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10月起,国家邮政局除公布2000年邮票发行计划外还公布了部分图稿。过去邮票图案与集邮者见面是在发行后,好比洞房花烛夜掀起盖头,人们才一睹新娘子的芳容。现在不同了,未来的小媳妇提前进家了,人长得美丑好坏任人凭说,即使到了“好日子”,街坊四邻也不会像从没见过面那样新鲜了。而“花木兰”却以其别具风致的另一种美丽,被人们铭记在心,盼着她早日“过门”了。
《木兰从军》取材于《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叙事诗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民歌。北魏时期战争频繁,人民的兵役负担沉重。这首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和爱国爱家的“花木兰”形象。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赫赫战功,却不爱功名富贵,不愿接受封赏,仍然要求回乡过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最后荣归故里。木兰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传颂不衰。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记载都属后出,众说不一。因此,这套邮票取名《木兰从军》。按《木兰诗》的内容分为纺织、从军、征战和还乡4枚。在4组画面中除注重刻划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反映故事情节之外,将整篇《木兰诗》也收入画面,使之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我见到的黄里和郭承辉先生合作设计的《木兰从军》,是通过评审之后的修改稿。我一下子被其独特的版式所吸引。他们果真在继《20世纪回顾》和《庚辰年》之后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黄里介绍说,因为这套邮票的题材是古代民歌,是民族的、民间的东西,所以民族的特征必须强一些。因此,特别突出设计性,强调版式。这种版式是宋、明代的格式。从右往左摆放可以看出,构图上,人物有疏有密,有左有右有中间,有立有坐,有全景有特写;文字或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合理穿插搭配,就像一幅起伏跌宕的画卷,最后一幅又像一个押角的图章。在我当初的想象中,《木兰从军》邮票无非是搞成小写意或工笔画之类,没想到他们的设计形式感如此新鲜,民族味民间味如此浓烈。
黄里逐枚介绍说,第一枚描绘木兰纺织的情景,突现出一个勤劳、纯朴、贤惠、聪颖的农家女子形象。第二枚交代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她已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壮士”了。第三枚描写十年征战生活,展示其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的气概。第四枚表现木兰不愿受封赏,重归故乡,还我女儿身。在这个照镜子的特写中,眼睛是女儿的眼睛,手是女儿的手,没有按诗中所说表现“对镜贴花黄”,点到为止。画面中出现的织机、铠甲、刀枪兵器、战马、背靠旗、铜镜乃至发式辫子等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力求与当时的时代相吻合。但是,艺术虽要讲科学性,但不等于科学。比如第三枚中的战马,就比真实的比例小很多,不去追求自然属性,不从写实的方面要求它。还有木兰身上的背靠旗,其实真正打仗时是没有的,不方便,只有戏中才有,而且还插雉鸡翎。再如第四枚的铜镜本来是圆的,但处理为椭圆,是侧面,又像人脸的轮廓线,铜镜的其他装饰也省略了。在木兰的形象处理上,按照生活中的女子来刻画。木兰本来是民间的农家女子,不应该是一个很魁梧的人,她应该是很秀丽的,即使扮成男装,也应很秀气,应该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女扮男装那样清秀。因为是民间题材,所以考虑用民间的艺术语言,借助了民间剪纸和皮影的形式。民间艺术,多强调意会,而不十分写实,并且完全虚化了年代。像“征战”一幅完全借鉴了传统皮影中的武将形象,带点表现主义。但它又不同于皮影。虽然这套邮票借用皮影、剪纸的形式,却带有现代品味。这样,可以和我们的生活拉得近一些。然而一看就是中国的、民族的。这套邮票书有“木兰诗”全文,颜色上也比较素,底色发点儿黄,象古书的纸一样,同时也更有绘画的感觉,里面的黑色块有一种冷抽象的东西,黑白本身就有阴阳的区别,而且不是一个版,是几个版放在一起,令人感到是一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完整,也很和谐。在视觉上这个版式有一定美感。现代绘画很强调直观、夺人,黄里说,近些年有的设计家借助民间艺术形式,画面既丰富、喜气洋洋,又强调抽象,这种移植十分可喜。
