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俊:两度邀约市长用自行车改变一座城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七个故事,主人公叫陈嘉俊。
  他叫陈嘉俊,但他总喜欢叫自己“陈一世”。这个“一世”,并不是“亚历山大一世”那种对帝王的尊称。广东话里,“一世”是“一辈子”的意思,比如,一世做个拜客(Biker)人,一世只做一件事。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渴望快速成功的时代,陈嘉俊愿意专注而简单地活着。
  说起陈嘉俊,故事要从五年前说起。
  那年,陈嘉俊大四,和广州无数大学生一样,喜欢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校园与这座城市。后来,他想做些改变。
  2010年年初,陈嘉俊和朋友们给时任广州市长张广宁送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辆五羊牌自行车,希望市长能够亲自体验一下在广州骑车出门的窘迫。这样新鲜又大胆的行为上了那时的头条。
  这一年,陈嘉俊“单车送市长”获得了2010年责任中国公益盛典的公益行动奖,当时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以新鲜创意推动绿色出行,以快乐行动寻求积极改变。通过关注自行车出行环境,带动一座城市的市政检讨及生活方式的反思,提升了公益行动的创意高度。”而那时,陈嘉俊22岁,他这样活着,令许多公益人感到振奋。
  那年夏天,陈嘉俊完成了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毕业后,他继续攻读母校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其实早从2009年开始,陈嘉俊就“习惯”了做一件在他看来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让广州成为宜居城市。因为在他眼中,一个尊重非机动车、尊重人而非汽车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人的生活才是自由的。
  从此,广州多了一家关注自行车出行环境,致力于推动绿色出行的民间环保组织——拜客广州。
  那一年,陈嘉俊21岁,大三。他这样活着,让人多少感到些压力。比起同龄人,这样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来得似乎算早。
  两年后,陈嘉俊又一次上了头条,原因还是“市长+单车”。2012 年7月,广州出台限牌政策,陈嘉俊邀请市长陈建华一同骑单车。两次跟市长见面的经历让陈嘉俊至今仍难以忘怀,他希望每一位新上任的市长都能够骑自行车,去体验广州自行车的行车状况,并倡导低碳出行。
  从第一次“约市长”至今,已是五周年,频频高调上头条,陈嘉俊早已是圈内话题人物。有人说他是炒作,有人质疑说:“公益难道不能好好做?”但陈嘉俊似乎更愿意将这种方式看作营销、传播策略,一种公益价值的传递共享。
  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性格“喜欢我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我的人就会很不喜欢”,很极端的评价,但他说:“我需要做的就是不为别人而活。”
  五年来,陈嘉俊带领着“拜客广州”努力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不管是早期向省林业部门“上书”韶关岭南风景区遭人为破坏,邀请市长骑自行车,还是后来因大学城小洲便桥的拆建,受到广州市建委的约谈等等,虽然不是每一次“上书”都能成功,与部门的沟通也远非高效顺畅,但他并不打算停下来。
  今年11月底,陈嘉俊和他的团队举办了目前内地第一次自行车生态大会,从文化管理到公众设施,再到奖励和处罚等方方面面去探讨自行车文化,让更多的人骑上自行车。
  这一年,陈嘉俊28岁。
  他这样活着,坚定得让人艳羡。
  陈嘉俊曾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路漫长,我们这样走着,心里想着后人的路会平坦些,少些泥泞,想到这些,谁也不会停下。”
  他这样活着。在别人找工作的时候,他创造工作;在别人适应社会的时候,他改变社会,这是他为这个国家负责任的方式。
  关键是,这样活着,很酷!
  微访谈
  中国财富:都说公益人比较难找对象,是这样子吗?
