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教育的日渐深入人心,科普活动在全国各地频繁开展,对活动的效果评估也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美国NSF对其资助的科普活动效果的评估框架,为我国科普活动效果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科普活动 评估 效果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25-01
科普活动是在一定背景下,以促进公众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为使命,利用专门的普及载体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服务形式,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适时适需地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的广泛扩散、转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取得预想的社会、经济、教育和科学文化效果的社会化的科学传播活动[1]。在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为社会重要推动力量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理念的活动也越来越收到大众的重视。科普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一、科普活动评估的类型
评估一词近年来被频频引用,尤其是在投资领域。但科普活动的评估属于社会度量科学的范畴,指的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理念、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对科普活动开展测评的过程。对科普活动进行评估,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的效率,进而对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的作用。
科普活动类型众多,所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评估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时间顺序,科普活动评估可以分为预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预评估是指活动开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估,即对活动的目标需求、活动可行性、受众对象的知识背景的分析与评估。形成性评估是指活动进行期间任意一个时间点进行的评估。它的目的在于检查活动的设计或者评估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变更及其影响,诊断实施过程中困难、问题,寻求对策和出路[2]。总结性评估是指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全面系统评估,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估找出项目的优缺点,提炼出有效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活动的开发设计提供经验教训。
按照评估者来源,科普活动评估可以分为自我评估、外部专家评估与参与式评估。自我评估是指活动实施者进行的内部自我评估,其优势在于实施者对活动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较为了解,容易操作和执行,其评估成本较低。外部专家评估指的是活动方聘请第三方外部专家进行活动评估。相较于自我评估,专家评估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更为客观公正且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参与式评估指的是活动执行者与活动参与者同时参与设计评估指标选择、搜集整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的全过程式评估。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以往活动参与者只能被动接受评估而没有发言权的情况。
二、NFS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框架的分析
美国的科普活动评估走在世界的前沿,世界各国评估的演变和发展均受到美国的影响。其中最具有典范意义之一的便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简称NSF)资助的科普活动,NFS对科普活动资助的同时会采取以下四个步骤监测活动的执行情况。首先,要求活动确认目标受众及影响;其次,设计相关产品以达到预期效果;接着,通过获得项目组和合作方的成员名单,确保其有能力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撰写总结性评估,描述取得活动效果。其中,活动效果的总结性评估的主要依据便是NSF提出的评估框架。其主要目的是为资助活动提供系统的评估手段,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NFS活动效果评估框架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归类为总结性评估,按照评估者来源分类可以划为外部专家评估。其评估的重点在于测量活动的效果,评估框架从知识、兴趣、态度、行为和技能五个维度对效果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效果分类如下:知识维度,其定义为目标群体对科学话题、概念、现象或理论的熟悉、理解、精通、领会发生的可测量变化。具体表现为a)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能够用语言或图像表达出对活动相关内容的知识、意识和理解;b)参与者能够联系活动内容和实际生活,从活动中习得科学知识;c)活动后参与者能够在增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推论或是成为未来继续学习的经验基础;d)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者对科学概念的记忆情况。兴趣维度,指的是目标群体对科学话题、概念、现象或理论的兴趣、好奇发生的可测量变化。具体表现为a)参与者参与活动后,引发的正面或负面情绪;b)引发新参与者或者原本不感兴趣的参与者的短暂或长时间的兴趣;c)产生兴趣的参与者愿意进一步参与类似活动。态度维度,指的是相对之前,参与者对科学的看法、观点、立场发生的可测量变化。其具有相关表现为:a)参与者的态度变化可能比较小,也可能不一定是积极的;b)参与活动的行为可能会使参与者产生以前不存在的态度或改变态度;c)其态度变化可以是针对特定人群、职业、科学问题、理论。行为维度,其定义为通过参与活动的经历,使得参与者在特定活动中产生特定的行动或表现的可测量变化。具体表现为:a)对于科普活动来说,评估参与者发生长期行为变化比较困难,但可以评估一些细节之处的变化;b)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愿意自发获取知识。技能维度,指的是特定的能力得到发展或强化的可测量证明。具体表现为:a)参与者学会之前不会做的、科学相关的事情;b)参与者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使用活动中习得的科学相关的技能;c)参与者习得一些典型的科学技能,比如探究的能力、使用科学仪器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与科学相关的能力[3]。
三、NFS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框架的应用
NFS活动效果评估框架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指导意见性文件,对项目评估的限制和约束非常小。通过筛选出所需指标,修改后的NSF评估框架可以应用于当前我国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中。当前,虽然科普活动评估越来越受到举办方的重视,但是评估的流程比较简单,评估方法也多是经验和感性判断的结合,并不能提炼出真正有效的反馈信息,也不能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使用NSF評估框架可以从五个维度对效果进行全面且对多维度的评估,得到完整的、有效的总结性评估报告。相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探索水平,美国对科普活动的研究和效果评估都有了初步的探索,我们需要在借鉴美国现有评估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指导方案,最终引导我国科普评估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景佳,韦强,马曙,廖景平.科普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21.
[2]张晶.科普项目评估:理论模式、指标框架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
[3]温超.美国科技类博物馆展览效果评估分析——以NSF项目展览效果评估案例为例[J].科普研究,2014,9(02):47-53.
