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外阅读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89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且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
   1.课内带动课外阅读。一堂语文课,短短45分钟,是十分有限的。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盲点。例如,在教授《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提到作者鲁迅,学生除了知道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一件小事》外,对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但这篇文章必须得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愤怒与深刻用意。课堂上学生又能从老师那里了解多少呢?这时候,我引导学生去关注鲁迅,让学生对鲁迅产生兴趣,并向他们推荐《鲁迅全集》、《鲁迅自传》等书和鲁迅的一些经典篇目及相关史料。课后他们可以通过到图书馆阅读或上网等方式阅读到许多相关资料。那么这一堂45分钟的课就非常充实了,课内的内容促使他们在课外进一步积极去探求,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远胜于老师无数次重复“要多读书”。小小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挥棒,围绕课内向课外延伸,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扩展了知识面,增加了阅读量。
   2.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往往存在随意性,很多时候是教师想到了什么书,就提出来让学生读,或者有时候一学期开展阅读活动多,有时又根本不提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有计划性。教师在每个学年开始即要将阅读列入该学年的教学计划,在学年初即要制定一年的学生阅读计划。学生阅读计划的制定应从多方面考虑,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及学生兴趣爱好等,既考虑学生又考虑实际,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能将计划定得过高,学生难以完成(如有的书学生一时难以找到),也不能定得过低,让学生觉得没有价值。注意阅读计划的长短结合。每学年可让学生尝试阅读一两部大的作品,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完成,可设定一个期限:半年一部或一年一部。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即可,这是长期计划。平时则可以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为目标,读一些文字量较小的作品,这是短期计划。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就充实而且可以灵活选择。在学期末让学生填写《学生阅读完成情况一览表》。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填统计表的同时,也是对自己阅读过的书籍的一个梳理过程。对于以后的阅读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了一个“阅读记录袋”,将相关资料放入其中,即使下学年有的学生不在教授之列,也可让其他老师了解这个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对阅读做进一步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具有连续性。
   3.教师在阅读指导中的示范作用。“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义·三教》)“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布鲁纳《教育过程》)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以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甚或在某些方面当做自己的偶像。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教师读到一篇好的文章,觉得颇有感触。可以拿到学生中给学生讲一讲这篇文章及自己的感触。我在《读者》上读到一篇讲如何孝顺父母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我随即在班上向学生讲到这篇文章并将这一句话写在黑板上,我富有激情的肺腑之言令学生感动,有的学生默默不语,有的学生眼中含有泪水,这样,不仅仅是我读了这篇文章,学生也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的灵魂都受到了洗礼,我们也贴得更近了。我趁机将《读者》这本较好的期刊推荐给了学生,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经常看《读者》,我相信他们会从中获益匪浅。再例如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讲到精彩处,不禁朗诵了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乡愁》等几首文质兼美的现代诗,学生顿时佩服得不得了,希望自己也能朗诵几首,表现出对现代诗的浓厚兴趣,并要求我推荐一些现代诗的名篇给他们,随后他们自发的阅读了一些名作家的诗歌。当然,要做学生的榜样,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扩大阅读面和阅读深度。只有这样才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从而产生高昂的求知欲。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科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  1.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文化多元性决定了人们必须懂礼仪、用礼仪,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和中职学生的必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于中职学生强化文明行为、提高交往能力、塑造职业形象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需求,中职生礼仪教育应突出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文书礼仪、职场礼仪、中外传统礼仪习俗和宗教礼仪五大重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四种途径,即:把礼仪教育
期刊
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
期刊
随着人们对外语的广泛重视,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学一个重要的内容。不光城镇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同时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期刊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教学活动“活”起来,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1.师本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活起来。面对英语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式,为了使英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求最佳方法。现行的英语教学中确实有
期刊
【摘要】自信心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自信心 提高 学习 英语 兴趣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 confidence and impr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点的途径多种多样,本文认为,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引导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对文章微瑕进行大胆质疑是挖掘语文阅
期刊
我校是一所普通学校,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93年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我们在情感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激发儿童情趣入手,探索形成了富有情趣特点的小学英语教育新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概述如下。  1.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小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1.1 认真钻研教材,创设新奇情景。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是创建有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 有效性 教学方法  Think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c
期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1.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中国,从古代起就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很多好的教育原则。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但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否则就成了无“情”的教育,成了赤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