  陈嘉俊:这还真是的。可能是公益人都是比较优秀,优秀的人找优秀的人比较困难吧。
  中国财富:自行车和老婆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
  陈嘉俊:首先假设我最爱自行车,当然会选自行车。我现在的工作不论是自行车也好、公益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让自己心爱的家人、长辈生活得更加幸福。
  如果拿自行车和人来比,我肯定是选人。自行车并不是我最爱的东西,本来就是一个交通工具,只不过大家现在没有把它当做交通工具或者把它当成不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的工作是让自行车变成一个最普通的,每个人都会使用的东西。
其他文献
12月,广州、深圳,志交会连着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南国流行着一种手势:  伸出右手,翘起拇指,伸向前方,微笑,曲臂将拇指按在自己的心脏部位。  伸出的手,是为他人点赞,放回自己心脏部位,是表明内心的真诚。  人类以手势作为一种群体行动标识的案例很多,手势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表达的意义有至善也有至恶。  考古学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被沙埋的古城里,发现一幅女子的肖像,这个女子面含微笑,双手合十,这是一个佛
期刊
2015责任中国准备颁奖了。拜客在2010年首届责任中国时曾获得公益行动奖,可以说,责任中国和拜客在一起成长。  这5年,透过责任中国的获奖者群像,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是的,我们在做公益做好事,但其实每一个公益人,他都有自己的初心,都有自己选择公益路的不同原因。虽然每一个人关注的切入点非常不一样,但我们在这些行动者身上,又能看到一些相似点。  他们在生活中,都有一些不寻常的经历。雷闯,乙肝病毒携
期刊
在过去一个月里,我们的采编团队在跟进责任中国的报道。经过这次报道,我对许多公益大咖的看法有了改变。编辑部设计了一个名叫“公民谱”的传播产品,将公益领域有影响力、有故事性的人物写成一篇篇人物故事。  在采访中,有机会接触到公益大咖,例如王克勤等人。而在12月11日开始为期两天的责任中国公益传播年会和公益盛典活动中,也看到了许多线下的公益大咖,例如邓飞。原本“高大上”的脸谱,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内心除了激
期刊
11月30日,为期2天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5年会”在深圳举行。本届年会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国内11家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非公募基金会共同主办。论坛年会围绕“非公募基金会的人才素养与根基培力”主题,聚焦基金会一线项目官员在公益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探讨处于公益价值链前端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应如何关注一线,注重一线人员的成长、进步和伙伴关系。  国际残疾人日公益
期刊
南风窗 时局  《担当中国》  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2015年的年度主题是“担当中国”,就是呼吁担当精神。本次年度人物报道,不仅详细讲述了他们(她们)如何,做出了一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成就,也讲述了他们(她们)在努力的过程遭遇到的种种曲折。  哈佛商业评论  《企业自我颠覆指南》  只有颠覆威胁足够明显时,企业才有动力主动自我颠覆。我们总结出的5大隐患都关乎企业经营的根基。它们包括企业是否充分满
期刊
现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共享经济。也许它对于GDP不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购买物品的人可能会下降,但是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整体公共福利是一个巨大的提高。今天共享经济的出现,所有权越来越模糊,商业和公益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事情,越来越成为一个事情。  (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小云助贫发起人李小云:拷问富人之前先拷问我们自己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裸捐”引发对中国富人慈善行为的道德拷问。
期刊
新闻教材常说,新闻讲求时效性,在当下的媒体竞争中,拼时效也是常态。这在公益传播领域,同样不例外。  12月12日晚7时10分,我们走进深圳卫视演播大厅,这时距离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的启动还有20分钟。盛典开始前,编辑给我们下了死命令,“今晚一定要在12点前推出微信稿”。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按照往常的规律,盛典至少要持续三个多小时,这样留给我们的时间就很少很少。于是,我和同事分工协作,我负
期刊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到中央有关部门出台30多项政策专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出台了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还有部分省份出台了养老服务的法规条例。  二是明确养老服务发展的体系和主要思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
期刊
如何养老,关系每个人能否安度晚年。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从今年起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  有观点认为,“十三五”将是中国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最后窗口期。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预测,“十三五”期间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倾斜。  应对老龄化的5年关键期  上月末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
期刊
12月12日,“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颁奖典礼于深圳举办,包括公益人物、行动、组织、思想等奖项在内共16个获奖名单公布,王振耀、丘仲辉分享了最高的致敬大奖。这场颁奖礼的舞台效果出色,与会者有身临公益殿堂之感。  当晚,徐永光、王振耀、郑卫宁、丘仲辉、王克勤等业内大咖齐聚现场,亦可见壹基金、爱佑、敦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行业标杆性机构负责人身影。有媒体朋友戏称:“中国公益界的‘半壁江山’都来到现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