们看到的更复杂,但却未必比我们感觉的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出轨》的确能帮助我们更透彻地思考,那种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心态与方式,是否有必要同样应用在经济领域?是否要用狭隘的民族情绪撕毁理性制定的规则?在这条路上,韩国人的失败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开放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今我们已经感觉到这种力量,我们甚至正在努力驾驭这种力量,而纵容本土企业出轨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完善这场已经来得太晚的变革?
其他文献
栏目主编:刘文瑞教授  主要撰稿人:周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步入近代化国家行列。这个以往被人看不起的“蕞尔小国”,伴随着“脱亚入欧”而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各国的样板。二战几乎摧毁了侵略成性的日本,战后重建和经济起飞的成就,又使全世界对日本刮目相看。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使学者们开始对“日本经验”加以反思和质疑。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管理学的追问
期刊
人们对权力的痴迷以及对成为领导者的渴望的强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对这种论调持有异议的逍遥派人士对权力的解读与支持者的解码或有区隔。但是,如果我们能想象起集市上奴隶头上的稻草或者是皇帝一时兴起的杀人欲望染红的双眼,就很难不得出某种近似荒谬的结论: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无不处于权力关系之中,在渴望权力的过程里反对着施加给自己的权力。  看起来,领导的出现算是一个进步,不管他是亚历山大还是拿破仑,它至少把
期刊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结束了对欧洲近两年的访问和考察回到了日本。这时的日本,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政府确立了文明开化、国富兵强、殖产兴业三大治国方针,由此拉开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变革和工业化的序幕。这一历史性的巨变非常令人鼓舞,也使涩泽感到实现工商救国这一人生新目标的时刻已经来到。他效仿西方的股份制,创办了一家从事农业肥料和大米买卖的企业。然而,涩泽没有想到,正在他满怀信心
期刊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句话出自朱兰。身为一代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将自己毕生的经历投入到质量管理领域,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对质量管理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与“大质量”观念  朱兰提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Fitness for 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对“一个公司要实现其质量目标所需
期刊
出了质量问题,怎么办?惩处了当事人,就万事大吉,错误就不会再犯了?显然很多人心里会怀疑这一点,但处置这样的事,往往除了处罚员工,而别无他法。管理者会想,不处罚,那么制度就形同虚设,但是在实践中,刚性的制度并不能阻止错误的继续产生。那么处罚就会无休止下去,而质量或者管理并无丝毫的改善。就像一则寓言里说的:有一天,几只袋鼠从笼子中,跑出来。管理员见状大惊,忙把笼子加高了一尺。结果,第二天袋鼠仍然从笼子
期刊
这个题目一定会招致很多人的质疑:企业真正的主人是老板,员工都是打工者,凭什么能做主人翁?  从传统意义上,在民营企业,员工是不可能做主人翁的。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抱有严重的打工心态:工作都是为老板做的,自己就是为了挣点工资。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甚至偷奸耍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
期刊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体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的体制性变革。到19世纪80年代初,社会经济环境开始稳定下来,工业化全面展开的客观条件已近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涩泽荣一的实业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国立银行的迅速发展虽然使他感到欣喜,但这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一行一业的成功,而是放眼于各个领域和行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企业创办活动。按照《涩泽荣一事业年谱》的记载,1880-1893年期间,涩
期刊
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家族企业的传承。传承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该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外界比较熟知的是方太集团的董事长茅理翔与他的儿子茅忠群的故事,殊不知,本文的主角陕西步长集团总裁赵涛与他的兄长赵超、父亲董事长赵步长之间,也围绕着同样的主题内容,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情节。  1993年8月,时任陕西某医院心脑血管病科科主任的赵步长率领妻子儿女投入“商海”,“四五个人、七八条枪”,开始了最为艰苦
期刊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万科董事长王石,作为登山运动的爱好者,于2003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至今保持着国内登顶珠峰的最年长记录。他又于2004年、2005年先后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穿越南北极的探险,是成功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四名华人之一。2006年,王石一行沿玄奘之路前向印度,走上了一条访古之旅,并新著《让灵魂跟上脚步》一书。对于玄奘这样的一代名僧来说,执著与放下是无法回避的。本刊就这个话
期刊
“如果你能够和一家企业绑定在一起,与它同呼吸共命运,如果你能以企业之荣为荣,以企业之耻为耻,那么这家企业就是你事业的平台。”中国数码集团总经理、中企动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丹女士如是说。     目标:寻找事业的平台  1991年,陈丹大学毕业。“大学毕业以后我只有一个很朦胧的目标,想成功,但是并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功。”于是,陈丹开始不断地乱撞。她换过很多工作,做过销售、律师,也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