春节时又一次见到黄里,得知《木兰从军》已上机印刷。等到发行之日,“花木兰“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新的惊喜……
《木兰从军》取材于《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叙事诗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民歌。北魏时期战争频繁,人民的兵役负担沉重。这首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和爱国爱家的“花木兰”形象。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赫赫战功,却不爱功名富贵,不愿接受封赏,仍然要求回乡过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最后荣归故里。木兰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传颂不衰。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记载都属后出,众说不一。因此,这套邮票取名《木兰从军》。按《木兰诗》的内容分为纺织、从军、征战和还乡4枚。在4组画面中除注重刻划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反映故事情节之外,将整篇《木兰诗》也收入画面,使之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我见到的黄里和郭承辉先生合作设计的《木兰从军》,是通过评审之后的修改稿。我一下子被其独特的版式所吸引。他们果真在继《20世纪回顾》和《庚辰年》之后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黄里介绍说,因为这套邮票的题材是古代民歌,是民族的、民间的东西,所以民族的特征必须强一些。因此,特别突出设计性,强调版式。这种版式是宋、明代的格式。从右往左摆放可以看出,构图上,人物有疏有密,有左有右有中间,有立有坐,有全景有特写;文字或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合理穿插搭配,就像一幅起伏跌宕的画卷,最后一幅又像一个押角的图章。在我当初的想象中,《木兰从军》邮票无非是搞成小写意或工笔画之类,没想到他们的设计形式感如此新鲜,民族味民间味如此浓烈。
黄里逐枚介绍说,第一枚描绘木兰纺织的情景,突现出一个勤劳、纯朴、贤惠、聪颖的农家女子形象。第二枚交代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她已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壮士”了。第三枚描写十年征战生活,展示其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的气概。第四枚表现木兰不愿受封赏,重归故乡,还我女儿身。在这个照镜子的特写中,眼睛是女儿的眼睛,手是女儿的手,没有按诗中所说表现“对镜贴花黄”,点到为止。画面中出现的织机、铠甲、刀枪兵器、战马、背靠旗、铜镜乃至发式辫子等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力求与当时的时代相吻合。但是,艺术虽要讲科学性,但不等于科学。比如第三枚中的战马,就比真实的比例小很多,不去追求自然属性,不从写实的方面要求它。还有木兰身上的背靠旗,其实真正打仗时是没有的,不方便,只有戏中才有,而且还插雉鸡翎。再如第四枚的铜镜本来是圆的,但处理为椭圆,是侧面,又像人脸的轮廓线,铜镜的其他装饰也省略了。在木兰的形象处理上,按照生活中的女子来刻画。木兰本来是民间的农家女子,不应该是一个很魁梧的人,她应该是很秀丽的,即使扮成男装,也应很秀气,应该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女扮男装那样清秀。因为是民间题材,所以考虑用民间的艺术语言,借助了民间剪纸和皮影的形式。民间艺术,多强调意会,而不十分写实,并且完全虚化了年代。像“征战”一幅完全借鉴了传统皮影中的武将形象,带点表现主义。但它又不同于皮影。虽然这套邮票借用皮影、剪纸的形式,却带有现代品味。这样,可以和我们的生活拉得近一些。然而一看就是中国的、民族的。这套邮票书有“木兰诗”全文,颜色上也比较素,底色发点儿黄,象古书的纸一样,同时也更有绘画的感觉,里面的黑色块有一种冷抽象的东西,黑白本身就有阴阳的区别,而且不是一个版,是几个版放在一起,令人感到是一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完整,也很和谐。在视觉上这个版式有一定美感。现代绘画很强调直观、夺人,黄里说,近些年有的设计家借助民间艺术形式,画面既丰富、喜气洋洋,又强调抽象,这种移植十分可喜。
春节时又一次见到黄里,得知《木兰从军》已上机印刷。等到发行之日,“花木兰“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