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个性有本质的不同,但不能用“优”和“劣”,“好”和“差”来区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消除教师头脑中的优、劣、好、差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传统观念中差生概念误区表现一:学习好的是优生,学习差的是差生。
【概念纠正】平心而论,为师者,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而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但学习是一种综合的、宽泛的教育活动。学习差的学生并不是真正差生,他们需要的是方法的点拨和有效的调动。
我带初三语文课程,此阶段的学生马上面临毕业,但是在每次成绩测试中总是高低不同。由于第一学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在集体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就表现了出来。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消化比较快,基础差的学生则大部分是囫囵吞枣,或者一知半解。
到第二学期,学生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紧张、重复复习,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各有不同,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差生有的基础知识掌握甚好,但写作和阅读试题则是一塌糊涂;有的则是写作可以,而基础试题和阅读理解则是交白卷。
面对此种情况,我十分头疼,请教同行,也是说法不一,但大家都趋向于一种说法,毕业班只能抓大放小,重点培养。对于有一部分学习基础差本身又不上进的学生,真该放弃了。这样有利于重点圈围,主要培养,也容易出成绩。
他们真该放弃吗,我不能。为此我认真分析他们的答题情况,结合他们平时的个性特点。得出以下结论:这些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生,他们只是缺乏正确的答题方式方法,或者是缺乏积极向上的应对心态,只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他们肯定能迎头赶上。
为此我做了小小的调整,让“优”“差”生结对子。根据平时的观察,我制定如下结对原则:关系好的学生结对;兴趣和志向相同的结对;学习上优差能互补的结队。善于交流沟通和不善于交流沟通的结对。
通过这种调整,我发现原来我概念中的“差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积极性强了,原本不愿写作的同学开始写作了,不愿做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开始做了,原来基础题做的不好的学生成绩逐步提高了。
我知道这些可喜的变化来自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带动;来自于学生自尊、自信心的提高,来自于队友的帮助和促进,而这一切的改变,只需要老师的一点耐心和点拨引导。
我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获得了我想要的结果:他们不是差生。
传统观念中差生概念误区表现二:品质良好的学生是优生,品质不好的学生是差生。
【概念纠正】我们对品质的概念理解是否绝对化,对品质和学习的关系是否划了绝对的等号。为师者,难能可贵的是以极度的耐心教育学生,以极度的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在每年中考前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复习压力,大都呈现出厌学情绪,随之而产生的厌学、逃学、早恋现象开始会在班级中发生。
班里原来有一对男女同桌,男孩阳光灿烂,女孩柔弱可爱,学习又好,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学生。一段时间,我收到各种信息,同学们反映他俩“好了”,我马上意识到这样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成绩,为此我在没有了解情况的情况下,把他们的座位进行了调整,希望他们安心学习,争取稳步进入高中大门。
可适得其反,我发现调座位后的他们学习成绩开始极速下降,并且在上课过程中会不顾老师的提示眼神,相互顾盼。为此我找了女孩的妈妈交流,从中得知,她父亲早逝,女孩一直依恋哥哥,并且对妈妈坦言她和该男孩的关系较好,因为她觉得和男孩在一起能够让她感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动力。了解到此情况后,我分别找男孩和女孩谈了话,在对他们做了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健康的情感教育后,又把他们的座位调整到了一起。
之后,再也看不到他们在课堂上互传纸条的情形,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提升的很快,应该属于那种有绝对把握考上高中的学生。有的同事笑着说又在校外看见他们相互手拉手,我笑了,只要是这样的手拉手能够传递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信心,那为人师者,我又何必横加干涉呢。
传统观念中差生概念误区表现三:达到教师测试预期成绩的学生是优生,达不到教师预期测试成绩标准的是差生。
【概念纠正】对于教育而言,成绩、高分都是次要的,教育本质要挖掘的东西是良好的情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心理承受力、达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带毕业班的老师,说实话每次成绩测试,我都希望我的学生考高分,得第一,可总是事与愿违。总有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不太理想,与我的期望值形成巨大的落差,也一度打击了我的教学热情。可认真思考,每年的中考,只有部分学生会顺利通过,大部分学生会落榜,可他们真是差生吗,他们的前途在何方,我们对他们的指引是责无旁贷的。
在我前期的毕业生中,有两个男生,当时都属于无法通过成绩测试进入高中,是地道的无望生,可他俩有自身的优点,聪明、活泼,爱动“歪脑筋”。其中一名同学,无论我给他有故障的收录音机,还是电磁炉,他总会给我鼓捣好。根据他的特长,毕业落榜后我推荐他上了职业中学的相关电子修理班,我也没放弃对他的跟踪关注,后来他不仅在电子修理班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苏一家大型电子产品厂录用,据说现在已经是该厂的技术总监。
在以成绩论英雄的中考中他落榜了,但在我的指引帮助下,他实现了靠智力和能力生活创富的目标。我能说他是差生吗?
