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影像解剖学依据研究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om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CSDH提供影像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本院的CSD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颅CT血肿分型、MMA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超选择性血管造影表现、MMA栓塞术中透视影像、术后数小时头颅CT血肿密度变化、1~6个月头颅CT随访血肿直径改变等.结果 60例CSDH患侧81支MMA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1.53±0.24)mm vs.(1.20±0.21)mm,t =9.410,P<0.001],39例单侧CSDH患侧MMA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健侧MMA直径[(1.52±0.30)mm vs.(1.19±0.22)mm,t=11.745,P<0.001].MMA直径增粗程度与血肿厚度无关,MMA后支增粗与否与血肿累及范围有关.10例12支超选择性MMA造影及栓塞治疗,9支可见MMA分支末端浅淡“棉絮样”染色,栓塞过程中透视可见斑片状对比剂滞留;3例术后4~6h复查头颅CT均可见血肿内明显对比剂渗漏沉积、密度增高;术后1~6个月头颅CT随访血肿直径均逐渐缩小.结论 MMA可能是CSDH外膜新生血管的主要供血动脉,是血肿进展或外科手术后复发的主要责任出血动脉来源,上述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MMA栓塞治疗CSDH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无胆管扩张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与不典型肝细胞癌(a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无胆管扩张的32例MICC和65例aHCC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常规MRI平扫、DWI和Gd-EOB-DTPA增强检查.对两组患者病灶动态增强的MR信号特点、强化模式、伴随征象进行分析.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指标差异,以明确鉴别IMCC和aHCC的主要预测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评估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搜集64例首诊并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均接受标准放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鼻咽部MRI平扫、3D-pCASL扫描及增强扫描,用后处理软件得到治疗前肿瘤血流量(TBF)值,同步放疗加诱导化疗后4周行MRI复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敏感组(46例)和不敏感组(18例),并计算肿瘤最大径消退率、轴位最大表面积消退率和体积消退率.鼻咽癌治疗前敏感组与不敏感组肿瘤TBF值、最大径、最大
目的 探讨胰腺腺鳞癌(PASC)的增强CT表现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PAS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增强CT表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1例PAS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7±11.1)岁,男18例,女13例,病灶均为单发.PASC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93.5%)、分叶状(71.0%)、以实性为主(80.6%)的肿块,增强后病灶周边常出现特征性“环征”(74.2%);病灶常可伴发血管侵犯(64.5%)、主胰管扩张(61.2%)、胰周侵犯(67.7%)及
目的 探讨PET/CT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结直肠癌患者共178枚淋巴结,分析淋巴结转移组及非转移组淋巴结的长短径及其比值、SUVmaxSUVmazL/M、SUVmaxL/A及SUVmaxL/H(分别为淋巴结与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肝脏SUVmax比值)的差异性;根据淋巴结长径是否大于7 mm,分为小淋巴结组和大淋巴结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阈值,并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上述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Vmax与SUVmaxL/M、SUVmax
目的 探讨磁化转移成像(MT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6例疑似肺癌患者,女18例,男48例;年龄29~89岁.均经病理证实,良性25例,恶性41例.DWI和MTI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磁化传递率(MTR).计算组内相关系数,以观察两名放射科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评价MR功能序列对肺良、恶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
目的 评估胸部MR图像肺结节/肿块半自动分割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组学特征测量一致性,以及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短期重复扫描的测量可重复性.方法 42例(共42个肺结节/肿块)被纳入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研究,14例(共14个肺结节/肿块)被纳入重复扫描可重复性研究.两名测量者分别在T1WI、T2WI及ADC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特征可重复性.结果 基于T1WI、T2WI、ADC图像绝大多数特征值(>80%)有很好的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及观
目的 分析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及距骨完全脱位(TDT)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 搜集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7例TD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中8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0~53岁,中位年龄29岁;7例TDT均为男性,年龄21~61岁,中位年龄43岁,对比分析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及TDT影像学特点及征象.结果 9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脱位CT冠状面(踝关节正位片)显示距骨内移6例、外移3例,CT矢状面(踝关节侧位片)显示
目的 采用新一代宽体探测器Revolution CT机,选择随机分组法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行心脏大血管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应用低管电压前瞻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CHD诊断中的准确率、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ED).方法 选取临床疑诊和确诊为CHD拟行CTA检查患儿,除外未完成检查、含碘制剂禁忌、肾功能不全、手术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及年龄>12岁者.最终入选142例,男79例,女63例;年龄2天~l1岁,平均(26.3±32.5)个月;体重2.8~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共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肝、胰脂肪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行腹部MR IDEAL-IQ扫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名,按照是否共病MS分组,观察组(合并MS)43人,对照组(不伴MS)57人,对其进行肝脏及胰腺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测量.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肝脏和胰腺PDFF值、体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年龄及身高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肝、胰PDFF的相关性,肝、胰PDFF分别与年龄、BMI、空腹血糖、甘
目的 探讨基于MRI T2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至2020年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PCa患者117例、BPH患者119例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利用ITK-SNAP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采用AK软件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高通量特征采集,后采用mRMR及LASSO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基于T2WI、ADC及两者联合模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7∶3分成训练组与验证组,通过受试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