【关键词】科普活动 评估 效果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25-01
科普活动是在一定背景下,以促进公众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为使命,利用专门的普及载体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服务形式,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适时适需地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的广泛扩散、转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取得预想的社会、经济、教育和科学文化效果的社会化的科学传播活动[1]。在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为社会重要推动力量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理念的活动也越来越收到大众的重视。科普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一、科普活动评估的类型
评估一词近年来被频频引用,尤其是在投资领域。但科普活动的评估属于社会度量科学的范畴,指的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理念、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对科普活动开展测评的过程。对科普活动进行评估,可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的效率,进而对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的作用。
科普活动类型众多,所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评估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时间顺序,科普活动评估可以分为预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预评估是指活动开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估,即对活动的目标需求、活动可行性、受众对象的知识背景的分析与评估。形成性评估是指活动进行期间任意一个时间点进行的评估。它的目的在于检查活动的设计或者评估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变更及其影响,诊断实施过程中困难、问题,寻求对策和出路[2]。总结性评估是指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全面系统评估,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估找出项目的优缺点,提炼出有效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活动的开发设计提供经验教训。
按照评估者来源,科普活动评估可以分为自我评估、外部专家评估与参与式评估。自我评估是指活动实施者进行的内部自我评估,其优势在于实施者对活动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较为了解,容易操作和执行,其评估成本较低。外部专家评估指的是活动方聘请第三方外部专家进行活动评估。相较于自我评估,专家评估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更为客观公正且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参与式评估指的是活动执行者与活动参与者同时参与设计评估指标选择、搜集整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的全过程式评估。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以往活动参与者只能被动接受评估而没有发言权的情况。
二、NFS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框架的分析
美国的科普活动评估走在世界的前沿,世界各国评估的演变和发展均受到美国的影响。其中最具有典范意义之一的便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简称NSF)资助的科普活动,NFS对科普活动资助的同时会采取以下四个步骤监测活动的执行情况。首先,要求活动确认目标受众及影响;其次,设计相关产品以达到预期效果;接着,通过获得项目组和合作方的成员名单,确保其有能力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撰写总结性评估,描述取得活动效果。其中,活动效果的总结性评估的主要依据便是NSF提出的评估框架。其主要目的是为资助活动提供系统的评估手段,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NFS活动效果评估框架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归类为总结性评估,按照评估者来源分类可以划为外部专家评估。其评估的重点在于测量活动的效果,评估框架从知识、兴趣、态度、行为和技能五个维度对效果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效果分类如下:知识维度,其定义为目标群体对科学话题、概念、现象或理论的熟悉、理解、精通、领会发生的可测量变化。具体表现为a)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能够用语言或图像表达出对活动相关内容的知识、意识和理解;b)参与者能够联系活动内容和实际生活,从活动中习得科学知识;c)活动后参与者能够在增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推论或是成为未来继续学习的经验基础;d)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者对科学概念的记忆情况。兴趣维度,指的是目标群体对科学话题、概念、现象或理论的兴趣、好奇发生的可测量变化。具体表现为a)参与者参与活动后,引发的正面或负面情绪;b)引发新参与者或者原本不感兴趣的参与者的短暂或长时间的兴趣;c)产生兴趣的参与者愿意进一步参与类似活动。态度维度,指的是相对之前,参与者对科学的看法、观点、立场发生的可测量变化。其具有相关表现为:a)参与者的态度变化可能比较小,也可能不一定是积极的;b)参与活动的行为可能会使参与者产生以前不存在的态度或改变态度;c)其态度变化可以是针对特定人群、职业、科学问题、理论。行为维度,其定义为通过参与活动的经历,使得参与者在特定活动中产生特定的行动或表现的可测量变化。具体表现为:a)对于科普活动来说,评估参与者发生长期行为变化比较困难,但可以评估一些细节之处的变化;b)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愿意自发获取知识。技能维度,指的是特定的能力得到发展或强化的可测量证明。具体表现为:a)参与者学会之前不会做的、科学相关的事情;b)参与者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使用活动中习得的科学相关的技能;c)参与者习得一些典型的科学技能,比如探究的能力、使用科学仪器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与科学相关的能力[3]。
三、NFS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框架的应用
NFS活动效果评估框架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指导意见性文件,对项目评估的限制和约束非常小。通过筛选出所需指标,修改后的NSF评估框架可以应用于当前我国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中。当前,虽然科普活动评估越来越受到举办方的重视,但是评估的流程比较简单,评估方法也多是经验和感性判断的结合,并不能提炼出真正有效的反馈信息,也不能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使用NSF評估框架可以从五个维度对效果进行全面且对多维度的评估,得到完整的、有效的总结性评估报告。相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探索水平,美国对科普活动的研究和效果评估都有了初步的探索,我们需要在借鉴美国现有评估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普活动效果评估指导方案,最终引导我国科普评估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景佳,韦强,马曙,廖景平.科普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21.
[2]张晶.科普项目评估:理论模式、指标框架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
[3]温超.美国科技类博物馆展览效果评估分析——以NSF项目展览效果评估案例为例[J].科普研究,2014,9(02):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