另一名男生,当时在学校成绩毫无起色,每天下午,他总是抱着自己的吉他在校外的广场上自娱自乐,并因此还带动一帮男女生在他身旁。我为此而大伤脑筋,并批评过他注意不要影响别的同学,但偶尔一次听说,他毕业后组建了自己简单的乐队,靠几件简单的乐器和几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市区娱乐场所占有一席立身之地,我为此深感欣慰。
他们都是人才,但是教师眼中的差生,但他们都通过非高成绩的渠道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在花样年华中展示着自己青春的风采。
我们为师者应该接受这种低分高能儿的创业成功现实,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性群体,他们的个性差异是我们利用和教育他们成功的奇迹,就看我们能否抓住他们除成绩以外的自身闪光点。
启示与思考:“优和劣,好和差”,对产品生产者而言,是绝对的衡量和取舍标准。但对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这两对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和发现。看你是否能找到学生个性差异的准确切入点,实现从劣转优,从差转好的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作为一种鲜活的生命群体,由于遗传、出身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的思想、追求抱负等因素的不同,他们的个性表现就会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面对众多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正确的、清醒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我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得当的评价观:学生因个性差异而表现不同,教师就要随之而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在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下,即使应试教育中对分数的要求和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矛盾,但我们教师还是要使评价方式主动化、实际化、多样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人尽其才,才示所能,实现育人目的和教育的终极价值。
传统观念中差生概念误区表现一:学习好的是优生,学习差的是差生。
【概念纠正】平心而论,为师者,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而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但学习是一种综合的、宽泛的教育活动。学习差的学生并不是真正差生,他们需要的是方法的点拨和有效的调动。
我带初三语文课程,此阶段的学生马上面临毕业,但是在每次成绩测试中总是高低不同。由于第一学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在集体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就表现了出来。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消化比较快,基础差的学生则大部分是囫囵吞枣,或者一知半解。
到第二学期,学生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紧张、重复复习,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各有不同,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差生有的基础知识掌握甚好,但写作和阅读试题则是一塌糊涂;有的则是写作可以,而基础试题和阅读理解则是交白卷。
面对此种情况,我十分头疼,请教同行,也是说法不一,但大家都趋向于一种说法,毕业班只能抓大放小,重点培养。对于有一部分学习基础差本身又不上进的学生,真该放弃了。这样有利于重点圈围,主要培养,也容易出成绩。
他们真该放弃吗,我不能。为此我认真分析他们的答题情况,结合他们平时的个性特点。得出以下结论:这些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生,他们只是缺乏正确的答题方式方法,或者是缺乏积极向上的应对心态,只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他们肯定能迎头赶上。
为此我做了小小的调整,让“优”“差”生结对子。根据平时的观察,我制定如下结对原则:关系好的学生结对;兴趣和志向相同的结对;学习上优差能互补的结队。善于交流沟通和不善于交流沟通的结对。
通过这种调整,我发现原来我概念中的“差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积极性强了,原本不愿写作的同学开始写作了,不愿做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开始做了,原来基础题做的不好的学生成绩逐步提高了。
我知道这些可喜的变化来自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带动;来自于学生自尊、自信心的提高,来自于队友的帮助和促进,而这一切的改变,只需要老师的一点耐心和点拨引导。
我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获得了我想要的结果:他们不是差生。
传统观念中差生概念误区表现二:品质良好的学生是优生,品质不好的学生是差生。
【概念纠正】我们对品质的概念理解是否绝对化,对品质和学习的关系是否划了绝对的等号。为师者,难能可贵的是以极度的耐心教育学生,以极度的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在每年中考前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复习压力,大都呈现出厌学情绪,随之而产生的厌学、逃学、早恋现象开始会在班级中发生。
班里原来有一对男女同桌,男孩阳光灿烂,女孩柔弱可爱,学习又好,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学生。一段时间,我收到各种信息,同学们反映他俩“好了”,我马上意识到这样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成绩,为此我在没有了解情况的情况下,把他们的座位进行了调整,希望他们安心学习,争取稳步进入高中大门。
可适得其反,我发现调座位后的他们学习成绩开始极速下降,并且在上课过程中会不顾老师的提示眼神,相互顾盼。为此我找了女孩的妈妈交流,从中得知,她父亲早逝,女孩一直依恋哥哥,并且对妈妈坦言她和该男孩的关系较好,因为她觉得和男孩在一起能够让她感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动力。了解到此情况后,我分别找男孩和女孩谈了话,在对他们做了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健康的情感教育后,又把他们的座位调整到了一起。
之后,再也看不到他们在课堂上互传纸条的情形,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提升的很快,应该属于那种有绝对把握考上高中的学生。有的同事笑着说又在校外看见他们相互手拉手,我笑了,只要是这样的手拉手能够传递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信心,那为人师者,我又何必横加干涉呢。
传统观念中差生概念误区表现三:达到教师测试预期成绩的学生是优生,达不到教师预期测试成绩标准的是差生。
【概念纠正】对于教育而言,成绩、高分都是次要的,教育本质要挖掘的东西是良好的情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心理承受力、达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带毕业班的老师,说实话每次成绩测试,我都希望我的学生考高分,得第一,可总是事与愿违。总有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不太理想,与我的期望值形成巨大的落差,也一度打击了我的教学热情。可认真思考,每年的中考,只有部分学生会顺利通过,大部分学生会落榜,可他们真是差生吗,他们的前途在何方,我们对他们的指引是责无旁贷的。
在我前期的毕业生中,有两个男生,当时都属于无法通过成绩测试进入高中,是地道的无望生,可他俩有自身的优点,聪明、活泼,爱动“歪脑筋”。其中一名同学,无论我给他有故障的收录音机,还是电磁炉,他总会给我鼓捣好。根据他的特长,毕业落榜后我推荐他上了职业中学的相关电子修理班,我也没放弃对他的跟踪关注,后来他不仅在电子修理班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苏一家大型电子产品厂录用,据说现在已经是该厂的技术总监。
在以成绩论英雄的中考中他落榜了,但在我的指引帮助下,他实现了靠智力和能力生活创富的目标。我能说他是差生吗?
另一名男生,当时在学校成绩毫无起色,每天下午,他总是抱着自己的吉他在校外的广场上自娱自乐,并因此还带动一帮男女生在他身旁。我为此而大伤脑筋,并批评过他注意不要影响别的同学,但偶尔一次听说,他毕业后组建了自己简单的乐队,靠几件简单的乐器和几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市区娱乐场所占有一席立身之地,我为此深感欣慰。
他们都是人才,但是教师眼中的差生,但他们都通过非高成绩的渠道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在花样年华中展示着自己青春的风采。
我们为师者应该接受这种低分高能儿的创业成功现实,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性群体,他们的个性差异是我们利用和教育他们成功的奇迹,就看我们能否抓住他们除成绩以外的自身闪光点。
启示与思考:“优和劣,好和差”,对产品生产者而言,是绝对的衡量和取舍标准。但对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这两对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和发现。看你是否能找到学生个性差异的准确切入点,实现从劣转优,从差转好的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作为一种鲜活的生命群体,由于遗传、出身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的思想、追求抱负等因素的不同,他们的个性表现就会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面对众多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正确的、清醒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我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得当的评价观:学生因个性差异而表现不同,教师就要随之而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在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下,即使应试教育中对分数的要求和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矛盾,但我们教师还是要使评价方式主动化、实际化、多样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人尽其才,才示所能,实现育人目的和教育的终极价值。